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體系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體系

今天文章來自於PCC教練李宏嘉關於健身「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體系」,這也是健身新手的一大難題。來學習一下吧,歡迎大家在留言區交流~

任何一項訓練體系,都有其特定的導向性

用某一個訓練體系來訓練身體,身體會越來越擅長於這一個體系所指向的優勢發展。

市面上有各種健身訓練體系,每一種訓練體系都各有優點,如同武林的各個門派一樣,各有優點,訓練體系都是對身體的不同方面進行強化,使其突出某一部分的優點。

並不存在哪一個門派是天下第一,哪一個訓練體系就是天下第一。這方面沒法評比,因為不同體系所訓練出來的身體素質是不相同的,因此我們尊重每一個訓練體系的健身者。

下面來談談市面上各種健身體系的一些思考:

健美體系,擅長於增肌,精通於如何通過器械來練就強壯的肌肉塊

街頭健身體系,擅長於相對力量,強調上半身,強調在單杠雙杠上移動自身

徒手健身體系,擅長於相對力量,強調全身綜合訓練,強調移動自身

跑酷體系,擅長於靈活的位移能力,強調全身綜合訓練,強調移動資深

力量舉/舉重體系,擅長於絕對力量的發展,強調移動外物的能力

crossfit體系,擅長於功能性訓練,舉重體操有氧等都會訓練

《施瓦辛格健身全書》67頁講到「根據進化論,人類的肌肉結構是設計來克服重力的,不是克服器械阻力的,所以,要想增大肌肉的尺寸和力量就應該進行重量訓練,比如杠鈴和啞鈴,而不應該依靠器械進行訓練」,

重力對應到身體來說,不管來自哪一個方面,都可以統稱為阻力,因此更準確的說身體的肌肉是用來對抗阻力的。

阻力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

1、自身重量

2、外部重量

3、自重 外部重量

所以我把以上體系分為三類:

1、自身重量訓練體系,如街頭極限健身體系,徒手健身體系,跑酷體系,體操體系。

2、外部重量訓練體系,如健美體系,力量舉體系,舉重體系

3、自重 外重訓練體系,如crossfit體系,壺鈴體系,地下力量體系等等

根據不同的訓練體系,練到極致所能達到的身體都不盡相同。

一、自身重量訓練體系:

1、街頭極限健身體系

街頭極限健身屬於極限運動的一種,街頭文化的一部分,也被稱為「街頭健身」、「街頭戶外健身」、「街健」等。主要以社區健身器材鍛煉,追求極限身體能力。大致分為極限單雙杠和極限俯卧撐。

雖稱之為街頭戶外但運動地點並無限制,在家中、街道到隨處可以找到的公園空地,利用隨手可得的器械(公園健身器材或欄杆),以堅持不懈的努力來改進身體和精神力量,也被稱為「遊戲鍛煉」。

所謂極限,就是要參與者最大限度地發揮自我身心潛能,向自身挑戰。

它除了追求競技體育超越自我生理極限「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外,更強調參與和勇敢精神,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礙時所獲得的成就感,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上了這種運動方式。

街頭極限健身,可以利用隨手可得的器械,訓練出你自己的創新極限動作,具有很大的創新空間。

街頭健身體系中酷炫的各種杠上動作,令人眼花繚亂,吸引了無數人為之痴迷,街健體系有五大神技:慢雙(慢速單杠雙力臂)、前/後水平(單雙杠前/後水平)、順風旗(或翻譯為人體旗幟) 、單臂引體(標準單手引體向上)、俄挺(俄式挺身俯卧撐),若以身體控制為評判標準,自重訓練是最有優勢

2、跑酷體系

跑酷是時下風靡全球的時尚極限運動,以日常生活的環境(多為城市)為運動場所,依靠自身的體能,快速、有效、可靠地駕馭任何已知與未知環境的運動藝術。

它也是一種探索人類潛能激發身體與心靈極限的一種哲學。跑酷不僅可以強健體質,使得自身越發敏捷,反應能力更加迅速。

一個專業的跑酷訓練者可以正確地控制危險,並把它減到最小,當陷入火災、地震、遭遇襲擊、車禍、緊急突發事件等危險中,跑酷者的脫險幾率將比普通人高出20倍以上。

更強調對身體的控制力,爆發力,耐力,靈活,如果用古代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飛檐走壁,靈活得如同獵豹一般。若以位移能力為評判標準,跑酷體系是最有優勢。

二、外部重量訓練體系:

1、力量舉/舉重體系

外部重量擅長於打造移動外部的力量,打造肌肉塊和力量,世界上力量最大的健身者就出自力量舉/舉重訓練體系,力量舉不同於一般舉重的新的舉重競技項目,包括深蹲、卧推和硬拉。

