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窮和尚如何玩轉蘇軾 黃庭堅 秦觀 王安石^-^…

窮和尚如何玩轉蘇軾 黃庭堅 秦觀 王安石^-^…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配圖劉松年西園雅集 局部

01

古時候,村裡有個老秀才,寫書,寫到皇帝和皇后兩口子在家吃飯,是這麼描述的:皇帝和皇后早晨吃的是香香的肉包子,一個人就吃了10個,中午,還是肉包子,晚上還是肉包子。吃的爽啊。天天都吃肉包子。

貧窮,限制了他的想像。

02

北宋咸平元年,一個叫李慶孫的人進京趕考,高中探花。

立馬成了當時東京汴梁城的大紅人。

不久他被任命為江州推官。

多年之後,他寫詩回憶當年的美好時光:

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

——題詩名為《富貴曲》

年輕的時候,我的名字是刻在玉做的篆牌上,宣讀的榜文上的字是金子做的。

《富貴曲》一出,很快風行全國、傳唱大江南北。

《富貴曲》很快傳到詩人晏殊的耳朵里,晏殊對此嗤之以鼻:「這哪裡是什麼富貴曲,分明是乞丐曲,金啊玉啊,就像街上那些暴發戶,手上那麼粗的金瘤子,脖子上那麼重的金鏈子,就像狗鏈子一樣,一看就是窮人假裝富貴人家。真正的富貴曲,應該是這樣: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他拿出了自己的那首無題詩。

無題

宋 晏殊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其實,整個宋代,一直都是一個非常富貴繁榮的國度,在富庶這個層面上,無論前面的漢唐,還是後來的明清,都無法與宋媲美。

劉松年 宮女圖 局部

富貴,不是穿金戴銀,而是一種雅緻的格調,好整以暇的意境。

還有一點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寂寞。

03

有一個宋代的和尚,名叫惠洪,從他的經歷上,我們看看宋人的雅緻和格調是怎樣的。

惠洪,原來姓喻,自號寂音尊者,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出生,江西宜豐縣橋西鄉潛頭竹山裡人。

他的真名是什麼,今已無從考證,惠洪是假名,是他冒用一個叫做惠洪的僧人的名字。

也就是說,貧困少年喻某某十四歲父母雙亡,於是去了三峰靚禪師那裡當了童子,學習了一些知識,18歲那年,他冒用了一個惠洪和尚的名字,自此,變成了惠洪和尚。

一直居住在江西廬山歸宗寺。

黃庭堅也是江西人,偶遇青年惠洪,覺得此人有文采,便教了一些詩詞知識。

惠洪很懂得刷流量,蹭知名度,他專蹭名人,交遊廣闊,和蘇軾說自己和黃庭堅是好朋友,又和秦觀說自己和蘇軾是好朋友,又和王安石說自己和蘇門四學士都是好朋友。

又和宰相張商英說自己和那一幫文人都是好朋友。

他的朋友圈很快就顯示他在和一群名人混圈子。

他遊走於江湖之上,寄居於河海之間,往來東吳、衡山等地,後來住金陵清涼寺。

總之,他的人氣是蹭蹭蹭暴漲,結果,人怕出名豬怕壯。

有人知道他的底細,直接告發了他冒用度牒之罪。

於是,紅極一時的惠洪慘遭封殺,入獄一年。

出獄之後,惠洪繼續奔走於權貴之門,主要是宰相張商英和樞密郭天信的府邸。

04

時間到了政和元年,張商英和郭天信都被貶謫,惠洪再次被牽連入獄,旋即發配朱崖軍,就是現在的海南島。

在那裡呆了三年之後,才被釋放。

從那之後,他開始寫筆記,記錄自己的一生,以及自己結交的文人士大夫的趣事和對詩詞的理解、心得和看法。

在他的筆記裡面,黃庭堅和蘇東坡是第一和第二男主角,絕大部分篇章都是記錄的他倆的行為和思想,其中也夾雜了其他人的詩詞評話之類,結集名為《冷齋夜話》。

《冷齋夜話》裡面,流傳最廣的是宰相張商英的一個段子,惠洪記錄說:張商英喜歡寫草書,某日,張商英突然詩興大發,來不及整理,湊手拿過一張紙,索筆疾書,龍蛇飛動,一陣酣暢淋漓之後,將筆一甩,把詩稿交給侄子:給我仔細謄寫清楚。

侄子一邊謄寫,一邊仔細辨認,由於這一次特別潦草,費了半天勁,還是有幾個字認不出來,便拿過去給張丞相看,大人,您這幾個字是啥字啊?

