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建在天上的城市,全世界可能僅此一個了

文史宴:建在天上的城市,全世界可能僅此一個了

文/劉力田

拉薩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簡直就像建在天上一般。而藏區獨特的文化則讓動物與人和諧共處,再配上沒有污染的藍天和碧水,確實頗有凈化心靈的效果,不全是文青的臆想。這樣的景象,必須到藏文化中去尋找其精神內核。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中國不是單一民族的國家,邊疆的少數民族創造了非常輝煌的文化,這其中尤以藏族創造的文化最為輝煌。在東亞現存的典籍中,藏文的典籍數量僅次於漢文,藏傳佛教也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擁有上億信徒,沒有西藏的中華歷史,註定是不完整的。

但西藏歷史非常的神秘複雜,甚至有不少以訛傳訛的謠言,筆者試圖擺脫網路百科的影響,從原典書籍開始,找尋西藏最真實的歷史。

由於拉薩是西藏一千多年的政治中心,本文敘述拉薩的時候,會講述藏區的歷史。今天讓我們一同俯瞰這片古老的高原,飛躍人間的都市,來到天上的西藏。

神猴

1

西藏這片神奇的土地歷史非常悠久,自古就有人類居住。大約6000萬年前,青藏高原還是一片海洋,因為一場劇烈的地殼運動,整個青藏高原拔地而起,塑造了中華大地的基本格局。

從此之後,中華大地開始了大河向東流的歷史,發源自青藏高原的黃河、長江成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青藏高原這片神奇的土地,一直不為人所知。

現代考古發現,阿里地區、林芝地區都曾經發現古代人類頭骨。然而,因為西藏大多是數千米高的高原,藏族人為何會在這片高原生存,是否生理上有獨特之處,歷來被世人矚目,甚至二戰的時候西藏還得到了納粹的注意。

在1938年,中國考古學家齊福泰曾經在西藏巴顏喀拉山的洞穴中,發現了一種非常矮小的人類遺迹,就是「杜立巴人」,這些人身材十分矮小,很快此處發掘被以訛傳訛為外星人遺址,讓人啼笑皆非,甚至新石器的石碟也被訛傳為播放器,令人啼笑皆非。這些種種,都顯示出人們對於西藏歷史的陌生。

其實,西藏古代的一部分先民同樣是來自於東非的智人,他們是最早走出東非大裂谷的一群人,是離開非洲的第一批主要的移民潮。

他們走出東非的時間非常早,後來亞歐大陸發生了大洪水,由於受到新走出東非的人類的攻擊,這群最早的智人幾乎滅絕了,只有兩支居住在青藏高原和日本列島的民族存活了下來,現代Y染色體單倍群技術分析,這群人的分子人類學染色體是D單倍群,有別於新黃種人的O單倍群,D單倍群的人們主要就分布在今天的西藏和日本了,分為以下四大類。

D-M174:較早期到達東亞的人群,在西藏、日本等地的D但被群眾占將近一半,在漢族和南方少數民族也有較低比例分布。

D1-M15:主要存在於藏族中,在藏族及周邊民族較高頻。

D2-M55:僅分布於日本,為繩文人的主要成分,在今天的阿伊努人中最高頻。

D3-P99:在青藏高原東部,即康區、白馬人及納西族等高頻,歷史上的氐族也屬於此種類型。

關於單倍群D,仍然有許多需要研究的地方,相比較新的黃種人,他們身材較為矮小,然而體格健壯。

單倍群D

但這只是今天藏族來源的一小部分,還有一部分藏族,和漢族一樣來自於遠古的羌族,遠古的戰爭使得他們遷居青藏高原,這兩類的融合就形成了今天的藏族。

藏族後來稱呼今天的西藏叫「藏」,而稱呼青海、甘南、川西北叫「安多」,將川西和雲南北部稱為「康」,安多地區和康區結合起來被稱為「多康」,或者「多甘」,這一地區有舉世聞名的九寨溝和雲南的香格里拉,是藏族的世外桃源。

