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的高超劍術到底是跟誰學的?他的劍術是不是大唐第二?

李白的高超劍術到底是跟誰學的?他的劍術是不是大唐第二?

李白的劍術師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和荊軻。

東周以降,王綱解紐,城頭變幻大王旗,各路豪傑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秦軍的鐵蹄眼看就要踏入燕國境內,燕太子姬丹心急如焚,遂派荊軻和秦舞陽齊入咸陽刺秦王,行釜底抽薪之計。

荊軻的理想搭檔並非秦舞陽,而是一「客」。此客由於姍姍來晚,太子丹等不及,督促荊軻和秦舞陽匆匆上路,結果功敗垂成。那麼這位驚鴻一瞥的客是誰?許多人都說是蓋聶,其實大謬,因為蓋聶本尊都親自出來闢謠了,當初如果我能教荊軻一招半式,他也不至於如此不堪啊。且看小編撥草尋蛇。

荊軻獻給秦王一張督亢地圖。督亢是個地名,住著一個姓督的宋國貴族。督氏與孔子祖上孔父嘉是世交。孔父嘉被殺,孔氏殘存血脈跑到魯國,督氏為了免受牽連,也跑到燕國避難。

孔子劍術大成,派人前去督地切磋技藝,也算圓了祖上世交之誼。派出的這個人是自己一個學生,魯國貴族黨氏的庶孫,姓仉(zhang)。仉氏和督氏世代聯姻,以仉督為姓,獨傳兩姓合創的以劍御箭之術,就是說對方的箭射過來,劍手可以用劍將來箭斬斷。這門武術世代家傳,不傳外人。

荊軻等的這位搭檔,就是仉督氏後人。由於這門劍術是獨門家傳,為了不使這門技藝滅絕,該仉督氏後人需要急切物色一個可以傳承技藝的族內門人親自教授。因為誰都知道這一去肯定有去無回,用荊軻話說,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不成功肯定成仁。成功了也必成仁。沒想到收徒之事未完,太子丹督促太急,荊軻一怒之下成行,於是宏圖霸業頓成夢幻泡影。

仉督氏聞知荊軻失敗事,嘆息不已。

仉督氏這套劍術傳到隋朝末年,沒辦法傳了外姓人。

隋末這一代傳人名叫督君謨,只有十八歲,終日只曉得練習劍術,對謀生技能一竅不通。因此落魄於溝壑之間,終日以給人幫傭做長短工甚至為奴勉強過活。此時一位慧眼識珠者看到了他,名叫王靈智。

王靈智也是隋末一位風雲人物,後來成為唐高祖李淵貼身護衛。此人早年網路江湖豪傑,從一些江湖人物口中得知督君謨有這門獨家技藝,於是身攜巨資,來到督亢(當時已被稱為范陽),找到督君謨,傾心交接,日與逶迤,二人成為生死之交。

朋友都是交來利用的,否則交你何用。督君謨不是愚鈍之人,何以不曉其理。三年之後,督君謨「視其所能,傾其所有而與之」。

那麼仉督氏這門獨家劍術究竟是什麼呢?

原來自古打仗,一般都是遠距離的武器優越於近身武器,所以大刀長槍作為手臂的延伸一直居於冷兵器時代戰爭的主要地位。這種戰爭方式最後一抹餘暉被大刀王五悲情結束。八國聯軍侵華,大刀王五揮舞著大刀沖向敵人,卻被聯軍士兵一火槍噴殺。王五臨終慨嘆,虛名誤我。

其實不是虛名把他誤了,而是熱兵器進入歷史舞台,冷兵器只能用作表演了。熱兵器之所以優越於冷兵器,就是不用近身作戰。

古代的箭就是這種熱兵器火槍的前身。可以遠距離將敵人射殺。孔子周遊列國,幾經生死,苦心孤詣,創造出以劍御箭的劍術。

以劍御箭的訓練方法為兩撥人分開,一撥使劍,一撥使箭。開始距離很近,後來慢慢離遠,射箭者力圖射中使劍之人,使劍者力圖避開射來之箭,甚而用劍將來箭斬斷。久而久之,一門以劍御箭的劍術就發明了。

張藝謀的電影《英雄》中闡釋過這門古老的劍術技藝,雖然略顯誇張,但是也算中的。

王靈智劍術大成,收了一個徒弟,名叫裴雯。裴雯年輕時跟著幽州都督孫佺北伐奚人,被奚人圍在一個小山上。奚人以遊獵為生,最擅長射箭,準備拿他當活靶子,把他射成刺蝟。裴雯毫不慌忙,下馬拔劍,亂箭迎刃而斷。奚人大驚,解圍而去。

裴雯後來當了北平太守,終日射虎為樂,一天射死三十多頭,得意之情溢於言表。當地父老對他大大搖頭,孩子你先別牛逼。你射死的這叫彪,不是虎。

裴雯大怒,那你給我弄只虎我來射。老人找到一座山,跟他說,裡面就有虎,你去試試。裴雯橫劍立馬,雄赳赳氣昂昂,果然遇到一隻虎,個頭不高,步伐闌珊。看到裴雯,伏地大吼,頓時山林失色,周邊為之一暗,裴雯胯下馬嚇得軟成一團,不敢動彈。裴雯雙臂無力,差點拉不開弓。

老虎並沒有為難他,吼了一嗓子走了。

裴雯從此不再射虎。

據見過裴雯舞劍的人描述,裴雯「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毫釐不失。觀者千百人,無不驚栗」。李白聽說了裴雯劍術後,前去拜師學藝,裴雯傾囊以授。李白劍術僅次於裴雯,裴雯大唐第一,李白第二。

李白學劍大成,給自己量身打造了一把鑌鐵冷月寶劍,稱為青蓮劍。

鑌鐵原產于波斯、印度等地,南北朝時傳入我國。唐代惠林禪師曾言此鐵「以諸鐵和合」,造出的寶劍極其鋒利,可以「吹毛透風」。唐人元稹寫詩道:金剛錐透玉,鑌鐵劍吹毛。

李白對這把寶劍愛不釋手,曾在《暖酒》一詩中極力讚歎這把劍材質之美:熱暖將來鑌鐵文,暫時不動聚白雲。撥卻白雲見青天,掇頭裡許便成仙。

李白為何給寶劍起名青蓮劍?因為他常在蓮花池邊舞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象徵了李白人性中的高潔和傲骨。不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遺世獨立於蓮花湖畔。

至今猶有青蓮劍,其蓮花型護手一直流傳至今,可惜李白劍法不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月 的精彩文章:

曹植雖然文人氣太重,但是一輩子做對了一件事,保全了自己的後代
鐵扇公主父親是誰?孫悟空下地獄找到了答案,怪不得她能經藏留名

TAG:唐風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