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蜀漢頻繁北伐,吳國卻不敢,仔細分析一下,吳國的確很悲哀

蜀漢頻繁北伐,吳國卻不敢,仔細分析一下,吳國的確很悲哀

三國這個時代戰亂頻繁,出現了很多名臣猛將。這些謀士和能臣各投名主,最後導致魏蜀吳三方勢力僵持了有半個多世紀,彼此之間難分勝負。很多人都納悶,這三國之間魏蜀之間的交戰比較多,為何東吳的大動作卻很少?

諸葛亮耗盡心血也要北伐,東吳佔據江南的富庶之地,比蜀漢的國力要強很多,兵力也遠超蜀漢。在將領方面,陸遜的謀略並不比諸葛亮差。既然這樣,東吳為什麼不效仿一下蜀漢,搞一個北伐戰爭,以此來擴張自己的領土以及勢力呢?我們來看一下原因。

吳國內政不穩定。

從表面上看,東吳內部一團和氣,但在孫權稱帝之後,對政事就日益懈怠,雖然張昭多次勸諫,但是無濟於事。內政都不穩定,還想著出兵,自然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孫權這個人有極強的防備心,對陸遜十分不放心,即使予以其高位,但是卻沒有給他最起碼的信任。想讓陸遜帶兵出征,大概就是做白日夢。

陸遜許可權不足。在智謀方面,他和諸葛亮不相上下,但兩人在各自國家裡的地位卻有著雲泥之別。蜀漢軍政大權由諸葛亮一人獨攬,雖然蜀漢國內的總兵力也就才十萬多,但是每次出征的時候,諸葛亮想帶多少就帶多少,哪怕全都帶走,就連劉備都不反對。但陸遜就不一樣了,孫權把大權掌握的牢牢的,陸遜只能當一個掛名的丞相。

東吳少地形優勢。

東吳乃平原地形,敵人行軍的話,可以說是毫無障礙,而且長江防線長達幾千里,根本就數不過來,之所以能夠保持相對穩定,和陸遜持續不斷經營荊州一帶的防線有必然關係。某個地方被攻破之後,敵人會馬上推進百里,所以東吳大部分兵力都被用於鎮守防線了,能夠被陸遜所調動的兵力,自然就減少了很多。

而且在進攻方面,東吳也很吃虧。要想更進一步的話,就必須將徐州拿下,而徐州這個地方作為四戰之地,每個人都想要。沒有十萬以上的人馬,怕是根本就守不住。戰爭規模如此大,陸遜就算是有通天的功能,也打不起來。

所以東吳不動是有原因的,陸遜的能力雖然不輸給諸葛亮,但是形勢和領導限制了他能力和權力,這原因實在心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狂徒 的精彩文章:

西方人眼中的「上帝之鞭」,根本無法對抗漢軍,有一點很關鍵
岳飛死後宋朝無人可用?他有一位部將,打仗創造了世界紀錄

TAG:歷史狂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