然而,青藏高原是一片封閉的土地,被喜馬拉雅山。喀喇昆崙山和帕米爾高原三面包圍,只有東部的地區有一處缺口,藏族最早很少走出青藏高原,所以長期以來藏族不為人所知,就這樣獨立發展著。

藏族形成之後,很長時間和日本人一樣,處於自我發展的階段,很少與其他民族來往,也不為人所知,更無文獻資料記載。

要窺探藏族的早期歷史可謂難上之難,但民族起源神話是一個好的探究面。英國著名人類文學弗雷澤在他著名的代表作《金枝》中說,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從一個側面講述了該民族早期的歷史,或許我們可以從藏族起源神話中一探究竟。

關於藏族的來源,在藏族地區廣泛流傳著一則獼猴演化成人的神話。

神話說,很久以前,西藏的山南地區,氣候溫和,山林茂密,有一隻獼猴在山林中遊玩,突然遇到了一位美麗的女子,該女子對她一見傾心,與他結為夫婦,兩人生了六隻小獼猴,逐漸繁衍變成人類。後來老獼猴去看自己子孫的時候,發現他們食物不夠,就讓他們吃穀物,逐漸猴子退去了毛變成了人,就形成了人類。

這一猴子變人的傳說簡直和19世紀達爾文的進化論異曲同工,令人吃驚,後來這一傳說被佛教改編成前世今生的傳說,但總的來說,傳說的主體並沒有變化,一直到今天,許多藏族人都相信自己的祖先是獼猴,藏民甚至可以在林芝地區澤當的拉日山指出,猴子當年修行的山洞和採集穀物的山坡。15世紀的藏族學者察巴·貢噶多傑在其名著《紅史》中說,藏族出自猴裔,這一傳說被藏族公認。

然而,在藏族土生土長的「苯教」中,卻流傳另外一個傳說故事,說世界最初的時候,有一個由五種寶貝形成的蛋,結成了黑卵和白卵,兩種卵各生出了白皮膚的男人和青藍皮膚的女人,兩人結婚,就有了現在的藏族。

這一傳說在西藏也頗為流行,由於苯教是藏族原生宗教,這一傳說曾經被不少人相信為藏族真正的源流神話,後來卻被指出,這一卵生神話來自於印度,在印度神話中,大梵天就是從卵中出生的,而印度神話傳說中的主神濕婆就是青藍皮膚,象徵了土著的達羅毗荼人,白皮膚則象徵了雅利安人。

所以說,這一神話是移植於印度,而非藏族本源神話,這說明古代的西藏和印度交流比較密切,甚至吸收了印度人的卵生神話。但藏族的本源神話還是猴子變人的傳說。

世界各民族的起源神話中,蒙古族來源自蒼狼和白鹿,滿族來源自神鵲銜朱果而有孕,日耳曼人認為人類是從樹木變成的,希臘神話認為人類的始祖是牛,美洲神話則認為海狸是人類的祖先,中國的瑤族則流傳著盤觚(一種神狗)是人類祖先的故事,但只有藏族的族源神話是獼猴,最類似於現代進化論的思想,從藏族猴子變人的神話傳說來看,藏族的一部分應該是前文所說的單倍群D的古亞洲人,他們流傳著猴子變人的傳說,一代代流傳下來。

在藏族漫長的歷史中,藏族山南地區的雅隆河谷是後來吐蕃王朝的前身,傳說雅隆河谷第一代首領名叫聶樨贊普,此人號稱天神之子,對部落進行了分組,征服了40個部落,形成了最早的吐蕃王國,就這麼一代代傳下來,傳了32代贊普,直到第33代王松贊干布遷都拉薩並統一西藏。

在這一時期,所謂的吐蕃是一個非常小的城邦國,蝸居在西藏山南地區,在眾多小邦中也不算最強大的,早期的吐蕃歷史也多以傳說為主,不足為述。

那個時候,青藏高原最強大的王國是西藏西部阿里山區的象雄王國。

說西藏,永遠不能忽視象雄。因為象雄帶來了藏族最原始的信仰——苯教。

苯教

2

象雄王國位於荒無人煙的羌塘高原的核心地帶,這一地區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阿里地區土地面積有34萬平方公里,幾乎等於日本國的領土面積,然而人口僅有95803人,還比不上一個小縣城,如此荒無人煙的地方居然還能誕生一個國家,令人驚奇。

