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將軍對兒子說:趕快逃命,無論如何不能投奔親朋,兒子不聽被俘

將軍對兒子說:趕快逃命,無論如何不能投奔親朋,兒子不聽被俘

但凡負責抓捕的,一定會在逃犯的親戚朋友那布好天羅地網,讓你自投羅網,或者對親戚朋友進行威逼利誘,這樣的事在歷史上數不勝數。

在隋朝時,曾經有一位將軍,跟著王爺造反,結果最後失敗了,在走投無路時,將軍對兒子說:我不能被他們活捉,成就那些小丑的名氣,要決定自殺,我死後你趕快繼續逃命,但是無論如何不能投奔親朋好友,,說完就自殺。結果這個兒子因為在山裡走了幾天,沒飯吃,餓的實在受不了了,就去投奔親朋了,結果直接被生擒了,連同老爹的屍體,一起被斬首了。

將軍

可憐的小夥子啊,到底不如當爹有智慧。

這位有智慧將軍是誰呢,他就是王僧辯的兒子王頍。

事情是這樣的,

隋朝時期,獨孤皇后和隋文帝楊堅總共生了五個兒子,因為老婆管的緊,楊堅也總共就這麼五個兒子,所以這個皇位,不管怎麼傳,都是從這五個人中選。

就這麼著,這五個兒子之間就鬥了起來,斗來都去,等到隋煬帝楊廣繼位的那一刻,唯一還能楊廣過兩招的,只有老五漢王楊諒了。

獨孤皇后

隋煬帝繼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五弟漢王楊諒進京,本來楊諒就對楊廣不服,在看到其他哥哥們的下場後,他覺得自己不能束手被擒,決定起兵造反。

楊諒造反也不是頭腦發熱,他也確實有實力,獨孤皇后和隋文帝楊堅都對這個小兒子疼愛有加,讓他鎮守山西,西到殽山東到大海,北到邊境南到黃河,大大小小52個州都歸他管,還是很有本錢的。

當時楊諒手下有個將軍就是王頍,王頍是南朝王僧辯的兒子,非常有才能,這個人年輕時候不讀書不看報,整天弔兒郎當的,長大之後開始奮發圖強,加上出身將門世家、天賦又好,很快王頍就開始展露頭角。

隋煬帝

楊諒開始造反之後,王頍也參與了,他對楊諒說:我們現在有兩套辦法,第一個就是長驅直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長安,這樣皇位就是你的了。第二,如果不想攻打長安,那我們可以重要本地人,割據一方。

結果這個楊諒兩條都採納了,他先是派人駐守險要的關口,然後在派人南下長安,按說這樣也行,比較保險,可是不知道楊諒怎麼想的,還沒走出山西,他就改變主意了,命人毀掉黃河大橋,準備堅守根據地。這麼一來可就耽誤了很多時間。

結果沒多久就等到了隋煬帝的反撲,當時率軍的是楊素,楊素帶了多少人呢,前鋒5000多人,楊諒有多少人呢,10多萬人。

隋煬帝

當時王頍就說了;楊素孤軍深入,人困馬乏,只要大王肯率精銳部隊,親自出馬,我們一定能贏,如果我們回身退守,不僅會使軍心沮喪,還會助長政府軍的氣焰。可是楊諒不聽啊,堅決不同意出兵,就在家守著。

王頍看到這一幕,就對兒子說:楊諒一定會失敗,你要跟著我。當爹的沒有不想照顧兒子的。

果然不出王頍所料,沒幾天,楊諒就投降了。王頍帶著兒子準備投奔突厥,可是走到後來,發現已經無路可走了,根本出不去,於是王頍就對兒子說:我的謀略不亞於楊素,只是因為所有的建議都沒有被採納,才了今天這個地步,我不能坐在這裡等著被他們捉拿,我死之後你繼續逃命,無論如何都不可投奔親戚朋友,說完就自殺了。

將軍

王頍死後,王頍的兒子把王頍的屍體藏在山洞裡,繼續逃亡,又逃了好幾天連飯都沒的吃,只好去投奔親戚朋友了,結果一下就被抓住了。

至於王頍的兒子是被親朋出賣的,還是被圍捕的,史書沒有說,只是說王頍的兒子連同王頍的屍體一起都被砍了頭。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如果王頍的兒子能在堅持一下,哪怕是去乞討也比投奔親朋好啊。

王頍確實有先見之名,這樣的事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層出不窮,漢武帝的兒子劉據,起兵失敗後,就是因為去找老相識才被官府發現的,其實不光古代,就是現代抓捕罪犯也是從親戚朋友處先入手。

王頍告誡兒子不要找親朋好友的話,真可以說的上是金玉良言了。千百年來,抓捕逃犯一直如此。

史料內容來源於 《資治通鑒》《隋書王頍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嘉佑風雲 的精彩文章:

瓦崗寨最能打的將軍,17歲開始造反,活得比程咬金還長

TAG:嘉佑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