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了很多領導力的書,為何成不了領導?哈佛女校長這個演講說透了

看了很多領導力的書,為何成不了領導?哈佛女校長這個演講說透了

我們看過很多關於領導力的書,

但真正成為領袖的人卻很少。

所以我們會問: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一位領導人?

堅定果敢,還是靈活多變?

遠見,還是務實?

多考慮自己,還是多考慮他人?

然而,

哈佛大學第一位女校長吉爾平·福斯特

表達了另一個新觀點:是人文教育。

作者: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來源:哈佛北京校友會

今天來到西點軍校,我倍感榮幸。我的家庭和軍隊有著很深的淵源,我的曾祖父1883年畢業於西點軍校,我們家裡一直以此為豪。

我曾祖父叫Lawrence Davis Tyson,我最近拿到他的成績單,我才發現,他在他的年級里排名51。這可能聽起來不算差,但其實當年他所在的年級只有52人。

他的成績比1861年畢業的George Armstrong Custer(美國內戰著名將軍卡斯特)好,卡斯特是1861年畢業那屆倒數第一;但是沒有Ulysses Grant(尤里西斯·格蘭特,美國第18任總統)好,1843年畢業的39人中,格蘭特總統排名第21。

格蘭特總統曾說過,當時在西點軍校時,他常常花很多時間看小說。最近我在讀我曾祖父的遺稿,我發現他和格蘭特總統相似,都喜愛文字。

我的曾祖父年輕時是少尉,曾在美國西部駐紮。就是當時,他遇到了我的曾祖母,開始給她寫各種深情款款而又充滿詩意的情書。他甚至在其中一封中這樣寫道,「我怕我寫的太頻繁你會厭煩。」

在他們認識以後的第一個聖誕,二人互送禮物,是劍形的圍巾扣。我的曾祖父把這看做二人結合的信物,他說,「再也沒有爭吵,沒有戰爭...我們兩個人已經對彼此繳械投降。」

後來,我的曾祖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升任將軍,當選為美國參議院的參議員,在任上去世。

而今天來到西點,我想談談,語言對於領導力、富有感染力的言論對於一個領袖、以及人文科學及藝術對於培養這些品質的重要性。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在西點談領導力似乎有點「班門弄斧」,畢竟西點從1802年就開始成為領袖訓練營了——儘管可能不為世人所知。「領導力」一詞,從19世紀末開始,大量地出現於書中——亞馬遜上關於它的書有18萬多本,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裡關於領導力的索引也有170多萬條。

但是我們看到,這麼多關於領導力的書,真正成為領袖的人卻很少。所以我們會問:是什麼造就了一位領導人?領導人是堅定果敢的,還是靈活多變的?他們應該有遠見,還是應該更務實?他們應該多考慮自己,還是多考慮他人?我們如何才能培養出更多的領導人?

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可能難以達成一致,然而有一點就是,領袖們往往可以激勵其他人挑戰自己,做他們覺得做不到的事情。

同時,當我今天站在這,在這個全球最好的領袖訓練營,我似乎找到了問題答案:西點軍校不僅是全國第一所工程學院,也是一所致力於人文教育的高校。

美國西點軍校舉行畢業典禮

西點軍校致力於人文教育,是有原因的。最近英國文化委員會一項調查顯示,在國際上,超過半數的領導人持有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的學位,而75%的商界領袖表示,最重要的職場技能都與人文學科有關,即:分析問題的能力、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能力和寫作能力。

然而,為人們傳授這三種能力的人文學科,正在面臨危機。一些立法者認為人類學、藝術史和英語專業的學位不實用。他們呼籲「多要電焊工、少要哲學家」,從財政上削弱對各個高等院校人文學科系部的支持力度,更對人文學科造成了傷害。

儘管在這種情況下,西點軍校的人文科系卻發展勢頭正好,這又是為何?當其他高校都在降低人文教育要求的時候,軍事院校卻在加強。在過去的50年間,西點軍校已經將其課程轉變為通識性質的人文教育,其畢業生具有廣博的科學與人文知識,擁有將這種知識應用於變化無常的世界中的能力。