張商英拿過來,翻來覆去看了幾遍,罵道,你早幹嘛了,現在才來問,我也不記得啦。

05

蘇轍曾經被貶官高安。

那附近有一個雲庵和尚,居住在洞山,蘇轍閑來無事的時候就常常去拜訪,經常來往還有一個聖壽寺的和尚,名叫聰禪師。

一天晚上,雲庵和尚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和蘇轍、聰禪師三人出城去接五祖戒禪師。

睡醒後很奇怪,不久蘇轍來拜訪,雲庵就和蘇轍說了這個事情,正說著,聰禪師也來了。

蘇轍笑著喊聰禪師,剛才雲庵和尚還說做夢夢見咱們三個聚在一起出城呢。

聰禪師說,我昨晚也做了一個夢,夢見咱三個出城去迎接五祖戒禪師。

蘇轍大驚,難道這世界上真有同夢的事情啊?太神奇了。

三人聊了一會天,忽然有家人送來蘇東坡的一封信,說是已到奉新,旦夕可相逢。

蘇軾蘇轍兄弟感情非常深,蘇轍接到信,大喜過望,迫不及待地和雲庵、聰禪師三人出城。到了二十里之外的建山寺等待。

不久,蘇東坡來到。

路上想的千言萬語,一見面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幾個人全都沉默無言。

雲庵打破僵局說,來之前我們正說夢,說我和聰禪師同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們三人去城外迎接五祖戒禪師。

蘇東坡驚奇地說,我八九歲的時候,經常做一個夢,夢見自己是個和尚,在陝西奔波。我母親說生我的時候,夢見一個僧人說要來我家寄宿,說那個僧人高高瘦瘦的個子,瞎了一隻眼睛。

雲庵和尚也很吃驚,說,那五祖戒禪師正是陝西的和尚,高高瘦瘦的個子,瞎了一隻眼睛,晚年曾在高安一帶遊歷。

大家計算了一下五祖借禪師的去世時間,恰是五十年,而蘇東坡今年正好四十九歲。

後來,蘇東坡經常和雲庵和尚通信,信中寫道:戒和尚不識人嫌,強顏復出,真可笑矣。既是法契,可痛加磨礪,使還舊觀,不勝幸甚。

從那以後,蘇東坡就經常穿僧衣。

06

惠洪有一個朋友叫淵材,他總是對人說,我平生有五大恨,但是不能告訴別人。

搞得別人都很好奇,一直問他是哪五大恨?

他說,我一說話,你們都說我迂腐,總是嘲笑我,所以,我不說。

那些問他的人再三懇求,並說保證不嘲笑他。

一.他終於說出了答案:

第一恨鰣魚多骨,

第二恨金橘大酸,

第三恨蒓菜性冷,

第四恨海棠無香,

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

第六恨西湖龍井不早幾天摘。

曾子固就是曾鞏。

據說,曾鞏文章寫的很好,但是寫詩不行。

07

黃州人潘大臨,非常擅長寫詩,常常有佳句,只是家庭貧困。

蘇軾和黃庭堅都很喜歡和他交往。

一次,臨川的謝無逸給潘大臨寫信說,最近寫了什麼好的詩沒有?

寄給我幾首,欣賞欣賞。

潘大臨回信說,秋天來了,秋景皆是佳句,只是俗事纏身,無暇寫詩。

只有昨天下午,躺在床上有點閒情逸緻,聽林間風雨聲,得到一佳句,趕緊寫在牆上:

滿城風雨近重陽。忽然,催房租的人來了。再也沒有了興緻,所以,只好把這一句寄給你。

這是成語--滿城風雨的出處,出自《冷齋夜話。卷四》。

劉松年 十八學士圖 局部

08

書法名家米芾,性格豪放,為人詼諧。

他曾經寫過一幅字,是他自己寫的詩:

吾有瀑布詩,古今賽不得,

最好是一條,界破青山色。

看到的人無不驚詫,仔細看,下面的小字寫著,此是白樂天奴子詩。

這是用的白居易寫詩,先讀給老婆婆聽,聽懂了,才算做成的典故。

惠洪因為和蘇門四學士都很熟,所以,對他們的詩的評價也獨具慧眼,他說,秦觀被貶廣東雷州時候,心情恓惶,那時候的廣東,特別是雷州,還是蠻荒之鄉,瘴癘之地,秦觀寫詩:

寧浦書事六首其一

秦觀

南土四時盡熱,愁人日夜俱長。

安得此身作石,一齊忘了家鄉。

黃魯直被貶黔南,很坦蕩,寫的詩就不一樣:

謫居黔南十首之一

黃庭堅

老色日上面,歡悰日去心。

今既不如昔,後當不如今。

惠洪說,秦觀性情中人,所以,到了雷州,心中不免酸楚。

黃庭堅崇尚道家,所以很看得開,現在既然不如過去,那麼,以後還不如現在,相比以後,還是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吧。

但是,他倆都不如蘇軾。

蘇軾被貶海南島,比他倆都遠,卻這樣寫詩:

