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相國和丞相究竟有什麼區別?此皇帝一舉動引發軒然大波

相國和丞相究竟有什麼區別?此皇帝一舉動引發軒然大波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一提起「丞相」和「宰相」這兩個詞,世人便會赫赫稱讚,畢竟這是古代大臣們最高權力的象徵,是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量級人物的。而關於「宰相」與「丞相」,世人往往混為一體,認為它們是同一個「利益共同體」。

丞相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代,戰國時代因為各諸侯國紛紛設置相國之職,以達到輔佐國君處理國政的目的。《呂氏春秋》中更是直言:「如果上天要降災禍於國君,宰相可以代替國君受過。」

然而,其實相國和丞相併不是一個官職。丞相是指協助相國處理政務的官職,是相國的副手。到了戰國的後期,丞相開始逆襲,侵奪了相國的權力,丞相擁有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超級特權。

最開始丞相這個官職就不是帝國的一號權臣,而是一號權臣相國的副手。顧名思義,相就是看管、看守的意思,相國就是看守一個國家的人,那自然就是皇帝或者君主的大管家。後來因為工作實在太多太雜,相國一人忙不過來,因此設立了丞相來幫助他。丞相從字面上也可以看出些許端倪來,丞意同輔佐,丞相則是輔佐相國的人。因為相國呂不韋權力過在,秦始皇在處死呂不韋後,痛定思痛之下,決定消除隱患,暫封了相國這個職務,而丞相一躍成為「一號權臣」。李斯便是秦朝的鼎鼎有名的丞相。

漢高祖建立西漢,「恢復」了相國這個職位,還是讓丞相來輔佐它。結果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因為立有汗馬功勞,被任命為丞相,而「軍神」韓信因為是打敗項羽的最大功臣,被封國相國。這個《史記》上這樣記載的:上已聞淮陰侯誅,使拜丞相何為相國。

這兩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當韓信被蕭何與呂后密謀殺害後,蕭何才晉位為相國。隨後,這兩個官職開始進入「模糊期」和「混亂期」,兩者或並存或單存,有時只設丞相,有時只設相國。

到了漢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重新自封為丞相,延續漢朝的劉備同樣任命諸葛亮為相。

到了西晉時,尚書省外移,設立門下省,重要事務由尚書、門下共同商議,丞相不僅局限於三公,尚書省、門下省的長官開始擁有宰相地位。直到南北朝時,中書省才漸漸興起。

隋唐正式確定三省六部制,取代了三公九卿制,以三省長官為丞相。即尚書省的尚書令、尚書僕射,中書省的中書令、中書監,門下省的侍中。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在為秦王時曾經擔任尚書令,所以唐朝此後不再任命尚書令。

宋朝時,正式以同平章事作為丞相的官名。元豐改制後,設丞相二人,首相稱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次相稱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另設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為副相。

元朝時,中書省興起,尚書、門下兩省都被廢除。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往往由皇太子兼任,故不在宰相之列。中書令之下為左右丞相、再下為平章政事。所以自皇太子之下的副職,左右丞及平章政事才都是宰相。

明初時,以中書省處理政務,分設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能患難不能同享福的朱元璋利劍出鞘,他利用胡惟庸謀反案徹底廢除了中書省,結束了三省六部制,不再設丞相,也從名義上結束了丞相制度。後因政務繁忙,皇帝只好增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政務。而丞相在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的官職對應,其名字雖然一直更換,但卻一直延續到清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為什麼總是手握羽毛扇?原來隱此驚天大秘密
諸葛亮拜三牛人為師,號稱三國的全才,司馬懿卻只用2字訣打敗他

TAG:飄雪樓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