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丁勝:中國為何要關注全球健康?

丁勝:中國為何要關注全球健康?

丁勝,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主任。

  

丁勝是國際知名幹細胞化學生物學家、轉化醫學領域專家,也是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

2016年8月,他開始擔任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創建主任。GHDDI由蓋茨基金會、清華大學和北京市政府聯合發起,是一個獨立運營的非營利機構。甫一成立,GHDDI便創下多項記錄:它是國內首個由外資參與設立的民辦非企業性質的科研機構,國內首個政府以新型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支持的科研平台,還是全球首個由蓋茨基金會出資成立並直接參与運作的獨立研究機構。

與市場運作下瞄準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高投入、高回報病種的葯企不同,GHDDI更為關注的工作命題是如何幫助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和貧困人口解決結核病、瘧疾、腹瀉、寄生蟲感染等事關全球健康的重大疾病,如何通過新葯研髮帶動科技發展,培育頂尖人才,進而孵化出更多新葯項目和創新機構,成為中國與全球研發合作的紐帶與標杆等。

最近,身兼GHDDI的領導者與科研工作者的丁勝分享了自己對於全球健康和藥物研發的機遇和挑戰、中國與全球健康的理解。

全球健康挑戰已到新的階段

Q:比爾·蓋茨在年信中提到,全球健康已到關鍵時刻,您如何看待這一觀點?值此關鍵時刻,人們可以採取哪些行動,以幫助推動全球健康發展?

A:我們曾在抗擊瘧疾、艾滋病等重大傳染性疾病中取得過重大突破,而近年在某些地區甚至全球範圍內卻進展受阻,出現反彈、強耐藥性等新問題。這些都說明應對全球健康的挑戰已到新的階段,我們需要針對具體疾病具體分析,考慮是延續原有策略,還是重新制定政策或研究科學問題。

藥品研發的固有挑戰是導致全球健康危機的關鍵因素之一。其根本原因是新葯研發成本高、耗時長、風險大,針對貧困國家重大疾病的商業研發投入低,且不持續,部分針對貧困人口疾病的葯價高昂,假藥橫行。

過去兩三年,我們和蓋茨基金會多次探討,如何打造新葯研發的可持續模式。GHDDI的成立,就是希望探索中國模式,解決全球健康疾病和新葯研發的挑戰,推動全球健康的發展。

中國為何關注全球健康?

Q:不少人認為,自己國家的健康問題尚未解決,為什麼要關注全球健康,甚至投入大量資金,積极參与對外醫療援助。您如何看待這樣的聲音?

A:正如年信中提出的「全球的也是民族的」,國家利益和全球安全、全球健康的發展,不存在矛盾之處。全球很多疾病被控制,不再傳播,不僅對發展中國家有益,其他地區和發達國家也會受益。

傳染病無國界,現在全球的人口流動更加頻繁,發展中國家的疾病爆發,就會波及其他國家,甚至影響到全球各地的健康狀態。開展對外醫療援助可提高發展中國家對疾病的抗擊能力,有助於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穩定性,進而促進本國安全。

Q:中國既是全球健康的受益者,也是貢獻者。如在瘧疾治療方面,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等人發現的青蒿素,治療效果明顯,中國經驗亦幫助許多非洲國家擺脫瘧疾困擾。您如何看待中國在全球健康領域中的角色?

A:一方面,作為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應對瘧疾等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可以更有效地被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

如中國發現並生產的抗瘧藥物青蒿素,不僅使中國即將全面消除瘧疾,還能進一步幫助非洲和東南亞國家抗瘧。中國也生產長效蚊帳,蓋茨在年信中指出,得益於推廣使用蚊帳等多種手段,瘧疾致死人數自2000年來已下降42%。

此外,經過過去二三十年的努力,中國基礎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有了長足發展,醫藥研發配套體系日趨完善,經費投入迅速增加,這些都使得中國有能力解決全球健康疾病。GHDDI的建立,正是我們通過新葯研發來應對全球健康的挑戰中所探索的一種中國模式,以此解決其他國家不能解決的或正在解決的難題。

從研究者到機構領導者

Q:近20年來,您一直從事幹細胞和再生醫學方面的研究,也發表過諸多重磅工作。作為一名幹細胞、再生醫學等前沿領域的國際頂尖專家,是什麼促使您開始關注全球健康領域,並成為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的創建者?

