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本不想打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為何後來要與蘇軍死磕?

原本不想打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為何後來要與蘇軍死磕?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中最重要的戰爭轉折點之一,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極大的振奮了同盟國的士氣,對納粹德國是致命的打擊,此後的德軍再難重現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話,開始兵敗如山倒。那麼如果德軍為何要在斯大林格勒與蘇軍死磕呢?

其實在最開始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攻佔斯大林格勒並不在德軍的計劃之中,他們是希望用包圍列寧格勒那樣的方法來圍困斯大林格勒,但是因為幾個理由讓希特勒改變了初衷,轉而將斯大林格勒作為首要目標之一:

1、斯大林格勒位置十分重要。斯大林格勒一直是鎮守俄國南方的重鎮,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不過在德軍實行機械化之後,軍隊的機動能力已經大為增強,所以攻佔斯大林格勒在開始並不是首要目標,德軍只需要空襲摧毀斯大林格勒的主要坦克和機械工廠即可癱瘓蘇軍的製造能力。

但問題在於斯大林格勒在伏爾加河旁邊,有著強大的水運補給和運輸能力,如果不攻佔斯大林格勒,難么就永遠有一把鋼刀抵在德軍的咽喉上。而且德國自然資源匱乏,各國對德國石油進口有鉗製作用,為了爭取石油資源,德國需要羅馬尼亞——斯大林格勒——高加索——中東這條陸地上石油生命線,否則英國在海上、蘇聯在陸上就會完全封死德國的石油,沒了石油德軍先進的裝備就成了廢銅爛鐵。

2、斯大林格勒是斯大林意志的象徵。如果你翻開歐洲的歷史,你會發現領袖間意志的鬥爭會貫穿整個戰爭。絕大部分的領袖相信,如果攻克對方的首都和敵方領袖最在意的軍事重鎮,那麼就可以摧毀敵方領袖的意志,同時也會摧垮敵國的戰鬥意志。

但這條定律在強國身上從來就沒應驗過:德國的前身普魯士在七年戰爭中被俄、法、奧地利、瑞典、薩克森圍攻並攻佔首都柏林的情況下也沒有投降,還最終腓特烈大帝將聯軍全部驅逐出國境贏得戰爭;拿破崙長驅直入燒毀俄國首都莫斯科也沒能讓俄國倒下,反而被俄國痛打落水狗導致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美國建國初期多次陷入險境,甚至被英軍攻進首都燒毀白宮,但美國人民仍然堅持戰鬥趕走了強大的英國殖民軍。

作為用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其意義昭然若揭,斯大林花了很大的心血將這座城市打造成鋼鐵碉堡,甚至比莫斯科的防禦力還要強,所以希特勒認為攻佔斯大林格勒能夠摧毀蘇聯抵抗的意志,而反過來斯大林也不想讓這座城市失守,這關乎自己領袖的威嚴。

就這樣,當兩個強硬領導意志碰撞的時候,一場血腥的戰爭不可避免,雙方都被下了死命令不能後撤一步,兩軍士兵如同最原始的野獸一樣在城市中展開巷戰。德軍放棄了自己的優勢,在天時、地利和一半人和不再自己這邊的情況下選擇與對方肉搏,從那一刻起已經註定了失敗。

3、斯大林格勒當時看起來是最弱的。德國人不是死腦筋,他們很清楚陷入持久戰對自己是多麼不利的事情,一戰在西線與英法的死磕讓德國人記憶猶新,所以二戰時德國上來就繞過了馬奇諾防線,拒絕與法軍再玩絞肉機遊戲。同樣的,在德軍軍部評估蘇聯戰場的時候,相對於重兵集結的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只有突破只有少量蘇軍防禦的斯大林格勒才是速戰速決的方法。

德軍在南線作戰初期非常順利,剛開戰就俘虜了17萬人的蘇軍。在哈爾科夫戰場上德軍又俘虜了24萬人,摧毀了蘇軍1240輛坦克。在兵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時候,德軍及其僕從軍有17萬人,500輛坦克和3000門大炮,而蘇軍只有9萬人,120輛坦克和2000門大炮,並且空軍基本都被德軍摧毀了。在這種巨大的優勢面前,就連沒有軍事常識的人都應該明白,攻佔斯大林格勒是當時的最優選項,所以希特勒不可能不選擇這條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該隱的歷史書 的精彩文章:

俾斯麥統一德國 新的帝國是個極為複雜的政體
女人發狠不得了 基輔羅斯王妃為報夫仇四屠仇家

TAG:該隱的歷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