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山:多維度藝術之路

一山:多維度藝術之路

一山分別於米蘭,威尼斯,聖瑪尼諾國,巴黎簽署捐贈文件

提起一山,我們很難想像一位從政四十餘年退休後會以當代藝術家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的印象中,國家公職人員在工作崗位中要求處事幹練,充滿理性,而藝術家的創作似乎更感性。然而這樣的矛盾統一體在一山身上得到充分調和,並且互相促進。一山正是通過把藝術的理念貫穿到執政具體工作中,譬如鄉村振興,為中國提出了一個可供複製的藝術樣本,而在藝術創作中,一山把執政時的縝密、嚴謹的態度用到創作理論上,為中國的藝術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在跟他的交流中,更多的是感受到其思想的縝密性和對藝術的獨特見解上。這樣一位有著家國情懷的藝術家,讓我們不禁由衷的感到讚歎。

一帶一路的文化傳播者

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對外發展重要合作戰略,其意義不僅在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更是加強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當前「一帶一路」建設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細作、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文化藝術作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一山選擇以藝傳情,擔任起"?帶?路"上的文化使者,從理念到行動、從願景到現實中正在盡其微薄之力。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一山的大型雕塑作品被分別無償捐贈到了義大利米蘭和威尼斯,法國巴黎,聖瑪尼諾國,蒙古國的烏蘭巴托,以及中國的上海和成都。

巴黎市政府和科技館頒發的捐贈證書

一山贈書法予法國工業科技城副館長及雕塑《穿越大腦》予法國工業科技館

「我的父母輩曾經是革命軍人,為抗日戰爭、新中國解放及建設拋頭顱灑熱血,正是他們這種天下為公的價值觀深深影響了我」,退休後以藝術家身份出現的一山說到,「當得知能以捐贈的形式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我毅然決然選擇了作品的捐贈。」 在雕塑捐獻的這條路上,有些國際藝術家稱他為「有情懷的國際主義者」,而有些移居海外的華人稱讚他為「一帶一路」文化使者,對於這個稱呼,一山說道:「這種期盼使我感到任重道遠。」一山的捐贈之路緣於去年5月威尼斯雙年展聖瑪力諾國家館的展覽上,他們驚詫於一位來自東方的藝術家有著如此國際化的當代視野和創作理念。這裡面包含有東方文化獨特的審美,不僅在外在的藝術表現語言上是世界通用形式,而且在內涵精神上反映了人類共同文化訴求。

在捐贈儀式上與聖瑪尼諾國前總統合影

一山將涼山彝綉禮品贈予法國亞洲移民協會主席與科技館副館長

據悉,一山所捐贈的雕塑作品,包括捐贈給在米蘭的義大利著名BOGA藝術基金會的作品《酒吧》,另外他將兩組公共雕塑作品《成長圖騰》和《慶典》分別捐贈予了威尼斯國馬可波羅藝術學校和威尼斯基金會收藏,以及贈予聖瑪尼諾國的雕塑作品《山峰系列之一》,捐贈予法國工業科技城的作品《穿越大腦》,還有捐贈給成都市天府新區的大型雕塑作品《峰》,寄寓天府新區改革開放之路再攀高峰。

一山(中)與米蘭BOGA藝術基金會主席博加先生(左)及前義大利文化中心主任桑弗先生(右)於雕塑《酒吧》前合影

作品《成長圖騰》於威尼斯·馬可波羅藝術學校校區內

一山作品《文明大同》落座烏蘭巴托國際賽馬場公園

一山雕塑作品落戶成都天府新區

一山將作品捐贈予上海寶龍美術館

當捐贈成為一種可能,一山表示將會把捐贈當作一種常態,並計劃每年捐贈一件公共雕塑作品,從而對世界上不同環境的介入和不同社會建設的參與。這種藝術與社會、藝術與個人的互動所激發的認知和認同,無疑預示著未來社會兼容與共享人類多元文化的一種良性的文明共同體及其文明生態系統。因此,他也被稱作為中國式「馬可波羅」。

鄉村振興的當代藝術探索者

如果說一山的作品捐贈行為代表的是個人藝術作品與國際文化交流層面,源於從小被灌輸的價值理念的體現; 那麼鄉村振興,則代表的是個人工作經驗與社會鄉村的緊密結合。據悉,一山曾經作為知識青年下鄉,做過幾年生產隊隊長,並且在後來的執政生涯中,也一直與鄉村緊密相連,尤其是與中國少數民族(彝族)接觸。

