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范蠡為何知道越王勾踐只可共患難不能共享樂?真正目的被揭開

范蠡為何知道越王勾踐只可共患難不能共享樂?真正目的被揭開

吳、越爭戰,吳國大敗,新任的吳王夫差日夜練兵,準備一雪前仇。越王勾踐得到消息,決定主動出擊,先下手為強。大臣范蠡勸他不要輕動,勾踐不聽,結果大敗。勾踐帶著殘餘的五千士兵被圍困在會稽,大臣文種代表他向吳王屈辱投降,勾踐僥倖逃過大劫。在范蠡和文種的輔佐之下,勾踐一步步恢復國家實力,經過二十年的準備,最終滅亡吳國,吳王夫差自殺,勾踐一雪前恥。越王勾踐隱忍多年,最終滅掉吳王夫差,一是出了口惡氣,二也為中國的成語做出巨大貢獻。勾踐之所以能滅吳,離不開兩大智囊范蠡和文種。可是在勾踐成功打敗吳國之後,范蠡立刻逃離越國。在走之前,范蠡給好友文種寫了一封書信,書信中說:「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勾踐早年德行並不好,當初越國太平時,勾踐做大王,是很荒唐的。范蠡應該意識到,勾踐後來的忍辱負重,是特殊情況下表現出的求生欲。反而是之前的越王勾踐,因平安無事,其表現才是出自本性。勾踐即位三年就想伐吳,當時范蠡進諫他時機不成熟,可是勾踐不聽,後來果然戰敗了。范蠡深刻的認識到勾踐是一個非常殘忍好殺的人。當他落難的時候,如果范蠡選擇離開,就會給自己造成不好的名聲。世人就會說范蠡是一個見利忘義,明哲保身的偽君子。這是范蠡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當勾踐落難的時候,他寧肯隨勾踐一起受苦,出謀劃策。當勾踐從人間地獄回歸人間的時候,他非常害怕重新回歸到原來的人間地獄,那簡直就不是人待的地方。所以他對任何風吹草動的隱患的無法容忍,尤其是才能超過自己的臣子。這也是勾踐不能共享樂的原因之一。

勾踐范蠡這一去三年,為奴僕做牛馬,吳王夫差有意折辱,讓勾踐夫婦住在先王闔閭的大墳邊一間石屋裡,以示服罪,又讓勾踐給他喂馬。范蠡跟著做低下的工作,吳王每次乘車而出,勾踐都要給他拉馬,這樣屈身了二年,夫差提防戒備之心猶未放鬆,勾踐更加煞費苦心爭取好表現,一次機會來了,夫差生病,群醫束手無從下藥。范蠡也算賢人,深諳此理,抽身遠走,還說了一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而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此是大道理,又關面相學,更是多方觀察的總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宜杉愛美麗 的精彩文章:

魏忠賢得勢時,明朝軍隊反而能壓著皇太極打?原因很重要
李世民殺單雄信時,秦瓊為何不求情?單雄信救過秦瓊啊!

TAG:宜杉愛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