《贈鄭清叟秀才》節選

[宋]蘇軾

安能相付予,過聽君誤矣。

霜風掃瘴毒,冬日稍清美。

平生萬事足,所欠惟一死。

澹然兩無求,滑凈空棐幾。

惠洪說:平生萬事足,所欠惟一死,這樣的句子,只有蘇東坡才有,「則英特邁往之氣,不受夢幻折困,可畏而仰哉!」

09

黃庭堅被貶宜州之時,路經長沙,與惠洪相聚,當時,只有一艘小船,卻要乘坐黃庭堅全家十六口人,惠洪說,咱們去上級部門說一下情況,換個大船吧。

黃庭堅說:煙波萬頃,水宿小舟,與大廈千楹,醉眠一榻何所異。

萬頃波濤之上,只有咱們這一艘小船,就像萬丈高樓,也不過只住一間房子,一張小床。

有什麼不一樣呢。

後來,一個叫王榮老的官員去觀州上任,途徑長江,狂風大作,七日不息。

江邊的老人說,這是江神顯靈,你是不是身上有寶貝啊?

王榮老很驚異,沒有什麼寶貝啊?

只有一個玉做的拂塵,還比較值錢一點,就把那個玉拂塵投入江中,可是,狂風一直不止。

看來不行,就把自己的端硯投了進去。

大風反而更狂暴了。

王榮老想了想,我身上還有一副黃山谷的題字扇子,寫的是韋應物的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他想,這個到底是不是黃庭堅的書法真跡,自己也沒鬧清楚呢。

反正只管進獻試試吧。

沒想到,剛剛進獻進去,香火剛剛點燃,狂風突然靜止,天水相照,如兩鏡展對,微風徐來,一頓飯的功夫,船就過了江。

10

蘇軾一次對惠洪說,我年輕的時候,在鳳翔做官,走到一個大山中,遇到了一家客棧,就住下了,後來,我看到牆壁上居然還有一首詩:

人間無漏仙,兀兀三杯醉。

世上沒眼禪,昏昏一覺睡。

雖然沒交涉,其奈略相似。

相似尚如此,何況真箇是。

沒眼禪,就是說閉上眼即是佛法,三杯酒下肚,渾渾噩噩就是神仙。

蘇軾說,當時對我震動很大,後來我就寫了《濁醪有妙理賦》:常因既醉之適,方識此心之正。

蘇軾晚年,被貶海南島,在那裡墾荒種地,教書育人。

在蘇軾之前,海南島是文化的荒漠,從來沒有人中過舉,蘇軾在那裡開辦教育,三年之後,他的學生薑唐佐首先中舉,讓蘇軾十分開心,在姜唐佐的扇面上寫道:

滄海何曾斷地脈,朱崖從此破天荒。

後來,惠洪也被貶海南島,此時,蘇東坡已經去世多年了。

惠洪來到了當年蘇軾曾經住過的地方,見到了當年蘇軾的鄰居,是一個名叫黎氏的老婦,她說,當年,蘇東坡每天都來拿一些菜回去,黎氏說著,還拿出了她的寶貝----蘇軾離開海南島所寫的臨別詩:

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遊。

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

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

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

我原本是海南島人,只不過寄生在四川。

我向北渡海,從此我們再也不會相見了。

此情此景,我這個現代人,隔著時光之輪,也可以想見惠洪當時看到這張紙的悲愴之情。

惠洪再看文末,有一行蘇軾寫的小字:

新醞佳甚,求一具,臨行寫此詩,以折菜錢。

新釀的酒,需要以菜下酒,就以這首詩折抵菜錢。

惠洪又來到望海亭上,看見蘇軾的字在柱子上:

貪看白鳥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暮潮。

幾天之後,惠洪去找蘇軾的學生,海南島破天荒的舉人,姜唐佐。

姜唐佐不在,姜媽媽在,惠洪說,您還記得蘇東坡先生嗎?

姜媽媽說,怎麼會不記得。

他就是愛寫詩,天天都寫詩,常常來,手拿竹杖,指了指那個凳子,就坐了上去,問我,唐佐在家嗎?

我就說,去村子裡了,一會就回來,你等他一會。

他就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啊寫啊的,寫完了,就說,等唐佐回來,務必讓他看看啊。

惠洪很激動,問道,那張紙還在嗎?

姜媽媽說,在啊。

就顫巍巍拿出她的寶貝,蘇軾在那上面寫著:

張睢陽生猶罵賊,嚼齒空齦;

顏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爪。

蘇東坡在這裡引用的是唐朝張巡和顏真卿的故事。

惠洪遙望蘇軾當年風采,想起自己一生際遇,涕淚交加,嗚咽不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皇上的打手千篇一律,幹掉一個,下一個更兇殘…
愛因斯的兒孫也是天才嗎?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