關於象雄王國,記載很少,甚至很多人覺得是神話傳說,然而考古發掘證實了它的存在,象雄得以發展因為它靠近印度克什米爾地區,成為古代絲綢之路南方的一條要道,大量的印度人、波斯人來到象雄,促進了這一地區的繁榮。

象雄文明對西藏文明最大的貢獻就是發展出了一種叫做「苯教」的神秘宗教。

「苯」這個字的意思是本源,這一古老的宗教又被稱為雍仲本教(Bonismo),也被稱為古象雄佛法,發源自一座名叫「岡底斯山」的山脈,今天這座山脈的主峰「岡仁波齊山」成為藏傳佛教和印度教的神山之一。傳說苯教的創始人名叫辛饒·米沃且,聽著很陌生的名字,此人事迹也不可考。

今天藏族人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有許多也是象雄時代留傳下來的,比如說轉神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插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等。「苯教」也成為了研究西藏永遠邁不過去的坎。

那麼,神秘的「苯教」究竟講述了什麼呢?

關於世界,苯教認為,世界的由贊(天空)、年(大地)和魯(地下)三部分組成,世界的本源是天空,天空中有木、火、土、鐵、水五種物質,這五種物質都是虛無縹緲的,不斷沉浮著。

後來人類誕生了,就是前文所說的卵生神話,同時誕生了一個大白卵和大黑卵,白卵生出了世界之王,黑卵則落到了北方,生出了滿身黑光的惡魔,就是魔王,魔王居住在北方黑暗界的地方,光明和黑暗展開了千年鬥爭,藏族的史詩《格薩爾王傳》中便有格薩爾王大戰北方魔國的故事,可以說,這一神話影響深遠。

雍仲本教標誌符號

然而,有歷史學家指出,苯教的這一神話和波斯一種古代的宗教,瑣羅亞斯德教頗為相似,瑣羅亞斯德教俗稱拜火教,認為世界的本源是光明,世界分為光明和黑暗兩大部分。這一宗教由來傳入中國被稱為「祆教」。

苯教和拜火教的相似是否有某種關聯,不得而知,但更多人認為,苯教並不是拜火教的流傳,而是藏族本土誕生的宗教,和原始的滿蒙薩滿教一樣,信仰萬物有靈,所謂的光明和黑暗只是藏族和波斯兩大民族古代神話的某種巧合。

苯教後來還分為了三個教派「篤苯派」、「洽苯派」和「覺苯派」,苯教典籍後來大多被燒掉了,一部分埋入地下,後來被挖了出來,統稱為《苯藏法》。

象雄王國稱雄數百年後,於645年亡於吐蕃王朝。而滅亡象雄王國的松贊干布,就成了統一吐蕃的建立者。關於吐蕃的「蕃」究竟是什麼意思,爭議十分大,有人認為,吐蕃的「蕃」(bod)是由苯教的「苯」(bon)音轉而來。也有人認為,蕃的意思是古代藏語的農業。

也有人解釋為藏語「lho」(意為山南,吐蕃王室的發祥地)的音轉。甚至還有人認為,這個詞來源自和中亞的交流,本身源於突厥語Tobad,意思是「山莊」,不一而足。

但不管怎麼說,松贊干布統一了吐蕃,從這個時候開始,吐蕃才有了完整的歷史記載。松贊干布遷都拉薩,拉薩成為了西藏至今的政治中心。

一個強大的吐蕃王朝橫空出世,令世界詫異。

吐蕃

3

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其實並未遭到太大的抵抗,對於剛剛成立的吐蕃王國來說,真正的試金石還未到來。而雪域高原上人口的增長使得松贊干布必須為藏族們取得生存空間,此時的吐蕃已經擁有了今天的西藏和青海南部等土地,松贊干布將眼光投向了接壤的吐谷渾王國。

