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古代沒有銀行卡,外地官員們的工資都是如何發放的

古代沒有銀行卡,外地官員們的工資都是如何發放的

古代沒有銀行卡,外地官員們的工資都是如何發放的

得益於移動支付的便利,現代人節省了很多時間,那麼在沒有移動支付的年代,古人都是怎麼領工資的呢?古代當然沒有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現代支付技術手段,但並不影響支付全國地方官員的薪資。古代官員的薪資的發放,在京城的官員自不必說,居住和工作都在京城,很好辦理。但地方官,近的幾百里,遠的離中央政府幾千里,由中央政府發放,那可要時間了,而且,每月押解款項到地方,恐怕沿途被搶劫風險也大得很!怎麼辦呢?古代人也是很聰明的,這個問題其實不難解決。

地方官員的薪資標準,都是由中央政府吏部制定,但不用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撥款發放,是由地方政府司庫發放的,在地方政府稅收財務上包中央政府戶部的款項中扣除。這一作法,實際相當於我們現代的轉移,就是轉賬的意思。所以說古人的辦法還是不少的,現代人財務的「轉移支付」技術手段,古代人早已會應用了,一點也不比現代落後。唯一需要麻煩的就是需要跑跑腿了,不過這天大夥都挺歡樂的,見面之後關係好的互相吹捧吹捧,關係差的互相損兩句,大致就是這個意思了。

而唐朝的官員奉行的是年薪制,每年領一次工資,大部分是白花花的大米,由於地區限制,大米也可能用小米稻穀高粱或者其他的糧食代替,不過都會按照一定比率折算,互相之間是等價的。發放時間一般是秋收糧食入庫之後,發放一次一般能夠讓一個家庭度過一整年。官員工資是按照級別和崗位發放的,如果身兼多職,則按照「散官」品級發放工資,唐朝中央對於各級官員的祿米有統一規定。同等級下京官和地方官的工資差了大概10%,除了官員們的一年的收入之外,還有各項福利津貼。

比如祿米就是額外第一大收入,第二大收入則是「職田」,也就是朝廷發放給官員們的土地,官員可以僱傭農民種地,自己收租作為一種工資補貼。職田的數量則不是按照散官等級分配,而是按照職事官等級分配,與祿米相反,京官職田少,外官職田多。每一畝地唐律規定不能收租超過每年6斗粟,如果是按照最低等的九品官,250畝地,一年收入也有72石大米之多。還有第三個收入,叫月俸。月俸包括會發魚肉,果蔬,香皂,洗髮水,筆墨紙硯等等,有時候也會是銀錢,不過價值都是差不多的,不存在有失偏頗的現象。

繼續按照最次的九品官來算,每月是1.5貫錢。每年就是18貫錢,按照初唐物價來換算,就是180石米,這收入遠超過祿米和職田。第四項收入是作為中低級官員的最後一項主要收入,叫「力課」。這個指的是活生生的精壯漢子的勞動服務。因為唐朝的男丁還需要服役,這服役包括到官員們家裡看家護院,站崗放哨。最低級的九品官能有役力兩人,一品官有九十六人。按照現代的購買力來算的話,就算是九品芝麻小官,每年的俸祿也有差不多六萬左右了,月薪五千左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番茄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被黑的最慘的兩個人,陳世美是清廉的官員,潘金蓮是知州千金小姐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也有普通人脆弱的一面,不體面的離世了

TAG:番茄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