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前下一密詔,迷惑世人600多年,皇陵所在地仍無人知曉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因為窮苦而餓死的人不在少數,有些人充兵入伍,有些人揭竿而起,有些人流離失所。為了生存,大家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一個不起眼的半大少年,進了寺廟當了和尚,他叫朱重八。當和尚自然不是為了誦經打坐修行成仙,而是為了一口免費的糧食。朱重八在寺廟裡,劈柴燒火,偶爾會出去化緣。世道越來越亂,門口經常有打著不同旗幟的隊伍一路喊殺著奔走。寺廟開始入不敷出,漸漸得,一人一碗薄粥也供應不上了。無可奈何的朱重八背上了行囊,踏上了流離的道路。而在老鄉的舉薦下,他成功的進入了郭子興的部隊。很快,朱重八顯示出了自己過人的軍事天賦,讓郭子興另眼相看。
他開始逐漸領兵打仗,成為一名優異的將領。在戰場上,朱重八明白了,兵者,詭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往往是制勝的法寶,筆者無意闡述他和陳友諒等人之間的征伐與互相屠殺,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勝利者是朱重八,他現在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朱元璋。由於底層出身,朱元璋在做了皇帝之後 對於官吏有著深深的不信任感。在明朝,官吏的待遇可以說是極其苛刻的,對於貪污的懲罰力度,也達到了一種巔峰。貪污六兩以上,則要「剝皮填草」,將貪官的皮剝下來,填上稻草 做成稻草人懸在大堂上,一系列嚴刑酷法,令人不寒而慄。
除了嚴刑酷法,朱元璋對於功臣的大肆屠殺,也讓人難以理解難以接受。大明的開國功臣,能善終的只有湯和一人,多少名將名臣,都喪生在朱元璋的屠刀下。太子朱標仁厚,便來勸告父親,竟惹得朱元璋大怒,持劍要追殺太子。也許是因為殺戮太多,罪及兒孫。最受朱元璋喜愛的太子朱標英年早逝,留下的皇子們則虎視眈眈盯著帝位。而朱元璋出乎意料的,把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皇太孫朱允炆,即在位時間很短的建文帝。朱元璋壽終正寢之後,皇位理所當然傳給了建文帝。天子駕崩,天下守喪三月,各諸侯王進京守制。
但是朱元璋死後不到七天,有的王爺還未趕到京城,建文帝就已經下旨入皇陵了。而更有意思的是,出殯當天,南京十三個城門同時打開,十三隊一模一樣的隊伍出了京城。類似於曹操的七十二墓故布疑陣,這也是朱元璋死前下一密詔,朱元璋也生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埋骨之地的確切位置。古代人們相信入土為安,非常不希望有盜墓賊等人來打擾,而皇陵由於陪葬的寶物眾多,常常成為摸金校尉的目標。歷朝歷代皇帝,都不會希望自己死後屍骨無存,而像朱元璋這樣殺戮眾多,仇人滿天下的,就更是不能讓別人知道自己墳墓的確切位置了。
可以這樣說,朱元璋迷惑世人600多年,皇陵所在地仍無人知曉,流傳甚廣的一種說法是南京明孝陵,可也有人說,是在北京萬歲山,更有人提出異議,是在玄武湖附近。紛紛擾擾,如今還沒有定論。朱元璋一生戎馬倥傯,很久之前劉邦的謀士說過「馬上得天下易,馬上治天下難。」而朱元璋不僅以「草根」之身,穩穩坐在了金鑾殿上接受萬民朝拜,還有比較長遠的政治目光,使得明朝從建立開始,逐漸步向正軌,統一的國家又開始建立。他的功績自然是抹殺不了的,但是他好大喜功,暴虐恣睢,這些過失同樣,和不可掩蓋的功績一起刻在歷史的華表上。


※程咬金為何號稱唐朝第一福將?他娶過一位女人,家族背景不容小覷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