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女生節、女神節、女性節!中日商家為何總想去掉「婦女」二字?

女生節、女神節、女性節!中日商家為何總想去掉「婦女」二字?


物語君接觸到與「女權」有聯繫的話題還是比較敏感的,首先闡明,原則和初心不能變,個人認為「國際勞動婦女節」,正式的名稱一個字都不能少,堅決不能被商家的營銷手段耍的團團轉。

國際婦女勞動節的由來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過3月8日?

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服裝和紡織女工舉行了一次抗議,反對非人道的工作環境、十二小時工作制和低薪,這個可以說是近現代女性真正作為一個群體為自己發聲音的開端。

1908年3月8日女性活動達到高潮,有1.5萬名婦女走上紐約街頭,要求八小時工作制、增加工資和享有選舉權等,並喊出了「麵包加玫瑰」的口號。

1909年3月8日,爆發了著名的芝加哥女工大罷工,得到全美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婦女群眾的廣泛同情和熱烈響應,最後取得了勝利。

1977年,聯合國大會邀請成員國以「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之名,將3月8日定為「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或「聯合國女權和國際和平日」,簡稱「國際勞動婦女節」,中國進一步簡稱為「三八婦女節」。

中國第一次慶祝「三八婦女節」是在1924年,廣州各界婦女兩千多人舉行了盛大集會。

1940年3月8日,延安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國際婦女節大會,毛主席曾說過:

「我們現在打日本要婦女參加,生產要婦女參加,世界上許多事情沒有婦女參加就不成功。我們女同胞,現在不但受著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頑固分子、土豪劣紳的欺侮,而且還受著那不開明的男人的欺侮。現在有些地方不許婦女開大會,不許婦女講話,不許婦女講自由平等,不許婦女辦事,這是不對的。我們婦女今天要開會,要講話,要辦事,婦女要自由平等,全國婦女就要加緊團結,幾萬萬婦女結成一個團體,這力量就大的多!」

所謂「婦女能頂半邊天」就是這樣來的。

1960年以來對「三八紅旗手」和「三八紅旗集體」的評選與表彰活動,則在建國初期樹立起了良好的「新中國婦女」的形象,在男女平權上,中國一直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其實說了這麼多歷史問題,其實只是想說,3月8日作為「國際勞動婦女節」,是全世界女性覺醒的紀念日,也是無數不甘於被壓迫的女性用前仆後繼的罷工、遊行、流血和反抗換回來的勝利紀念日,本質是正視女性「半邊天」的地位,並且要求男女平權,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並非女權或者是母系,這一點一定要清楚。


「國際勞動婦女節」的根本意義

年輕女孩多不喜歡「婦女」這個稱呼,覺得土氣,並且特別顯老,首先我們得理解「婦女」二字的含義。

婦女一詞出自《禮記·曲禮下》中「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婦女」,這一段中其實「婦女」其實是兩片語成的,「婦女」一詞中的「女」指未出嫁的女子,而「婦」是指出嫁後的女子,加上「婦」的繁體字是「婦」,也就是在拿掃帚的女人。

所以法定意義上年齡超過14周歲就可以被稱為「婦女」。

既然到了現代,很多人也就不會再拘泥於古代根本的詞源,總覺得「婦女」被更多的用來形容已婚女性,如果過這樣名稱的節日,總感覺怪怪的。

其實,上文中提到了,國際勞動婦女節,一個字不能少,是因為這個節日的的確確是「國際化」的,並且通過「勞動著的婦女」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步不被性別歧視,最終改變命運的事情。

這是人類文明的重大進步,因為它關乎的是占人類種群二分之一的女性的真正權利平等。所以慶祝勞動婦女節是為了紀念「男女平等」,而並不是慶祝「性別為女」

節日的本質是為了社會上需要被關懷的群體而設立的,達到補償機制,如果生硬的改名為「女生節」或者是「女神節」其實暗含著「男女不平等」的危險信號,前人的努力都白費了。

大家要明白的一點是「國際勞動婦女節」相對應的並不是「男人節」,而是「勞動節」,我們需要對「勞動」給予讚美,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我們都應該尊重「勞動者」,只有將這個節日拆分為三個詞語,大家才能明白這個節日的良苦用心。