知青時期插秧照片

在涼山州某縣任縣領導時照片

在一山看來,現在的新農村建設出現了假農村、舊農村的現象,從表面上看煥然一新,卻丟失了本來的鄉愁面貌,或者簡單的照搬過去的東西,做舊做古。如何既體現我們的根和本,又有現代的元素,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一山作為鄉村振興的探索者,選擇把當代藝術介入到新農村建設之中,用當代藝術的語境去激活傳統文化基因,活化鄉村建設。

彝族寨子改造前村落照片

「彝家新寨「改造後村落與幼兒園

從「彝家新寨」的建設到廣安田野雙年展的發起,一山用藝術實踐著對鄉村振興的探索。據他介紹,彝區有著美麗的風景,生活卻相對貧困,文化落後,與現代生活脫節。那麼,如何改善當地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有效的提升精神追求,與現代文明接軌的同時又保留彝族特有的文化,是「彝家新寨」建設工作的重點。一山作為彝族村寨數百個村落改造工程的策劃者,在活化硬體上充分利用彝族基本的文化元素和色彩符號來建設「彝家新寨」,在軟體上:保留彝族歷史上豐富的文化資源作為藝術活化鄉村的精神財富,通過藝術幫助彝族群眾走向文明生活,把彝族鮮活的文化轉化成經濟優勢。所謂以「藝術」對鄉村進行「活化」,將彝族的寨子進行改造的這種大地藝術的形式,也看到了鄉村建設的可能性,打造成為具有功能性、民族性、藝術性和未來經濟性的鄉村。此外,「藝術活化中的彝家新寨——一種藝術推進鄉村振興的中國方案」文本作為成功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了可以推廣、複製的可能性。此案例作為藝術文本將在聯合國歐洲總部展出。

廣安田野雙年展總策展人一山

廣安田野雙年展現場·陳文令《港灣》 銅、烤漆

正因為有了彝族村寨改造成功的案例,再加上眾所周知的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和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讓善於思考和變通的一山覺得如何打造中國獨具特色的農村藝術節變得尤為重要。在一山看來,中國有著悠久且濃厚的鄉土文化,且有其自身的獨特發展史,我們設想把農村的發展史來布局未來雙年展相應的各個節點,讓雙年展的展出歷史演繹農業發展史的藝術版本。這樣就既具有景觀、情景的視覺藝術形式(大地藝術),又兼具中國本土的田野藝術。因此,我們第一屆田野雙年展選擇以「守望原鄉」這個主題,它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對精神家園的守望與堅守,原鄉是我們鄉村的根、本、源,內涵包含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和院落文化,它更多的指向一種從早期現代發展起來的深埋在自己的歷史、家園、景觀和自然中的文化意識。於是按照這個邏輯,第二屆的主題我們可能就是鄉愁記憶,用以強化原鄉的概念,賦予鄉村改造的內涵,這樣就形成了我們自身獨具特色的新的大地藝術及內涵更為豐富的田野藝術。

廣安田野雙年展現場 - 焦興濤作品《望鄉》

廣安田野雙年展現場 ·洪易《牛》 不鏽鋼

先鋒藝術創作的探路者

無論是一山作品在國際交流的捐贈行為,亦或是鄉村振興的藝術實踐,最終的落腳點還是歸根於藝術家個體對於藝術理念的物化。一山自幼研習傳統書法、水墨藝術和素描,有著較強的基本功。

貢布里希在《藝術的故事》裡面曾經說過,藝術史的發展不是繪畫技術的成熟史,而是繪畫觀念的變遷史。眾所周知,因為水墨書法的核心價值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書法達到頂峰,在三四百年前明末清初以徐渭、八大、石濤為代表的水墨畫達到登峰造極。縱向來看,如果用傳統的方法繼續創作,超過王羲之和徐渭、八大、石濤的可能性很小。中國傳統繪畫從寫實到寫意,從具象到表現,卻始終無法走向抽象。橫向來看,西方抽象藝術發展之後,竟然可以表達有外表的視覺力度和內在的精神這兩種不同的方面。這個任務經過西方第一種抽象以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兩個極端為代表,第二種抽象以抽象表現主義和極少主義兩個極端為代表,但是精神的顯現卻留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遠遠沒有完成。

