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貫穿清朝統治的八旗制度是怎麼回事?

貫穿清朝統治的八旗制度是怎麼回事?

作者/ 郁米 本文系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近幾年來的熱播清劇引起了很多人對清朝歷史的好奇,其中,有一個出現很多的字眼「八旗」,由劇中我們可以知道「八旗」是清朝的等級制度,但是具體的「八旗」又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搞懂一件事,那就是八旗都有哪八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

清代的八旗軍,包括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在行軍、駐營時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據說是依「五行相剋」說制訂的。在《八旗通志》中有如下的記載:「兩黃旗位正北,取土勝水。兩白旗位正東,取金勝木。兩紅旗位正西,取火勝金。兩藍旗位正南,取水勝火,水色本黑,而旗以指麾六師,或夜行黑色難辯,故以藍代之。」

女真服飾

八旗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滿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獵為業,每年到采捕季節,以氏族或村寨為單位,由有名望的人當首領,這種以血緣和地緣為單位進行集體狩獵的組織形式,稱為牛錄製,其指揮者稱為牛錄額真,這個多人集體即稱為牛錄。為便於統一指揮大規模的圍獵或作戰,需將若干個牛錄組成一個更大的單位,以旗幟為標誌作導引而不使方位錯亂。旗幟在滿語中稱為「固山」,因而這個高於牛錄的最大的單位即稱為固山,漢語稱「旗」。

八旗的最小單位是牛錄(牛錄意為大箭;額真,又稱厄真,意為主。滿語:niru i ejen),每300人為一牛錄,設牛錄額真1人;牛錄既是一種社會組織,也是作戰時的一個單位編成,每牛錄300戶,每戶出一個壯丁,父死子繼,兄亡弟代,在全軍出動時才有每牛錄300人。一般作戰,每牛錄只有幾十人。

而5牛錄為1甲喇(隊),設甲喇額真(參領)1人;5甲喇為1固山,設固山額真(都統、旗主)1人,副職一人,稱為左右梅勒額真(副都統)。

簡單來說,我弄了一份圖來解釋:

女真人在對外防禦與征伐過程中採取了以牛錄額真統領牛錄的組織形式,從而牛錄組織具有了軍事職能。

起初,八旗僅有滿洲子弟,後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權力增大後,漸漸併入了蒙古人和漢人,所以八旗中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清代的八旗是由三個民族的人組成的。

八旗蒙古

努爾哈赤、皇太極勢力增大後,把征服的蒙古族人也編入旗內,統歸八旗管轄,被稱為八旗蒙古。後金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努爾哈赤把征服的蒙古族人編成五個"牛錄",隸屬於八旗滿洲。

清皇太極天聰三年(1629年),已有蒙古二旗的記載,稱為左右二營。天聰八年,改為左翼兵和右翼兵。天聰九年,後金在征服察哈爾蒙古後,對眾多的蒙古壯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編審,正式編組為若干蒙古牛錄分屬八旗。至此,八旗蒙古出現了。


漢軍旗

努爾哈赤進入遼瀋地區,大量漢人被掠為奴,編入八旗滿洲之內,成為家內奴或拖克索(農莊)內從事生產的奴僕。同時,為擴大兵源,從為奴的漢人中抽出一些壯丁(規定每20人抽一人當兵),其所需馬匹器械由20名漢人共同出錢購買。其壯丁家為漢軍戶,對漢軍戶有優厚待遇,比如,可以全家遷入努爾哈赤所在的城中居住,以示信任。

皇太極即汗位後,改變努爾哈赤對漢人的政策,不再把被征服地區的漢人編入滿洲八旗人家為奴,編庄別居,減少了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對這些漢人,由投降過來的原明朝官員或後金提拔的漢人官員來管理。

皇太極天聰五年(1631年),創建時漢軍單獨編為一旗(一說天聰七年)。皇太極崇德二年(1637年)分漢軍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為四旗。皇太極崇德七年(1642年),把漢軍擴為八旗。至此,八旗漢軍正式出現,成為清朝三軍之一。所使用的旗幟和滿洲、蒙古相一致。

至此,滿洲、蒙古、漢軍各為八旗的制度臻於完善。

八旗的組成是滿洲八旗300牛錄,其中包括約100個已經滿族化的蒙古牛錄,純粹滿洲牛錄僅210個。蒙古八旗129牛錄和漢軍八旗167牛錄。終清一代牛錄的數字增加不多。

據史籍記載,當時編有滿洲牛錄308個,蒙古牛錄76個,漢軍牛錄16個,共400個。此時所編設的八旗,即後來的八旗滿洲。清太宗時,又建立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旗制與八旗滿洲同。八旗由皇帝、諸王、貝勒控制,旗制終清未改。

更多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商務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投稿請發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有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奶粉比麵粉便宜,民國的毒牛奶你敢喝嗎?
夫妻吻別,搓麻賭博都不能有,民國電影審查比你想像的還要嚴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