吐谷渾是一個奇特的國家,雖然建立在青海,然而建立者和主要的人民卻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東北鮮卑慕容氏,原來始祖叫做慕容吐谷渾,和弟弟慕容廆爭奪草場,為何防止手足相殘,慕容吐谷渾帶領部眾向西遷徙,跨越千里戈壁,來到了青海湖,定居下來,就此建立了吐谷渾國家,雖然王族一直是鮮卑人,然而數百年下來,子民大多是羌族人了。

這個吐谷渾在南北朝和隋朝時期長期保持著獨立,到了唐朝,照樣堵塞了絲綢之路,還阻礙唐朝和吐蕃的交流,被兩方輪流暴打,634年,唐朝名將侯君集出征吐谷渾,經過一番血戰,吐谷渾稱臣投降。638年,松贊干布率領大軍進攻吐谷渾,此次吐蕃大破吐谷渾,吐谷渾人逃亡到青海湖以北地區,而青海湖以南,80%的青海土地都被吐蕃所有。

經過此戰,吐蕃與唐朝有了進一步的接觸,松贊干布也有了交好的意思,向大唐請求和親,迎娶大唐公主。然而,當時的唐朝對於吐蕃知之甚少,一時沒有答應他的請求,松贊干布並不認為唐朝不可以戰勝,他進攻大唐松州,取得小勝,大唐震驚之下奪回,但也認識到了吐蕃的實力,唐太宗決定化干戈為玉帛,就此和吐蕃和親,將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

松贊干布除了向大唐求親外,還南下尼泊爾,當時尼泊爾叫泥婆羅國,人們對它的了解更少,泥婆羅的國王西瓦·德瓦一世篤信佛教,根本不理朝政,面對吐蕃的求親也不予理睬,最終吐蕃大軍陳兵邊境,尼泊爾同意了松贊干布的求婚,將執政大臣阿穆蘇·瓦爾瑪的女兒嫁給了贊普,這就是尺尊公主。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同時下嫁吐蕃,成為一段佳話,松贊干布分別為她們建築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同時,最大的壯舉就是興建了拉薩的地標性建築——布達拉宮。

「布達拉」這個名字來自於佛經,其實和浙江舟山的「普陀山」的普陀來源自一個詞語,在著名佛經《華嚴經》中,傳說南海有一個光明山,名叫「potalaka」,翻譯為「布怛落迦」,這座山上四季如春、樹木叢生,像一朵開放的蓮花一樣,有各種華麗果木的森林,有柔軟的香草,蔥綠的樹林中,白色的飛泉與銀色的鏡湖,交相映徹,真是一個海上仙山。

這座山究竟在哪裡,有不同的說法,大唐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他來到了布怛洛迦山,這座山非常陡峭挺拔,一般凡人難以攀登,但這座山絕不是雪山,反而樹木叢生,鬱鬱蔥蔥,全是高大的樹林,裡面流淌著清澈的溪水,沿著一條河流走到盡頭,來到一處瀑布那兒,就能看到觀世音菩薩,充滿神秘色彩。人們據此排除了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脈,斷定這座山在南印度,可能是今天印度西南部的西高止山。

當時的吐蕃已經接觸到了佛經,所以在裡面選擇了「布達拉」這個名字,也是理所應當的。松贊干布在拉薩的紅山上建築了布達拉宮,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紅山內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一直到今天,布達拉宮成為西藏的一張名片。後來,清朝順治年間,布達拉宮經過了重建,成為西藏最高政教中心。

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所建的

文成公主入藏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制度,而且還給西藏帶來了深遠影響,比如文成公主帶來的漢地佔卜大師說,藏地的地形如同一個卧著的羅剎魔女,吐蕃大地之前如同黑夜般妖魔橫行,就在於不信佛,只要在吐蕃大地興建12座寺廟,就可以鎮住魔女,這就是著名的「十二厭勝寺」,很多至今留存,在很多藏地小說中,這樣的傳說屢見不鮮。而藏傳佛教也在吐蕃王朝時期最終形成了。

藏傳佛教

649年,唐太宗駕崩了,一年之後,統一吐蕃的松贊干布也去世了,然而30年後,文成公主才去世,她為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文成公主晚年影響力的衰落影響到了吐蕃和大唐的和平,吐蕃一直想統一青藏高原,向吐谷渾用兵,吐谷渾向唐朝求救。