《萬山紅》 油畫 200x400cm

《生命本源》 4尺 宣紙

《尋找》 120x100cm 布面

水墨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基礎和最高成就。體現為以水墨中的書法為根基發展起來的書畫同源的微妙、神秘和博大的精神承載能力。所以現在水墨依然具有既可以引以為自豪,又有無限寄託志向的空間。此時需要一種表面上似乎平淡、寧靜、隨意,而骨子裡無限深邃、更為接近精神本體,折射出更為廣闊的思想光芒。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先生曾在文章清晰指出一山作品的特徵,並提出了「玄密,兩級,虛空,認知和變化」這五個元素,通過這些元素,畫家能描繪出世間萬象,以及不斷變化的宇宙,從而反映出對世界、自然、生命和對人性深刻的思考。一山把傳統的陰陽經過現代性的分裂,同時又呈現出來:把抽象向生命的細胞還原,把抽象向自然還原,把抽象向書寫性還原,把抽象向生命的氣息還原,完全呈現出一種非常當代的、非常國際的、令人難以想像的水墨狀態。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不知其名,勉強稱之為「無形藝術」亦或「後水墨」

《生命之樹》 四尺 宣紙

《圖騰》 2x四尺 宣紙

《虛空》 120x100cm 布面

一山的後水墨解決了中國水墨精神如何向當代轉型的問題,並且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視覺語言。探索永不止步,一山並不滿足於此,接著進行了他的「跨媒介」嘗試。第一步嘗試是在油畫媒介上轉換成為水墨精神的出口,第二步嘗試是在數碼繪畫屏上的嘗試,第三步則是從數碼繪畫向數碼雕塑的蛻變。

《數碼光》 尺寸可變 數碼繪畫

《記憶》尺寸可變 數碼繪畫作品

《民族風系列》之一 尺寸可變 數碼繪畫作品

《血脈情》尺寸可變 數碼繪畫

《孩提記憶》 數碼繪畫 尺寸可變

層層遞進,當把繪畫語言的轉換與探索放在美術史中去看,書法與遠古文明,水墨與農耕文明,油畫與工業文明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繫,那麼,身處現代信息時代的我們,應該選擇何種工具能夠代表最先進的藝術的表現形式?毫不猶豫,數碼繪畫屏成為我們用藝術表達的載體,而且採用保留了藝術家溫度的「手繪」的形式,從過往經驗出發,通過計算機的語言對其進行解構和重構。因其有著豐富的表現力,炫酷的色彩搭配著變化多端的點線面構成,使其畫面洋溢著青春、時尚和未來、科技感,表達了對都市消費文化視覺感受下的一種快樂原則。這樣就完成了從單一的黑白色彩到多色彩的轉變,從書寫性到繪畫性的轉變,從二維到多維的轉變,其本質內涵也從靜穆的崇高轉向單純的快樂。

當一山在研究抽象水墨畫時,是解決了水墨在內涵上的拓展問題,而當把水墨走向不同媒介的時候,實際上是解決了水墨在外延上的問題.雖然摒棄了水與墨,宣紙的使用,但是卻在外延上保留了其水墨精神,也正因為不同的表現媒介呈現不一樣的表現效果,水墨藝術才能源源不斷地產生強大生命力。

《懵懂》數碼繪畫 尺寸可變

《圖騰系列》之一 尺寸可變 數碼繪畫

《悅動》尺寸可變 數碼繪畫

《民族風》系列創作中

後記:無論是一山的後水墨作品,抑或是水墨精神的數碼轉換,皆源自於自身對於傳統文化的深度汲取和對當代理念的精準認知,再加上豐富的生活、工作閱歷,始終帶著一種激活傳統、復興傳統的使命,讓中國藝術能夠屹立於世界之林。

數碼雕塑作品:

《圖騰柱》 玻璃鋼 雕塑

影像與裝置作品:

藝術簡介

一山

當代藝術家,主要探索水墨抽象化、數碼繪畫及空間藝術多形態研究;

曾獲美國紐約第二屆亞洲藝術節展覽「當代水墨創新獎」,蒙古烏蘭巴托國際藝術節獲得最佳藝術家獎,第三屆阿根廷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提名獎;作品曾參加第三屆阿根廷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聯合國總部展覽、法國大皇宮藝術沙龍展;第57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及蒙古國烏蘭巴托UB國際藝術節等國際性重要展覽,最新個展即將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2014年一山首次建構並提出「後水墨」這個當代水墨藝術的學術理論,出版《極無2014—山先生當代後水墨作品集》、《一山先生當代後水墨作品集》及《後水墨》學術專著;

水墨作品被聯合國總部、烏蘭巴托市蒙古國藝術家聯盟、今日美術館等機構永久收藏。大型雕塑作品捐贈給威尼斯、羅馬、米蘭、巴黎、蒙古國等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梁文道 奢華與教養
布爾喬亞大展首站上海龍美術館即將結束,3月巡至北京松美術館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