它本來是基本力量訓練的重要手段,後來發展為獨立的體育運動競賽項目。這個項目開始盛行於英、美等國,逐步普及到其他國家。

1972年正式成立國際力量舉聯合會,會址設在美國。至1980年,已有13個會員國。現任主席為德國人Detlev Albrings。每年舉行一次力量舉世界錦標賽。

比賽順序是先進行深蹲,然後卧推和硬拉。力量舉體系對身體的控制力不怎麼追求,絕對力量是這類體系的追求。若以絕對力量為評判標準,力量舉/舉重體系最有優勢。

2、健美體系

健美是一種強調肌肉健壯與美的活動,是對身體的雕刻,跟傳統競技運動完全不一樣,起源於古希臘,最初只由男性參加,以男子的粗壯的脖子、發達的胸肌、粗壯的雙腿為美。

現代健美運動則由德國人尤金·山道(Eugen Sandow)開始。並由他以誇張的宣傳手法,發揚光大。

負重訓練為健美運動的重要訓練元素,但健美運動不以追求最大力量為目標,負重訓練的目的是增加肌肉量及改善線條;

另一方面,控制體內脂肪比率也是健美運動的重點。古典健美比賽裁判通常由解剖學與雕塑藝術家等組成。現代健美比賽裁判則由具健美協會組織專業認證的裁判組成。

健美體系,以奧賽作為最高榮譽舞台,因為奧賽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使得大眾普遍認為健身就等於健美體系,若以肌肉健壯與美為判斷標準,健美體系毫無疑問最有優勢。

三、自重 外重訓練體系

1、CrossFit體系

該體系起源於美國,由Greg Glassman教練於2000年創立,發展至今已是一套十分成熟的健身體系。

CrossFit健身體系是以獲得特定的運動能力為目標,通過多種以自身重量、負重為主的高次數、快速、爆發力的動作增強自己的體能和運動能力。

它以發展有氧/心肺功能、耐力、力量、靈活性、爆發力、速度、協調性、敏捷性、平衡性和準確性10個身體要素 ,完成運動所需要的條件。

CrossFit健身體系相對於傳統的健美方式,更接近於自然的健身,有效時間內更利於身體全面的鍛煉,多花樣的有氧無氧穿插式訓練,對有氧耐力、無氧耐力、爆發力有顯著改善。

這種鍛煉方法出來的肌體適合更廣泛的為其它運動提供素質訓練,正是這點受到搏擊、軍隊、運動員等群體的喜愛。

2、壺鈴體系

壺鈴細分為競技壺鈴和硬式壺鈴兩大體系,知名的硬式壺鈴有SFG和RKC,

競技壺鈴有IKFF。競技壺鈴中的抓舉更像是耐力的舉重,把抓舉當成目的,人是為壺鈴服務的。

硬式壺鈴則具有更體系化的動作與豐富的訓練計劃,能更好地訓練人的力量與體能,是為人服務的,發展人的爆發力、協調性和絕對力量等,服務對象不限,突破競技壺鈴的局限性。

壺鈴訓練與啞鈴、杠鈴訓練的不同之處在於,壺鈴對於全面提高整體的爆發力更加有效,因此壺鈴與石鎖自來便受到格鬥士和武術家的喜愛。

壺鈴一般用鑄鐵製成,按重量分別有12千克、16千克、20千克、24千克、32千克、48千克等規格。在我國民間也有外形似鎖狀的石鎖,用法與壺鈴大致相同。

用壺鈴進行健身鍛煉時,可以做各種推、舉、提、拋和蹲跳等練習。

自重 外重訓練體系可以稱之為混合訓練,擅長於打造適應性超強的身體素質,面對各種不同的狀況,都能夠應對,因為訓練種類多樣性,因此適用性也最強。

在實際生活和生存應用中,移動外部和移動自重同樣重要,我們這個身體,天生就是用來對抗阻力的,阻力來自於自重、外重和自重外重的結合,那麼就應該用身體所能應對的方式來訓練身體。若以實用來做評判標準,混合訓練是最有優勢。

因此,每一個人要健身的人,可以多去嘗試各種訓練體系,找到喜歡或者所從事的運動項目,由此來選擇訓練體系,也就是根據每一個人的目標來選擇訓練體系。

如果是足球運動員,需要快速移動自重,那麼腿部和腰胯力量就要充足。

如果是需要搬運的運動,那麼則需要強壯的後鏈力量,那麼就要採用外部重量來訓練。

我認為用什麼方式來訓練身體,身體就會更擅長於做什麼方式的運動。身體就是如此,你想要什麼樣的的身體素質,你就給他什麼樣的的刺激,然後他就慢慢適應和變強。

你想要讓身體擅長於做什麼,你就用什麼來訓練身體

你想讓身體更擅長於做舉重,你就用舉重來訓練身體

你想讓身體更擅長於做體操,你就用體操來訓練身體

你想讓身體更擅長於打拳擊,你就用拳擊來訓練身體

你想讓身體更擅長於跑步,你就用跑步來訓練身體

你想讓身體更擅長於打太極拳,你就得用太極拳來訓練身體

你想讓身體更擅長於自重神技,你就用徒手來訓練身體

你想讓身體更擅長於卧推,你就用卧推來訓練身體

你想讓身體擁有更大的肌肉,你就得用大重量來刺激肌肉

你想讓身體擁有更好的有氧耐力,你就用有氧運動來訓練身體

……以此類推

因此,對於每一個訓練的項目,每一個訓練者,因為每一個人頭上掛著的目標不盡相同,因此,無法進行評比和評論,也沒必要評論。只有圍繞對方的目標來談論,才有探討交流的空間。

