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甫一首寫音樂動聽的古詩看似讚美,實際上卻充滿無盡諷刺意味

杜甫一首寫音樂動聽的古詩看似讚美,實際上卻充滿無盡諷刺意味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今天我們所學習的、所欣賞的這些古典詩詞也是如此。它們都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所依據的也是不同的歷史史實。

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單獨讀這首古詩好像並沒有什麼意義。但是了解了這首古詩的寫作背景就會發現,其實詩人寫這首古詩的時候摻雜出了深刻的情感和批判指向。

古典文學批評史就有這樣的觀點。詩歌向來有「興觀群怨」這四種批評功能,尤其是其中的怨則主要是表達諷刺意味。文學的諷刺價值是最有生命力的體現之一。因為它非常貼近現實,而且有更高的追求。

今天我們所分享的是杜甫一首很有名氣的古詩,看上去寫音樂非常動聽,是一種讚美。但是實際上如果結合這首古詩的寫作背景來看,卻是充滿了無盡的諷刺意味。

有詩為證: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贈花卿》,是杜甫晚年一首很有名氣的諷刺古詩。花卿是當時成都的一個達官貴人,本名花敬定。對於這首古詩的最後兩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我們多數人都是曾經見過的,這兩句古詩用來誇讚絲竹之聲的美妙,實在是再妥帖不過的了。

但是在這首古詩的原作品當中,所表達的意義乃是諷刺。一開篇就寫音樂演奏聲音之美,「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官城裡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令人沉醉。在那個極度缺乏娛樂的年代裡,這樣的音樂演奏能夠帶給人絕美的感受,顯然杜甫也被吸引了過來。

不光是杜甫,連自然界當中的景物也深深陶醉其中,「半入江風半入雲」,江風和天邊的雲彩聽到了這樣美妙的音樂聲,各自拿去了一半兒。因為在杜甫看來,這樣美妙的音樂聲,絕非世間才能存在的。

畢竟「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樣美妙的樂曲,只能在天上存在,人間哪裡能夠聽得到幾回呢?

如果說我們今天聽到天籟之聲,用這兩句古詩來評價,當真沒毛病吧?但是杜甫這首古詩的寫作背景告訴我們,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杜甫當時用這首古詩諷刺的是達官貴人的僭越禮制。也就是說,這首曲子原本是在朝廷重要的場合當中才能用到的,但是卻被一些達官貴人用到了自家的享樂當中,這顯然是違反禮制的,也是忠心的杜甫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杜甫在唐詩當中才會說明,這樣的曲子「只應天上有」,只能使用於朝廷的重大場合,「人間」,指的是達官貴人和普通老百姓,是沒有資格聽到的。而且花卿此番作為,顯然也寫出了他的野心。

當然杜甫的觀點在今天看來有些問題,但是畢竟時代的局限性擺在那裡。對於這首古詩,我們只需要知道杜甫在詩歌當中浸透的諷刺意味就可以了,而且這種諷刺的寫作手法值得今天的我們加以借鑒。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早表達暗戀之思的古詩,產生於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代
晏幾道著名的相思宋詞,42字的細膩表達,可謂曲筆深思、溫婉含蓄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