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讖語「三馬食槽」後面那一句,是否預言東晉皇帝不姓司馬而姓牛?

讖語「三馬食槽」後面那一句,是否預言東晉皇帝不姓司馬而姓牛?

因為「三馬食槽」的讖語,曹操一直想幹掉司馬懿以絕後患,但是面對鷹視狼顧的司馬懿,曹操思前想後而沒敢下手:司馬家族過於強大,司馬防家的「司馬八達」也都挺不好惹。於是猶豫不決之間曹操掛掉了,曹丕曹叡還能鎮得住場子,從曹芳開始,曹家就鬥不過司馬家了,三馬食槽的讖語也變成了現實。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讖語「三馬食槽」的後面還有一句,叫做「牛繼馬後」,有史料說晉朝從東晉司馬睿(也寫作叡)開始,就已經不行司馬而姓牛了。

說東晉首任皇帝司馬睿姓牛而不姓司馬,還真不是野史村言,而是見諸煌煌正史。在唐朝名相房玄齡主持修撰的《晉書》中就有明確記載,持懷疑態度的讀者可以翻開《卷六帝紀第六元帝明帝》來看一看,這裡的晉元帝就是司馬睿:「元皇帝諱睿,字景文,宣帝曾孫,琅邪恭王覲之子也……初,玄石圖有『牛繼馬後』,故宣帝深忌牛氏,遂為二榼,共一口,以貯酒焉,帝先飲佳者,而以毒酒鴆其將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雲。」

還是翻譯一下吧,免得讀者諸君看著累。史書中講的司馬懿鴆殺牛金,是因為他已經知道「三馬食槽」必將應驗,而接下來的牛繼馬後則不可不防。環視四周,也就是那個叫牛金的小子嫌疑最大,因為姓牛的數他最牛。

牛金是曹仁手下一員悍將,曾經以三百人跟周瑜數萬精兵周旋,雖然被圍得鐵通一般,但是周瑜硬是沒有將他吃掉,最後被曹仁全部救出——從那段記載來看,曹仁之勇,居然跟漢水拒曹的趙子龍有一拼:「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仁徑渡溝直前,沖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三國志魏書九諸夏侯曹傳》)」

這個牛金大難不死,後來又曾跟諸葛亮正面對決:「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後來馬超的堂弟馬岱,也被牛金揍得挺慘:「(魏明帝曹叡青龍三年),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級。」這是《晉書帝紀第一宣帝》的記載。

牛金越打越牛,讓老司馬心驚肉跳,就琢磨著幹掉牛金以絕後患。司馬懿比曹操狠,這匹老馬弄了一個類似「轉心壺」之類的東西請牛金喝酒,好酒自己喝了,毒酒牛金喝了。「老馬」毒死了老牛,但是就像秦始皇改變不了「亡秦者胡」一樣,司馬懿也沒能有阻止「牛繼馬後」:恭王司馬覲那個姓夏侯的老婆,被一個小吏勾搭上了,正如某「神探」的一雙兒女相貌驚人一樣,這位小吏跟夏侯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做司馬睿。而這位膽大包天的小吏,也姓牛,名字也叫金。

北齊人魏收所著的《魏書》(二十四史之一,跟《三國志魏書》不是一回事),直接說司馬睿就是牛金的兒子:「僣晉司馬叡,字景文,晉將牛金子也(《魏書卷九十六列傳第八十四》)。」

至於後世的史學家(李贄、羅大經、蔡東藩)幾乎異口同聲認為司馬睿是牛金的後人,其筆記史料就不一一選摘了,不過我們即使是看正史,也會發現司馬睿(或者叫牛睿)似乎跟不靠譜的司馬家皇帝不太一樣。

即使是認為司馬睿應該叫牛睿的《晉書》,也說此君有不同於司馬家昏蛋的優點:「帝性簡儉沖素,容納直言,虛己待物。」「布帳綀帷,詳刑簡化,抑揚前軌,光啟中興。」但是我們都知道司馬懿的後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治國理政上狐疑猜忌心狠手辣,在個人生活中窮奢極欲奢靡無度。司馬睿在這一點上,還真不像司馬懿乃至司馬昭司馬師的嫡系子孫。

但是我們有一點感到十分不解:為什麼後漢三國時期的箴言讖語那麼準確?董卓被呂布幹掉,有預言;曹魏代漢,有預言;三馬食槽,有預言。而且這些預言都無一例外地應驗了,所以我們甚至有點不敢懷疑「牛繼馬後」是假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五虎大將官爵被三位助手超過:是實至名歸還是蜀漢已經無人可用?
除去關羽張飛,諸葛亮也只能算劉備三號近臣,排在前兩位的是誰?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