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再談袁世凱復辟中的若干問題

再談袁世凱復辟中的若干問題

最近有些朋友指出,直到1920年代,中國的基層群眾中,依然有為數很多的人認可帝制,進一步得出近代中國對封建君主統治的認可。而經過如此的分析,得出1916年袁世凱復辟是情有可原,且袁世凱之行為是當時中國的一些必然趨勢,包括1917年溥儀復辟等等,都得考慮在內。

但是問題在於,袁世凱1916年稱帝的時候,原本很支持袁世凱的湯薌銘、陳宦和梁啟超等人都站到了袁世凱的對立面。梁啟超回國的時候,得到了袁世凱大力歡迎,而此後梁啟超積极參与政治,也給予了袁世凱極大的支持。但是袁世凱準備稱帝後,梁啟超不僅僅走到對立面,還支持蔡鍔發起討袁戰爭。

事實上,當隆裕皇后宣布溥儀退位、清政府終結後,民主共和的呼聲至少在中國知識分子階層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並因此很多與知識分子有關的中上層人士也認可帝制之不可為。至於民間的態度,是一點一點發生變化的。因為當時北洋政府對基層群眾並無強有力的控制力,這也導致到1929年時,離北京很近的一處山區,依然有群眾不知道清政府倒台。讓這些人評判帝制好壞,顯然缺乏可操作性。

而更為關鍵的是,袁世凱接過孫中山的總統之位,事實上也認可了革命黨對民主自由共和的追求。雖然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多方面合力所致,但是其中一個核心是推翻帝制,這一點應該是所有參與者共同認可的。因此,袁世凱成為大總統,也應該對這一情況加以追認。在此情況下,帝制自為,自然會遭到反對的聲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傑談史 的精彩文章:

上海緣何屢次成為南北和談所在地?
1933年,熱河為何會在短時間內被日本佔領?

TAG:張傑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