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二月二,龍抬頭」,談談茶器中出現的那些龍

「二月二,龍抬頭」,談談茶器中出現的那些龍

「二月二,龍抬頭」,指農曆二月初二的一個傳統民俗節日,又稱」春龍節「或者「龍頭節」。

正值春回大地,作物播種的時節,藉由「龍」這個在中國文化里主宰風雨的祥瑞之物,表達人們對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的美好期盼。

在這一日,人們的很多特定行為都會在名稱上與「龍」掛勾。比如說,理髮,稱為剃龍頭;飲食上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餃子則叫「吃龍耳」等等。

不光如此,龍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先民所推崇的圖騰之一,多以圖示在日常生活中顯現。

陶瓷中龍紋也一直作為主流裝飾紋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曾經出現在茶器上的那些龍紋裝飾

瓷器裝飾藝術大概從唐代開始,到宋代為一個定型期,宋代龍紋嚴謹精巧,能體現出宋代崇尚理學態度,但由於宋代點茶,多用建盞,故龍紋裝飾茶器不多見。

元代龍紋矯健威猛,

體現著英勇善戰、馬上民族的剛烈性格。

圖片來自網路:元代 龍泉窯印龍紋青釉盤

龍紋體態上,大都呈小頭、細頸、四足露骨有力,而且頭部描繪簡單;在整體感覺上,野而不馴,自由奔放。

明清時期,是中國陶瓷發展的鼎盛時期,龍紋作為主要裝飾紋樣之一被大量繪畫與燒制。

明清龍紋圖示對比

(圖片來自:《明清陶瓷中龍紋裝飾的比較研究》)

明朝龍紋威嚴磅礴,

紋飾紋樣多為寫意,畫面十分生動。

龍的形象畫法在此時多兇猛,嘴巴像豬嘴,俗稱「豬嘴龍」,龍發向前沖,這個手法也最能體現出龍的剛猛。

爪部與清代龍爪不同,有併攏之態,龍爪有三爪、四爪、五爪,晚期龍紋呈現衰老之勢。

圖片來自網路:明隆慶 青花提梁壺

頸繪青花十字朵雲,肩繪雙雲龍,主體紋飾是腹部的五組團龍紋,紋飾空隙處有靈芝草托暗八仙紋。寶珠鈕蓋,蓋面有雙雲龍及朵雲紋,龍紋的身軀與四肢較為粗壯,與元代露出骨架的描繪法不同。

清代龍紋富麗堂皇,形式多變

清代早期的龍有著明代龍的一些特點,而後才逐漸有所變化,包括龍首、龍身、龍爪等等細節之處,輔助紋樣也更為精巧,出現雲龍三現、雲龍五現等表現方式。

各種瓷器上都有著龍紋的身影,如素三彩、五彩等。

圖片來自網路:清雍正 青花五彩龍紋杯

內外施白釉,外壁繪青花五彩雲龍紋,兩兩首尾呼應,顧盼生動,怒目圓睜,鬚髮怒張,龍體遒勁,為雍正朝青花五彩官窯瓷器的精美之作。

清·雍正 五彩龍鳳紋碗

腹部繪龍鳳穿花紋兩組,龍一紅一綠,旁襯以菊花,碗心青花雙圈內繪戲珠龍,展示出「龍鳳呈祥」之意。

雖然龍紋隨著朝代的變遷在形式上有所變化,但直至今日,龍紋樣式依舊頻繁出現在茶器上,像著名的曉芳窯等, 大多以復原古彩為重,畫工精緻細膩,有復刻皇家官窯之氣勢。

圖片來自網路:曉芳窯龍紋青花蓋碗

圖片來自網路:藝林堂翠龍教子盞托

正所謂「紋必有意,意必吉祥」,在漫長的歲月里,中華民族創造了許多寓意吉祥的圖形圖樣,都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永久嚮往。而茶器經手,日用摩挲,與茶相容,也將對生活的期盼留駐於心。

茶香配茶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聞「香」識肉桂,這款果香岩茶給你大大滿足感
知名茶人蔡榮章、許玉蓮聯名推薦——讓喝茶回歸於「茶本身」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