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可能你未曾聽說過的東德「改進版StG44突擊步槍」
二戰結束後,東西兩方盟軍的介入導致德國分裂成聯邦德國(西德)和民主德國(西德)兩個國家。雖然都是日耳曼人,但是這兩個國家卻展現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畫風,西德隨美英等西方國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東德隨蘇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由於受到了戰爭的摧殘,無論是東德還是西德,社會各方面都百廢俱興。在軍事裝備方面,東德大量使用了納粹德國遺留下來的制服,武器等,包括StG44突擊步槍。直到後來蘇聯援助的到來,納粹德國的遺留物才逐漸退出東德人民軍裝備序列。
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是東德在1959年曾經生產過一種口徑改為7.62x39mm的StG-44突擊步槍,也就是說和AK使用相同的彈藥。關於這支步槍的全部資料都來源於1959年7月,東德將這支步槍帶到了捷克斯洛伐克,與捷克的Sa vz.58突擊步槍(捷克稱之為衝鋒槍)進行了對比。
「StG-59」與捷克Sa vz.58的對比
除了口徑之外,這支被非官方地稱為「StG-59」的步槍結構與StG-44基本一樣,採用長行程活塞導氣原理,槍機偏移閉鎖,導氣孔在槍管310毫米處,活塞行程43毫米。不同的是「StG-59」的拉機柄採用了不隨動設計,即槍機的往複運動不會帶動拉機柄運動。這樣一來就降低了射擊時拉機柄槽進入雜物的可能性。步槍的復進簧也做了改進,原版StG-44突擊步槍的復進簧有一部分深入木質槍托,這對摺疊槍托的設計提出了挑戰。
而在「StG-59」上,復進簧尾端仍位於機匣內,並且有一部分深入槍機框,因此更方便使用摺疊槍託了。槍械的基本布局也和StG-44相同,採用了上下機匣鉸接的設計,由於使用7.62x39mm步槍彈,因此彈匣弧度更大,但彈匣容量只有二十發,比StG-44少了十發。
東德人民軍使用的原版StG-44
「StG-59」突擊步槍最有特色的地方在於其擊發機,能夠實現單發-三連發-全自動三種發射模式,雖然多發短點射功能在現代步槍上非常常見,比如M16A2/A4等,但是在當時是非常少見的設計。步槍還擁有空倉掛機功能,在彈匣內的最後一發彈打掉之後,槍機會被托彈板卡住,保持開膛狀態。
在插入新彈匣後按下空倉掛機釋放鈕即可釋放槍機上膛閉鎖。這支被送到捷克斯洛伐克的「StG-59」只是一支原型槍,槍管沒有經過鍍鉻處理,但據介紹在量產型號上會進行鍍鉻。對槍管內壁鍍鉻能夠提高槍管壽命,但不成熟的鍍鉻工藝可能會對槍械精度產生影響。但可惜的是,這支步槍沒有走出原型槍階段,也就沒有了量產這一說。
但是可以確定,東德人民軍在當時已經開始嘗試自己製造步槍,統一全軍裝備。


※價值百億的航母被530萬美元低價轉賣給中國,中國會怎麼做?
※130名士兵被6旬老父狙殺,為2個兒子制定的復仇計劃得以完成
TAG:迷彩連連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