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能源革命,中國不能再缺席

能源革命,中國不能再缺席

「我們生態環境部也深感責任重大,可以說是壓力山大,天天神經緊繃,時時心中忐忑,絕不敢有絲毫、半點懈怠和馬虎。」

2019年3月3日,兩會的第一場「部長通道」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傑這樣表示。

如此,讓部長深感「亞歷山大」的環境問題已成為每年兩會的必答題,而這也讓原本隱於幕後的新能源走到了台前——宏觀層面的政策不斷向該領域傾斜,這個時候,民營清潔能源企業的力量便成為了中國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關鍵。

作為國內新能源企業的代表,已過而立之年的漢能自然又在這波新能源浪潮中刷出了新的「存在感」:

其實早在兩年前,漢能董事長李河君便在兩會期間提交了5項提案,其中3項涉及環保議題,2項涉及民企發展,以此為國內清潔能源企業尋求更多政策支持;

「在中國清潔能源的改革中,漢能將不斷發揮著自己的力量,助力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壯大綠色環保產業,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而在今年兩會期間,李河君也再度表態。

截至目前,漢能在全球範圍內累計專利申請超過10200件,2018年每天申請專利超過30件;而今年,公司計劃專利申請數量達到20000件,每天60件。

但這份看上去頗為漂亮的成績單,是否意味著在這場新能源革命中,李河君及漢能的願景就會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故事?


新能源革命和中國的選擇

事實上,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堪稱「能源時代」。

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能源,世界能源形勢的熱點問題更是舉世矚目。有統計表明:

2020年全世界能源消費量將比目前呈倍數級增長。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世界各國能源消費量與GDP的增長程度有密切的相關性。而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結構特徵,使得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和化石能源利用對環境的污染這兩個老問題依然困擾人類。

不可再生能源的全球危機下,不可置疑,我們今天再一次面臨著一場能源迭代。又或者說,一個全球秩序變革機遇已然雛形初現。

馬克·吐溫說,歷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缺席了前兩次工業革命並付出慘重代價的中國,這次有機會借能源風彎道超車么?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化石能源之外,最有可能「上位」的新能源——太陽能。

從可再生性和儲量來看,太陽能是唯一能夠保證人類能源需要的來源。世界上水能資源理論儲量只有39 萬億千瓦時/年,風能資源理論儲量為2000萬億千瓦時/年;而太陽能資源理論儲量高達150000萬億千瓦時/年 。由此來看,正如漢能創始人李河君所描述的,新能源中只有太陽能才是代表未來的真正的能源,其它潮能、地熱能、風能、水能等都是煤炭、石油等能源的補充能源,而太陽能將對煤炭、石油等實現真正的能源替代。

縱觀全球能源投資及發展,太陽能這一賽道上正呈現出一種東強西弱的態勢。

西方世界的太陽能研發多依賴政府投資,極容易受到政局更迭和全球大環境的影響。2010年 ,美國的頁岩氣等非常規能源開發異軍突起,使得研發規模和技術仍處於初期的新能源開發公司遭遇層層阻力。頁岩氣的大量開發及天然氣產量的大幅度提升導致這一化石能源的價格下降,使得新能源產業競爭力相對下降。

具體以美國為例,奧巴馬新政為基礎的扶持措施也在2010年左右到期,例如補貼及債務擔保,眾多優惠政策是否延期還未確定,這種大形勢下,大量的資金開始撤離,西方大量太陽能企業為了自保開始售賣專利,尋求資金。

相比西方,這一時期,以漢能為代表的中國企業非常看好太陽能的核心競爭力,並且抓住機會開始在這一領域持續發力。

從核心競爭能力來看,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的核心競爭方式與傳統能源相比很不相同,其不再是資源的競爭,而是核心技術的競爭。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掌握了這一能源。

(漢能跨國併購時間簡表)

作為太陽能領域的優等生,漢能一直篤定地堅信太陽能,尤其是其中薄膜太陽能的潛力。2012 年~ 2014 年,短短三年時間,漢能把四家當時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公司收入囊中,一躍成為全球技術領先的薄膜太陽能公司。


「太陽文化」重塑世界

如果說是三次併購奠定了漢能和中國在全球薄膜太陽能領域的「技術C位」 ,那麼對太陽能落地應用的探索,是漢能在能源變革的大潮中,從全球研發中手中接過的一份沉重又充滿希望的擔子。

任何一種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落地,最重要的都是場景整合和文化建設。漢能對太陽能的探索也圍繞這兩個方向展開。

從To B市場來看,漢能重點瞄準了農業和交通兩個最關乎民生的領域,並在全球掀起了一場能源革命。

農業和太陽能一直有著天然連接,在農業大國中國,漢能也首先瞄準了溫室大棚這樣一個相對容易實施的應用領域。僅在2015年,漢能就在無錫、南平市、西昌市等六個地區上線了太陽能溫室大棚試點,通過建設光伏大棚,實現了農產品能源的自給自足,甚至部分地區還有多餘電量上網獲取額外收益。

在交通領域,漢能的眼光則投向了全球市場。從亞馬遜雨林保護區光伏動力船項目,到美國房車應用項目,漢能與國際環保組織和汽車供應商打通了渠道,也探尋到了更多在美洲市場的銷售機會。

C端用戶市場也是漢能瞄準的一大方向。漢能希望通過一系列太陽能產品,重塑能源文化,將運用太陽能變成一件炫酷又時尚的事情,發掘新一代青年人的太陽能意識。

(漢瓦)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漢能推出的漢牆和漢瓦系列產品。

這兩類產品對傳統建材產品進行了重大顛覆,其運用原理在於將薄膜太陽能電池晶元植入到建材中,從而讓每一座建築都演變為綠色發電站。而漢瓦、漢牆一經推出後,國內外市場反響強烈,產品供不應求。兩天前(3月6日),香港天地綠色能源公司正式成為香港區域漢瓦總經銷商,採購合約金額高達1億,這也意味著,薄膜太陽能技術在商業化落地上又下一城。

「充電」現已成為一種日常生活必需條件,而太陽能這種隨時可充的特質與這個時代的需求不謀而合:快速度、隨時移動、無束縛。漢能的產品與其說讓電子產品擺脫了充電地點束縛,更是一種對更環保的「太陽能文化」的塑造。

但締造「太陽能文化」的使命不能只停留在作為「領軍者衝鋒陷陣」的層面,如何培育和挖掘更多的優質項目,並以此優化排兵布陣則顯得更為關鍵。

顯然漢能也已意識到了這一點,據悉漢能目前已開始布局獨角獸計劃,現已培養超過20個具備潛力的優質項目,類型上覆蓋太陽能綠色建築、綠色建材、太陽能戶外產品及清潔能源汽車等眾多細分市場,其中部分項目已經符合科創板要求,極有可能成為漢能回A的一支「奇兵」。

如果說以煤炭和石油為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黑金文化」,而以薄膜太陽能為標誌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太陽文化」。在太陽能時代,人類的工業方式由集中走向分散;人類的組織形式將由集約走向扁平;而對於資源,人類的觀念不再重視「為我所有」,而是重視「為我所用」;對於財富,則由「獨享」轉向「共享」。

或許真如李河君所言,這個新時代即將由漢能帶來,而我們都已參與其中。

特別策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我的夢想就是不工作,有什麼錯?
【虎嗅早報】故宮回應燈會票被「秒光」:3500人預約成功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