在這裡,人文學科正是構建自我意識、性格特點,以及真知灼見的源泉,也是保證領導人與他人交際的內在動力。

人文科學對於領導力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01.成為一個領袖需要洞見

小說家 Zadie Smith 說,作為一個領導人,有洞見很重要,洞見是一種「天賦」,是能夠聆聽多種聲音,能夠對不同情況充滿敏感度。西點軍校對於領導力發展的詮釋是「一個人認知自己的能力,以及多視角看待世界的能力」。這種能力就像「護照」,能讓我們穿越時空,多元思考。

我研究歷史,通過研究過去,歷史給了我多種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的視角。數據單獨存在並沒有價值;歷史也不能告訴我們一切。

正如巴頓將軍給1944年在西點上學的兒子信中所寫,「要成為一個傑出的軍人,你一定要懂歷史。日期還有詳細的戰術策略沒有什麼用,你需要知道,人的行為。打仗並不是要打敗一個人的手上的兵器,而是打敗他的靈魂。

富蘭克林

我的偶像,歷史學家J.H.富蘭克林這樣說道,「以知識武裝自己」,以史為鑒,抗擊種族歧視。「直面歷史,正視過去,」他這麼說過。

一些歷史遺留的傳統,仍在控制著我們的思想與行為。富蘭克林通過矯正這些傳統中的錯誤改變傳統,他對於事實與真相有著清晰的認知,儘管這些真相當時並不為人所知,亦或不為人所承認。

他花了一生的時間做這件事。寫作需要耐心與毅力。但是回報也是巨大的。用歷史破除愚昧,當我們有勇氣挑戰所謂的「真相」,為我們的過去提供了一種不同的詮釋。正如富蘭克林2003年所說,「正確的歷史,是美好的現在與明天的基礎。」

02. 除了洞見,領袖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我常常說,教育和上崗培訓不同。工作中,實際情況千變萬化。戰士知道,在戰爭中,我們一定要靈活,瞬間瞭然複雜局勢。如果說洞見讓我們看清情況的話,多視角就是給了我們創造性應對挑戰的能力,而隨機應變則能助我們應對意外之事。

在西點,我知道訓練學生的方法是將其置於他無法控制的情況下,這叫做「Friction」。這樣你的思考能力會超出你本身原有的能力。文學、藝術、音樂、歷史──這些都是「Friction」,因為他們或令人費解或引人深思或激動人心,都會讓我們質疑,前進,以全新的方式,重塑自我與世界。

丘吉爾

03.領袖如何運用語言變得更有說服力

丘吉爾從很年輕的時候就深知語言的力量。在桑赫斯特軍事學院上學的最後一個學期,他做了人生中第一個公共演講。他站在倫敦街頭,集合眾人,反對禁酒運動。數十年以後,在二戰中,丘吉爾向英國人民發表演說,堅持抵抗德國侵略。所以,他最後拿到諾貝爾文學獎而不是和平獎,再合適不過了。

語言的力量是無法抗拒、無可爭辯的。很多時候,給我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往往是那些將語言視為行動的領袖們。正是這些領袖,激勵人們,戰勝內在惰性,敢於冒險。這些領袖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有語言天賦,都可以通過語言來鼓勵他人。

所以,只有通過學習人文學科,才能夠理解往昔決策者的智慧、靈活多變且能夠作出正確決策,才能培養激人奮進的語言能力

最後,我希望大家,代表你我,負起責任;代表國家,肩挑重擔。同時,我也希望大家要代表人文學科,走在前列——因為人文學科代表著人類經驗和人性洞見的傳統。

希望大家認識到人文所賦予各位的特質,在生活中重視人文,向他人宣揚人文!

.End.

好書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臟孩子坐公車讓座被歧視後,他做出了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三分鐘帶你看懂五胡亂華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