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在兩千多年前,也曾幹了一件「打黑除惡」的事兒

漢武帝在兩千多年前,也曾幹了一件「打黑除惡」的事兒

提起大俠,我們肯定會想起金庸小說中的郭靖,喬峰等人,可這些人只是虛構出來的,在真實的歷史上並不存在。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歷史上真正存在的漢代第一大「俠」,他的威名連漢武帝都「畏懼三分」,您想知道他是誰嗎?那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韓非子在《五蠹》中說:「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崇尚以法統治的韓非子對俠非常痛恨,認為他們是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統治者們也對俠沒有好感,認為這些所謂的俠客,就是不安定分子。

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俠」是個亦正亦邪的角色,總是讓人敬而遠之。捨命刺秦王的荊軻可稱為俠,為報恩不惜毀容的聶政可稱為俠,橫行鄉里卻又殺蛟射虎的周處亦可稱為俠。

漢武帝時期,就曾經出現過一位「俠」,之所以我們能夠提到他,就是因為這個人既不是官府要員,又不是巨富商賈,而他卻被太史公詳細的記錄在了《史記》中,並且還成為了《遊俠列傳》章節中最閃光的人物。

此人名叫郭解,是今河南濟源縣人,此地民風彪悍,好勇鬥狠,著名的刺客聶政跟他也是老鄉。郭解身材矮小,從不喝酒賭博,對朋友頗講義氣,平時雖好勇鬥狠,卻在他人遇難時傾囊相贈,甚至為了替朋友報仇,不惜在鬧市砍死仇家。

郭解在當地的名氣,甚至讓地方官都畏懼三分,百姓們有什麼冤屈和訴訟,都不會去府衙找縣官,而是來到郭解面前讓其調停,無論郭解怎麼斷案,原告被告雙方也都無怨言。

郭解因事被官府下令遷居別處,衛青在漢武帝面前為其辯護,這使得漢武帝也對其欽佩三分,一個鄉野平民居然能讓朝廷的將軍為其辯護,著實是不簡單。

幾年之後,郭解就被仇人誣告到了漢武帝那裡,漢武帝親自下令,將其緝拿至大牢,並為其羅織罪名。可算來算去,郭解的這些罪名都是在天下大赦之前犯下的,按理說已經是無罪之身,弄得連漢武帝都無可奈何。

可是郭解還沒等被放出來,他的一個門徒就在外面殺了人,這筆賬就被算到郭解的頭上,他也被官府處以極刑。

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對郭解的態度很明確,既沒有對他所做的壞事進行遮掩,也沒有對其進行過醜化,這位亦正亦邪的人,讓太史公都對其有不盡的惋惜與哀嘆。

在歷史上,有一個人與郭解的經歷很相似,這個人就是周處。可能大家都聽說過一個成語,叫作「周處自新」,意思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西晉時期,義興郡的周處橫行鄉里為禍一方,可是他殺龍屠虎後,遠赴邊關參軍,最後成為了平西將軍青史留名。

周處與郭解兩個人都是草根出身,善惡分明、廣交朋友的性格也近乎相同,可他們的結局卻完全不同,這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呢?

那就是「亂世皆出英雄輩,盛世英雄入荒冢」,究其原因,郭解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他生不逢時。

西晉時,國家可謂是強敵環伺,內有動亂,外有侵擾,周處可以在戰場中博取功名,成就了那個時代屬於自己的榮光。

再看漢武帝時期,匈奴賓服,狼煙止歇,大漢王朝國力鼎盛,歌舞昇平,郭解甚至已經成為了威脅皇權的「惡勢力」,因此,漢武帝將這個遊離在機構體制外的毒瘤拔掉,也是理所當然的。

讀到此處,可能不少讀者都在為郭解的經歷感到惋惜,不過,話說回來,郭解的另類結局,也應該是他青史留名最好的方式了吧……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漢朝文官流行攜帶一件青銅器,遇到危險時還有「特殊」用途
夏羊塔格遺址出土353枚怪錢,不僅模樣都不同,還藏有三個謎團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