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太空無需「女士優先」 女航天員照樣撐起"半邊天"

上太空無需「女士優先」 女航天員照樣撐起"半邊天"


  來源:科技日報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當然希望能夠在空間站裡面,再上一堂太空課。」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全國人大代表、女航天員王亞平向媒體表示,希望到時候不僅有中國「學生」,還能和全世界的「學生們」互動交流。


  作為我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早已成為千萬青少年的偶像,不知有多少少女,夢想著能像她一樣,英姿颯爽地遨遊太空。不過科技日報記者要給姑娘們提個醒,想進入太空,你們可沒法享受「女士優先」的待遇。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載人航天活動任務艱巨、技能複雜、風險大,需克服失重、超重、缺氧、孤獨、震動、雜訊等困難,對航天員的身體、心理素質要求極高。因此,航天員的選拔、訓練極為嚴格,而且男女標準基本一樣。不同之處在於,針對參加航天員選拔的女性,多了婦科檢查,另外還要驗測妊娠,孕婦不能參加選拔。


  不過,畢竟女性在太空里會面臨更多困難,特別是要解決一些特殊問題,因此已經入選並參與飛行的女航天員,還是能得到些特殊照顧。例如,太空里每個航天員每天可以消耗2.5升水,而從衛生角度考慮,女航天員用水要多一些,允許額外使用一個專用浴盒。另外,女航天員有專用的如廁設施,還可以攜帶一些無毒化妝品,包括香水等。


  至今全世界一共選拔了大約100名女航天員,其中約60人上過天。雖然在身體條件上不如男航天員,但她們仍在太空中撐起了「半邊天」。


  龐之浩介紹,美國研究和實踐認為,男女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例如女性脂肪多、血紅蛋白少、平均身高矮、平均體重輕、有氧運動能力較低等,因此女航天員在航天活動中的作用與男航天員有所不同,但具備獨特的優勢。

  例如,從生理構造、心理素質上說,女航天員對航天環境的適應能力更持久,耐寂寞能力較強,心理素質更穩定。在承擔任務方面,她們往往感覺更敏銳,心思更細膩,考慮問題更周全,處理問題更注意方式,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也比較強。在太空失重環境下,女性雌激素和鎂的代謝優於男性,體內鐵含量和產生的廢物也較低,所以不易出現血栓、鐵中毒、血管痙攣、心律紊亂等問題,更適合執行長期任務。女性上天還是全面開展醫學研究的前提,否則空間生命科學研究就不完整。此外,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女航天員可以為乘組帶來活力,讓工作效率更高。


  在世界航天史上,女航天員創造的一些紀錄,讓男航天員們也嘆為觀止。2001年3月11日,美國女航天員赫爾姆斯與一名男航天員出艙工作了8小時56分鐘,至今保持著單次艙外活動時間的世界紀錄。


  未來人類將登上火星。龐之浩認為,去火星路途遙遠,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從心理上說,火星乘組最好能配備一名女航天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如何正確使用退燒止痛藥泰諾、布洛芬?
科學家揭示細胞「門神」抗病毒感染重要調控機制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