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中醫的「醫不叩門」,不是擺架子

中醫的「醫不叩門」,不是擺架子

1

為何自古就有「醫不叩門」的俗語?

古人很久以來就有醫者三戒:醫不自治、醫不叩門、醫不戲病。

醫不叩門是指醫者不能主動上門,哪怕是朋友、鄰居。這裡有兩個理:一是責任主體的劃分,二是求醫者需有虔誠、尊敬之心。

當然,求醫者非常恭敬地求醫,上門與否則是次要。這不是擺架子。

事實上,古代名醫常常「來往病者之家,雖祁苦寒大暑,未嘗少憚,如遇清貧者,時常施與周濟」,心有悲天憫人之高尚情懷。

神醫是百姓對這些大醫的稱謂,這背後,有對人格、精誠醫術、品格的讚許。

《扁鵲見蔡桓公》這篇文章就直接反映出在古代人們也很忌諱醫生上門去指出自己身上的疾病,即「醫不叩門」。

這種風俗一直保持到現今社會。醫不叩門,是一句俗語,說的是醫生不能主動去叩開患者的家門,即醫生不要去主動送醫上門。

有人理解為即使醫生髮現或知道別人有了病,只要人家不請你診治,自己不要主動上門去毛遂自薦。朋友或鄰居也是一樣,有時候也包括對自己的至親。

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要求醫不叩門呢?如果自己有好的技術,為什麼不能主動去幫助別人呢?很多人對此表示不解。

2

正確理解「醫不扣門」

事實上從古到今,一般情況下,醫者是不能送醫上門的。這有責任方面問題,也有醫者與患者的心理意識方面問題,一般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一)習俗

醫不叩門,有請才行。古時中醫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坐堂行醫,一種是走方郎中,也叫做「遊方」。

坐堂行醫的傳統觀念,認為醫生就該坐在診堂中等待患者上門。或者等待別人的延請,也保證有充裕的時間來為病人服務。如果情況反過來,別人會誤認為這家裡出了什麼事情。

外出行醫的「遊方」也有行為規矩,如民間過年時醫藥行業忌諱出診,怕「觸霉頭」,除非給雙份診費破災才行。

平時出診,也忌諱敲患者的門,故俗有「醫不叩門,有請才行」的說法。為了保守職業技能的秘密,民間又有醫生郎中「施藥不施方」的說法。

醫藥行舊時敬華佗、孫思邈等為祖師爺,不敢稍有不恭,如今這些習俗仍可以見到的。

(二)送醫上門,病人會認為你另有所圖

「醫不叩門」即不能強拉病人,如果是為了某種利益,而去強拉病人就更不對了。「醫不叩門」,換現在的話說就是:不要太主動了,您自個兒跑到患者那裡,沖患者說,我來給你治治吧!

患者會覺得你特不靠譜,而且頗為反感,他絕對會拒絕你,甚至是遷怒於你。然後凌晨跑到大醫院去排大隊挂號去,看看你說的是虛是實。

這是患者通常有的一個心理,一來是患者忌諱,二來患者未必認為自己有病,三者患者未必領情。

另外,患者自有自己的選擇,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緣分,急也無用,甚至讓患者覺得送醫上門者另有所圖。

還有現在保健養生市場,魚龍混雜,令人心有餘悸。從廣大人民的心理來講,一般如果不是自己主動求醫問葯,是很難接受醫生的治療的。

特別是現在醫患關係不太協調,會引起諸多誤會。

(三)療效與依從性

中醫治病有其自身的特點,病人對醫生的信任至關重要。

《素問·五臟別論》曰:「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

有些病,病人不理解中醫的基本原理,對氣血陰陽毫無認識;不信任中醫的診斷和辨證,這種情況下是難以取得治療效果的。或者說是做無用功。

皇甫謐所著《甲乙經》序:漢有華佗、張仲景,華佗奇方異治,施世者多,亦不能盡記其本末。

若知直祭酒劉季琰病發於畏惡,治之而瘥。云:「後九年季琰病應發,發當有感,仍本於畏惡,病動必死」。終如其言。

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餘。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含服五石湯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湯勿服。

居三日,仲景見仲宣謂曰:「服湯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

仲宣猶不信。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

此二事雖扁鵲,倉公無以加也。華佗性惡矜技,終以戮死。

當年的王仲宣年輕氣盛,二十多歲就做了侍中大夫。所以,根本就沒把張醫聖的話入在心中,給他開的五石湯也沒有服用。

十多年過去了,到了四十歲的時候果然雙眉脫落,這個時候才想起張仲景的話,但已悔之晚矣。世人多如此!

如果叩門治病,即使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病人的期望值可能更高,心情更加急迫,反而影響治療計劃。如果效果不好,病人反生怨氣,於病人和醫生都極為不利。

另外,治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各種主客觀因素在變化,病情也在變化,治療方案也需要隨之調整。

絕大多數醫生都不是神醫,奢求藥到病除是不現實的。如果病人對醫生沒有起碼的信任與尊重,就不可能很好地配合,甚至中途放棄治療。

當然醫生也有責任每次將診斷結果和基本病理給病人講解清楚,達成良好的醫患溝通。如果醫生自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也是難免的。

有些人認為醫不叩門,好像醫生很清高,不為任何人所驅使,是自欺欺人。這種理解是比較片面的、狹隘的。

醫者父母心,從醫是一門高尚的職業,難於屈尊。醫不叩門,道不輕傳。

為了達成良好的醫患溝通,取得良好的診療效果,遵守「醫不叩門」的古訓還是很有必要的。

就醫看病的注意事項

就醫看病,請遵循幾點,醫患配合好,疾病康復快。

1、請挂號排隊就診

挂號是對醫生價值的尊重,排隊是對其他候診病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別人,自己才會受人尊重。

2、如果您是看病的患者,醫生一定會根據診斷確定最好的治療方案

如果你是熟人,醫生一定只是講解疾病,建議治療,甚至會推薦你去其他醫院治療。因為「醫不叩門」。你如果信任,就應該請他為您制定最好方案。

3、在吃飯喝茶時候,請不要讓醫生給你看病號脈

找醫生號脈,不要坐在沙發上讓給你號脈。你尊重別人,你尊重自己,就應該在診脈桌前看病。

你懶惰不想動,想圖省事,但看病是個嚴肅的事情,你認真對待,才是對的。

不要怪醫生,「醫不叩門」自古有之。

尊重醫生,尊重自己!

來源丨中醫思維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化社 的精彩文章:

博物館:藏在人類文化中的豬
堅持艾灸一周到十年,人的差別居然這麼大

TAG:弘化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