A:作為一個研究者,過去這些年,我做過許多藥物轉化方面的研究和嘗試,把最基礎的科學認知,變成多個不同的能夠調節或治療疾病的藥物,不斷探索和解決問題。

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這些經驗和模式進一步發揮更大的作用,創造更大的影響力。因此,我開始關注全球健康,機緣巧合得以與蓋茨基金會深入探討這一問題。共同的理念促成我所在的清華大學與蓋茨基金會簽約創立GHDDI,並得到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這裡,我不但能完成更多研究與創新,還能讓更多人嘗試和放大這樣的創新轉化模式,這樣不僅能產出更多的創新藥物,還能拓展更多解決全球健康和公共衛生問題的新機會。

Q:同以往的科研工作相比,如今工作有何不同之處?您如何向他人介紹您的工作?

A:現在我仍在延續幹細胞、再生醫學方面的科學探索,但這是針對具體科學問題而言的;建設打造GHDDI平台,不再是解決單一的科學問題,而是要解決更多問題,這涉及許多方面,二者還是挺不一樣的。

作為一個管理者,我要花很多時間考慮制定機構的發展戰略,比如吸引頂尖人才,尋找和對接全球資源,釋放機構的影響力和貢獻價值等。而這些,都圍繞著我們對GHDDI的思考來進行。

我們希望把GHDDI打造成先進的新葯研發引擎,利用中國的研發實力和創新環境,通過可持續的創新模式來針對全球健康及相關領域的重大疾病開發新的藥物。我們也希望GHDDI成為一個創新播種機,不斷擴大新葯項目,構建同類新型機構和企業,產生規模效應,從而擴大GHDDI這種創新機制的影響力。更進一步,我們還會利用自身的新葯創製能力和創新轉化優勢,去吸引更多全球頂尖的人才、承接最前沿的課題,讓GHDDI成為中國創新的一面引領性旗幟,釋放更深遠的影響力,為全球健康貢獻價值。

Q:威脅全球健康的疾病和挑戰眾多,瘧疾、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等依舊肆虐,埃博拉、寨卡病毒威脅仍在,大量新葯和疫苗亟待研發上市。GHDDI致力解決全球健康的疾病挑戰,您在工作中如何確定中心的項目優先順序?

A:項目方面,我們重點發展全球健康相關疾病項目,如肺結核、瘧疾等,還有針對包蟲病這一我國西北牧區常見寄生蟲感染的研發項目,目前針對這一疾病的藥物治療效果很不好。

同時,我們也在打造具有普適性的技術平台和研發機制,既可以針對一種特殊的全球健康類疾病,又能與公共衛生相關。我們期待這樣的平台在未來能發揮引領性的作用,立足中國,服務和造福世界人民。例如在去年年底,我們啟動了腸道健康項目。腸道疾病在發達國家或更大的成人群體中也有很大的需求,聚焦這一類疾病,我們可以滿足全球健康和公共衛生的雙重需要。

現在,GHDDI已通過全球招聘形成了一支高水平、國際化的研發和運營團隊,這為我們開展上述多個項目打下了人才基礎。GHDDI未來還將不斷演變,我們也還會調整和創造新的遴選機制。

未來將有更多疾病得到治療

Q:2017年時您曾預測,未來10-15年內,相當多的疾病將有望被人類攻克,如今您對此是否依舊保持樂觀?對於全球健康的未來,您有何期待?

A:對此,我依舊樂觀。現在發現新技術的速度不斷加快,且其用於治療疾病的時間正大幅縮短,未來肯定是有更多疾病能被治療,這一趨勢是毫無疑問的。比如,由於免疫療法的突破和大幅度探索,可能未來15年,癌症將是可控的。人類同疾病的鬥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停止。GHDDI正從實際問題切入,積極探索更具普適性的技術突破,開展與其他機構的合作,一起努力解決全球健康領域的重大挑戰。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_),原標題為「丁勝讀蓋茨年信:我們如何應對全球健康挑戰?」,《知識分子》獲授權轉載。

製版編輯 | 斯嘉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劉鈍:「別樣」科學牛人 左圖右史
為何我們生病時想睡覺?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