公元670年,面對一直擴張的吐蕃,剛剛消滅了東北高句麗王國的大唐如日中天,派滅亡高句麗的名將薛仁貴出征吐蕃,就此爆發著名的「大非川戰役」,那年,薛仁貴率領5萬大唐軍隊來到青藏高原,唐軍遠道而來,後勤跟不上,適應不了高原的氣候,薛仁貴的副將郭待封不聽軍令,孤軍深入,最終被吐蕃名將噶爾·欽陵擊敗,此戰大唐全軍覆沒,這是薛仁貴一生遇到的最大敗仗。

消息傳來,大唐舉國震驚,吐蕃卻越戰越勇,先是滅亡了吐谷渾,甚至染指西域,攻佔了疏勒和于闐,唐朝和吐蕃在西域進入拉鋸戰。

最終大唐爆發了「安史之亂」,由盛轉衰,情急之下,唐朝向回紇等周邊民族求援,看到唐朝的虛弱,吐蕃幾次攻入大唐腹地,763年,吐蕃攻入唐朝都城長安,雖然15天後就撤出了,卻給唐朝帶來了巨大傷害。吐蕃後來的擴張史令人瞠目結舌,當然唐朝後來的河湟地區也有很多壯舉,比如張議潮的歸義軍,因本文重點寫拉薩,而非吐蕃,就此略過。

總的來說,在唐朝時期,吐蕃和大唐時戰時和,也曾有金城公主的和親,也有過血腥的戰爭。

諷刺的是,取得「大非川之戰」勝利的噶爾家族,最終卻被懷疑謀反被殺了,噶爾·欽陵的兒子弓仁帶領上千族人投降了唐朝,弓仁被唐玄宗封為拔川郡王,其子誠節繼承了爵位,安史之亂的時候,弓仁的孫子惟貞還領兵平叛,與史思明大戰,取得「河陽之戰」的勝利,這一家族一直生活在唐朝,可以說是大唐少數民族將領中唯一的吐蕃將領,足見吐蕃和大唐的交流之深。

最終,吐蕃承受不住連年的戰爭,決定再次會盟,這就是著名的「長慶會盟」,公元821年,大唐與吐蕃會盟於長安西郊,唐朝和吐蕃分別在長安和拉薩建碑,雙方約定為舅甥之國,這次會盟讓吐蕃徹底享受了和平。長安的會盟碑早已經毀於戰火,拉薩的會盟碑至今仍然屹立在大昭寺門前,已經歷經了1200年的風雨。

會盟碑至今仍然屹立在大昭寺門前

已經1200年了

然而,此時的唐朝早已內憂外患,距離黃巢起義還有50年,而此時的吐蕃也已經危機四伏,導火索就是吐蕃的佛教。

滅佛

4

在吐蕃王朝末期,遇到了和大唐的一樣的難題——佛教勢力強大。因為數百年的鼓勵佛教政策,僧侶數量激增,寺廟擁有大量田產,在唐朝是影響了朝廷向人民徵收苛捐雜稅(因為他們可以投靠寺廟),在吐蕃則是引起了苯教貴族的不滿。

於是,晚唐的唐武宗決定滅佛,這就是著名的「三武一宗滅佛」,同時期的吐蕃贊普朗達瑪也決定滅佛。

朗達瑪滅佛的故事由於被很多吐蕃佛經記載,顯得尤其詳細,藏語的「朗」是黃牛的意思,朗達瑪的意思就是「蠢笨如牛的達瑪」,根據記載,這個達瑪荒淫無恥、嗜酒好色,然而這可能是因為滅佛得罪了僧侶,別醜化的。