為了渲染節日氣氛,商家們會不遺餘力的將「國際勞動婦女節」包裝成「only women(女性專屬)」,精細的把女性打造成一個又一個的「女神」,讓「女神」和「女神」互相攀比,含有土味含義的「婦女」當然成為了商家的眼中釘,肉中刺,最終傷了錢包,富了商家的腰包,節日的制定是嚴肅的社會活動,不是資本家乃至你我想玩就玩的遊戲。

奉勸各位商家,如果想促進消費,乾脆就叫購物節,掛羊頭賣狗肉的做法面對鮮血抗爭來的嚴肅節日面前是行不通的。

從日本正式改名為「女性節」看出日本男女性關係

二戰後的日本,於1946年4月10日舉行了戰後首次總選,並且是第一次正式允許女性參選的總選,其結果是有39名女性當選代議士,後來的這一天就被定為日本的「婦人之日」,詞語意思幾乎完全等同於「婦女節」,1998年改為了「女性之日」,即「女性節」。

因此,在1998年後,3月8日在日本也是被稱為「國際女性節」(國際女性デー)而不是「婦女節」,因為日本人認為「婦女」並不能表現對女性的尊敬,採用了中性的「女性」二字。

在世人眼中,日本幾乎就是男權社會的代名詞,將「男尊女卑」發揮到了極致,導致婚後大部分女性要做全職主婦,而放棄自己的事業,好像日本女性生來就不會反抗,就要依靠男性才能生活一樣。

在2017年世界男女平等排行中,日本僅排第114位,這樣低的排名,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實在是很難理解的一件事。

但是似乎最應該提倡平權的是日本女性,但是為何這麼多年,日本女性不但沒有抗爭,還習以為常呢?實際上,日本是披著男權社會外衣下的「女權社會」

雖然日本女性從事勞動、政治、經營管理工作及擁有教授頭銜等指標上遠低於發達國家平均值水平,甚至遠遠不及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但是日本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健康程度、平均壽命等指標卻幾乎是全球第一。

其實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知道了日本社會最根本的男女關係了吧?就是男主外,女主內,女方放棄了功名利祿,而得到了女性作為「內」的實實在在的福利

日本女性不會去從事繁重的勞動力,對於他們來說,嫁給可靠的男性就相當於找到了一份終身的鐵飯碗,可以理解為有了「編製」。男性如果不出去賺錢養家給妻子提供安逸的生活就會被看作廢柴,就連街坊鄰居都看不下去,並且在日本《民法》中第四篇「親族」中的第752條和第877條及其下屬款項明確規定了家庭之間的撫養義務,男性的確是有賺錢養家的「義務」的。

在日本,只要丈夫敢甩了妻子、敢失聯、敢家暴,就意味著一筆恐怖的高額賠償,幾乎是賠到傾家蕩產,這還不算離婚撫恤金,巨額的「離婚成本」導致日本男性處於婚姻中的劣勢地位。

而日本全職太太只需要簡單的做做家務就好,如果不生育孩子,社會也不會對女性指點,所以全職女性在家對其他國家人來說相當於「囚禁」,但對日本女性來說,是極大的「清閑」和「福利」。

在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體系下,該有的都有了,日本女性自然也就不去抗爭了,可以說日本有著另外一套對於「男女平等」的獨特見解。

以上です。

~淺草寺一百簽?簡體中文版~

感興趣的小夥伴快快來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okyostar 的精彩文章:

家暴、離婚、公司霸凌…這位「樂觀」的日本媽媽,死後留下了這樣的日記…

TAG:tokyost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