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印軍蘇30飛行員發揮出色,連續躲開多枚巴軍導彈,全靠這一技術

印軍蘇30飛行員發揮出色,連續躲開多枚巴軍導彈,全靠這一技術

近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印度一架蘇-30MKI戰鬥機的飛行員憑藉敏捷操作和正確的戰術,在空戰中發揮蘇-30MKI的超機動能力,連續躲過了巴基斯坦F-16戰機發射的多枚AIM-120空空導彈的攻擊。這或許從一個方面說明,長期被外界貶損的蘇-30MKI,以及印度空軍的作戰水平,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不堪。

眾所周知 ,蘇-30源自於蘇-27PU遠程截擊機方案,工廠項目代號「側衛-C」,是蘇霍伊設計局為俄軍研製的一款雙發雙座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專門針對美軍的F-15E「攻擊鷹」戰鬥轟炸機而生。進入九十年代後,蘇-27PU升級為性能更為完善的蘇-30M。該機的出口型則被稱為蘇-30MK。當時,德國《工業調查》雜誌破天荒地給予該機正面評價,稱其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好的戰鬥轟炸機。

在被外界十分看好的情況下,印度也下定決心將這款戰機引入進來。經過漫長的談判和討價還價,印度與俄羅斯在2000年10月定下了採購協議,俄羅斯負責提供零部件和技術指導,由印度自行組裝生產140架蘇-30MKI。

按照印度空軍的要求,蘇霍伊拿出了壓箱底的技術,全都一股腦用在蘇-30MKI上,如矢量發動機和無源相控陣雷達,在當時都是頂尖技術。只不過,受限於印度的效率和落後的工業基礎,這些頂尖技術發揮得並不及時。俄羅斯在2002年就向印度空軍交付首架蘇-30MKI,直到2011年,俄印聯合建立的飛機工廠才基本實現了「國產化」,而且還是俄方技術人員全程指導的情況下完成的。

此次空戰中,蘇-30MKI之所以能夠神勇的躲過多枚AIM-120空空導彈,這與其優良的機動性有很大關係。該機採用複雜的三翼面布局,前置鴨翼偏轉時能在主翼上方產生增生渦流,還大幅提高了失速攻角,配合AL-31FP矢量發動機,能夠做出很多三代機無法想像的高難度飛行動作。

但是,由於蘇-30MKI採用的是較為傳統的線傳飛控系統,且矢量噴管的偏轉必須依靠飛行員完全手動操作,不但工作量大,還對飛行員的素質提出很高的要求。在激烈的空戰格鬥中,印度飛行員要一手緊握操縱桿,一手控制矢量偏轉桿,還要目視搜索目標,判斷目標下一步可能採取的動作,如果沒有高超的駕駛技術,根本無力完成一系列操縱。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次印度蘇-30MKI的飛行員雖然沒有戰績,但表現已經相當令人欽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人 的精彩文章:

美軍戰略偵察機飛越俄領空,卻並未被擊落,原來雙方早就商量好了

TAG:鐵血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