朗達瑪從小身體彪悍,長大後權力欲很盛,悍然決定滅佛。他查封了很多寺廟,停建了許多佛寺,紅教的聖地桑耶寺也被停建。

沒想到一開始的滅佛就遭到了激烈的抵抗,不久,滅佛演變成了暴力行為,開始殺害僧侶,大量僧侶逃亡到青海等地,這也導致了西藏佛教的衰落。

然而,這些激進的行為導致了強烈的反抗,被一名叫做貝吉多傑的僧人所終結。

這名僧人覺得朗達瑪就是魔王,他要除掉魔王,於是,他讓弟子找來一匹白馬,將馬的全身用炭塗上了黑色,騎著黑馬,穿著黑衣來到了拉薩城,他問一名老者,贊普大王在哪裡。老者說,碰巧今天大王出來了,就在大昭寺門口看會盟碑,貝吉多傑果然看到大昭寺門口很多人,大王正聚精會神在看碑文,貝吉多傑加入舞蹈的人群中,拿出弓箭射死了朗達瑪,趁亂逃出。

貝吉多傑逃亡了一天後,來到一條河邊,將馬的黑炭洗去,穿上了白衣,但白衣的他牽著白馬的時候,守衛居然沒有認出他來,他就此逃跑到了南宗峰,在那兒的夏瑪隆山洞修行,活到了上百歲,還成了得道高僧。

這個故事被記載在佛經中,是否真實不得而知,但人們在貝吉多傑刺殺朗達瑪的地方豎立了一座萬佛塔,表彰他為佛除魔的勇氣。

朗達瑪突然被刺殺,沒來得及指定繼承人,整個吐蕃亂成一團,此後,吐蕃還爆發了奴隸起義,在不斷的內亂中,吐蕃四分五裂,長達500年之久。

此後的吐蕃,長期分裂為數十個土邦,比如一群人逃亡到了阿里地區,在那兒建立了「古格王朝」,勢力遠達今天的克什米爾,甚至今天克什米爾拉達克地區的列城還被稱為「小拉薩」。

荒蕪的阿里地區

而在今天青海東部,後來還誕生了一個唃廝啰政權,然而,這個政權比較弱小,也僅僅能在西夏和宋朝夾縫中生存。

因為滅佛,吐蕃陷入了500年的混亂,然而,在十一世紀時,西藏卻誕生了藏民族最偉大的史詩——《格薩爾王傳》,這一史詩堪稱藏民族的精神信仰。

格薩爾王出生在嶺國,這個嶺國,根據史詩記載,在三條河流交匯處,嶺國,據說是在康地,黃河、雅礱江和金沙江三水之間的地區,即今天四川省甘孜藏區自治州的德格縣。

這位英雄南征北戰,降伏了入侵嶺國的北方妖魔,戰勝了霍爾國的白帳王、姜國的薩丹王、門域的辛赤王、大食的諾爾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後戰勝了幾十個王國,統一了藏區。

然而,此時的藏區還是分裂的,所謂格薩爾王統一幾十個國,可能都在康巴藏區,也就是今天的川西和甘南,但《格薩爾王》對於藏語的傳播居功至偉,此時松贊干布參考印度天城文創立的藏文得到了大規模運用,延續至今。

藏文的六字真言

在這段分裂的時期,西藏地區的佛教反而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紅教寧瑪派是舊派,以桑耶寺為基地。白教噶舉派和花教薩迦派都創立於十一世紀,且都創立於康區,後來薩迦派佔據了統治地位,整個西藏幾乎都受到薩迦派班智達(意思為大學者)的管理。

1247年,甘肅的涼州,一場影響深遠的會盟,薩迦派薩班和蒙古藩王闊端會談,雙方商討了一系列重大決議,包括西藏歸順蒙古,而蒙古作為回報,保護藏傳佛教。此次涼州會盟影響深遠,標誌著西藏和蒙古以華夏文化為介質的一體化,而西藏也迎來了自己的重生。

重生

5

忽必烈封薩迦派八思巴為大國師,統領全國佛教,同時在西藏設立總制院管轄,後來改為宣政院,元朝在西藏派駐軍隊、清查戶口、徵收賦稅,進行有效的管轄,分裂500年之久的西藏終於統一了。