換言之

你想要什麼,你就身體給什麼,

你給身體什麼,身體就會回饋給你什麼

你要大肌肉,你就給身體大重量,你給身體大重量,身體就會回饋給你大肌肉

你要靈活度,你就給身體各種變化訓練,你給身體進行各種變化訓練,身體就會回饋給你靈活度。

……以此類推,身體就是這樣一個反饋機制,你給身體啥,身體就給你啥。

你給他熬夜,他就給你病痛。你給他良好的生活習慣,身體就給你健康,就是如此。

因此,每一個人,在進行運動之前,首先就要明確目標,把目標清晰具象化。

比如喜歡拳擊,那麼拳擊者需要什麼樣的身體素質,基於這樣的身體素質,來制定訓練計劃,然後給予身體訓練。

比如喜歡太極拳,太極拳需要什麼樣的的身體素質,那麼就需要基於這樣的身體素質來制定訓練計劃,然後給予身體訓練。

比如喜歡在單杠雙杠上對身體的控制力,那就針對這樣的身體素質進行制定訓練計劃,然後給予身體訓練。

比如喜歡在原地對重物的控制力,比如舉重類,那就針對這樣的身體素質來訓練。

這一點,我舉一個眾人皆知的人——李小龍。

我從李小龍的著作《肢體表達的藝術》中,我看出他就有同樣的思考。

李小龍認為功夫,需要有強大的力量(力量來自於肌肉和神經系統),需要有強大心肺功能,需要有強大的柔韌性,需要有強大的勁力,需要有強大的技擊技巧,需要有速度。為此李小龍針對這些方面進行訓練,把身體訓練成更擅長於功夫。

李小龍的著作《肢體表達的藝術》詳細談了李小龍關於自己的訓練。書中談到李小龍渴望讓自己的體能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有了體能潛力最大限度發揮的目標,他所有的訓練都是圍繞這個目標展開的。

他所制定的健身計劃有三個核心要素:

1、伸展運動提高柔韌性,

2、負重訓練提高力量,

3、心血管運動提高心肺和呼吸系統功能。

他意識到柔韌性,力量,心肺是功夫的身體素質基礎。比如為了提高力量,李小龍便專門針對武術中所常用的肌肉群(腿部肌肉群,肱三頭肌,肱二頭肌,前臂肌群等)制定的針對性健身訓練計劃,並且取得顯著的效果。

到了1970年,李小龍的訓練計劃已經進化成最完美,最高效的現代交叉訓練計劃的示例:

1、負重訓練發展力量

2、跑步和騎健身自行車改善心血管功能

3、伸展運動提升身體的柔韌性

4、重沙袋練習時機和勁力的掌握

5、速度沙袋用於發展節奏和時機

6、高低沙袋訓練協調性和精準性

他通過這些有效的訓練手段,來支持功夫。

回到主題,各個訓練體系,猶如各種蘿蔔白菜,在市面上擺著,而你要攝入什麼營養,就去買什麼菜就好。對於身體,你要什麼樣的的身體,你就去採用對應的訓練體系來訓練即可。

最後,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適合自己目標的訓練體系便為最好的,各訓練體系就在那裡,如何發揮作用,全都圍繞目標來展開,目標猶如主帥,確定之後,才能調動各種資源為身體所用。

具體怎麼做呢?最重要的是確定目標。

比如說一個健身初學者,想要健康,那麼就要清晰其認為的健康是指的是什麼呢?達到什麼標準可以稱之為健康呢?由此把支撐健康的核心要素給羅列出來。

比如健康的支撐要素為良好的心肺功能,身材良好,以及合適的柔韌度。那麼就要基於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含量提高柔韌性這三個要素來進行制定訓練計劃,並結合他的現狀比如有多少時間進行有效的訓練,能做哪些運動,平常在哪裡運動,在健身房還是在家裡,還是在公園,懂得哪些運動項目,喜歡做什麼運動等等,然後把這些訓練項目安排到生活日程當中。

這個過程猶如炒菜做飯一樣,喜歡吃什麼菜,就挑選什麼原材料來做菜,只要他會做菜,便可以基於做菜的邏輯和步驟,給自己設定訓練計劃,這個訓練計劃一開始可能並不完美,但是這是一個自我指導的過程,並且在行動中不斷趨於成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重健身 的精彩文章:

通知:雙立臂大賽延長一天!
一躍升天的魅力!雙立臂的奧義就在這裡

TAG:自重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