而藏傳佛教,在經歷了一系列滅佛後,達到了輝煌的頂點,並且進一步傳播到了蒙古族和日後的滿族,也南傳到了尼泊爾和不丹,成為全世界5000萬人的集體信仰,豈非命耶。

西藏被元朝統一後,蒙古族接收了藏傳佛教,然而元朝不足百年滅亡了,繼之而起的明朝在西藏設置烏斯藏,但沒能有效管轄,與此同時,風光無限的薩迦派也走到了盡頭,格魯派應運而生。

格魯派的創始人是宗喀巴大師,宗喀巴曾經學習過很多教派,他發現,寺廟腐化,急需要改革,當時的藏傳佛教很是混亂,吸納了不少苯教的殘餘,更吸收了從印度傳來的密教的很多符咒,混亂不堪,宗喀巴一一辨別,顯密並重,先顯後密,強調教理和因明等都有助於解脫,強調研讀原始經文的重要性,就此創立了格魯派,有別於之前的紅教、白教和花教,又被稱為「黃教」。

宗喀巴大師的傳道引發了西藏的轟動,當時的西藏已經十分混亂,1409年,宗喀巴在拉薩發起大祈願法會,正式成為全西藏的宗教領袖,黃教取得了絕對的領導地位。

明朝末年,蒙古和碩特部領袖固始汗征服了西藏,更加確定了格魯派的領導地位,達賴五世藉助蒙古固始汗的兵力打敗藏王,確立格魯派的統治地位。

藏傳佛教是世界上5000萬人口的信仰

到了清代,清朝對於西藏十分重視,由於滿族本身信仰藏傳佛教,有著十分得天獨厚的條件,康熙皇帝不僅在承德避暑山莊興建了藏傳佛教的寺廟,接見西藏代表時還說藏語,當時蒙古準噶爾汗國實力很強大,首領噶爾丹跟西藏的第巴(受和碩特汗與達賴委託的政務官)桑結嘉措過從甚密,想要聯合西藏攻打清朝。

1696年,清朝軍隊在昭莫多一役痛擊準噶爾部。噶爾丹大敗,第二年一命嗚呼。

噶爾丹的敗亡讓西藏很恐懼,西藏立了倉央嘉措為六世達賴,他是一位詩人,本不想當喇嘛,更何況只是一個傀儡,命運給他開了和李後主一樣的玩笑。他醉心於詩歌,甚至不受戒律,最終被廢黜,在押解至北京途中圓寂。

倉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詩人,下面是他的一首詩歌,表達了對愛的追求,畢竟愛與死亡是文學的永恆兩大話題。

欲倚綠窗伴卿卿,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祈求三寶降靈台,

觀中諸聖何曾見?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

後來經過和碩特、準噶爾、滿清走馬燈似的廝殺,最終清政府承認達賴在西藏政治宗教上的合法地位,影響深遠,西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1713年,清朝政府又授予五世班禪喇嘛金印、金冊,確定班禪和達賴的同等地位,「互為師」,誰大誰為師。

此後,西藏得到了清朝的有效管轄,1727年雍正正式派駐藏大臣二員辦理西藏事務,這是對西藏直接管轄權的一次加深,標誌著西藏的直屬管轄更緊密了。

直到乾隆皇帝最終滅亡準噶爾汗國,清軍佔領伊犁,才終結了準噶爾對西藏數十年的覬覦。然而,南面的尼泊爾又開始染指西藏,強大的廓爾喀軍團入侵西藏,乾隆派大將軍福康安入藏擊敗廓爾喀,廓爾喀戰敗,向清朝朝貢,福康安是大學士傅恆之子,也是大家熟知的「爾康」,據說還是乾隆的私生子。

晚清,俄國侵略新疆,染指西藏,英國則從南方的印度,發動侵略西藏的戰爭,清朝只能在夾縫中斡旋,終於沒有失去西藏。與此同時,大量英國商品進入西藏,比如西部牛仔鐵帽,形成獨特的風景線。

一直到今天,拉薩都以她獨特的人文風情多次蟬聯「中國最具吸引力旅遊城市」,藏民獨有的青稞酒、酥油茶、氂牛肉都成了西藏獨有的人文名片,歡迎大家來到天上的拉薩,一探究竟。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用「艷遇之都」來概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未免太膚淺了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