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關於在初一和十五燒香的那些事兒!

關於在初一和十五燒香的那些事兒!

01

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的特殊意義

我們要了解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提到《地藏菩薩本願經》,此經卷上云:「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初一和十五是佛教十齋日中的兩天,十齋日即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龍樹菩薩所造《大智度論》中說,每逢齋日惡鬼邪魔便興風作浪,在齋日佛教徒應吃齋念佛,才可祛災消難。因此,每逢十齋日,佛教徒便於此十日受持齋戒。而十齋日中初一和十五此兩日均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是日,天神按行人建,評善量惡,查量時間凡人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

在初一是日,若念定光佛名號,則滅一切罪,增一切福,在十五是日,若念阿彌陀佛名號,則滅生死罪,得寂滅樂。因此十齋日潛心念佛,並對著佛菩薩誦讀《地藏經》,不僅是增添了自己福份,也是為方圓之內的人祈福福份,造就自己的功德。

02

燒香對於佛教的特殊意義

至於為什麼要燒香是有說法的,燒香在佛教中意義有四種。

第一,虔誠供奉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第二,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燃燒自身,普香十方,以監督無私奉獻;

第四,意寓點燃戒定真香,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痴」。

03

香的文化源遠流長

佛家認為香能溝通凡聖,是凡人與智慧相通相契的靈媒,香所散發的氣味能安定人心,洗禮繁複,凈化俗鄙。

在修行時,佛教徒也多用香來輔助,香所帶來的特殊氣味令人內心平靜,愉悅芬芳,有助於在念經修行的時候達到空靈、平靜和超脫的境界。

尤其在中國這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香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形成了能夠體現民族精神氣息、美學觀念、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獨特世界觀的香文化,焚香和佛教的結合則成為了一種必然的因緣。因此,焚香也就成了佛教活動中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

04

燒香拜佛的作用

每一天我們都可以燒香拜佛,只不過為了方便普通百姓,所以就約定俗成在初一和十五燒香。燒香的關鍵在於要有一顆虔誠、慈悲和恭敬的心,謹記燒香的四個意義,才能達到禮佛的目的。

除了禮佛之外,燒香也有供養六道其他眾生的作用,鬼道眾生以香為食物,他們的一天相當於人間的一個月,因此在初一和十五燒香也是供奉午飯和晚飯。

05

燒香拜佛的講究

燒香拜佛有一些講究,禮佛前應先凈手後請香再禮拜,一般三炷香即可,也有說法是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代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炷香則是功德圓滿的高香。現今為了保護環境和寺院安全,很多寺院已經不用真正點燃香,只是將香供奉至指定處即可。

燒香時,左手持香,點燃後,面朝大殿,將香高舉至額頭作揖,心需誠,意需敬,而後將香敬入爐中。佛教中有說法「萬佛一爐」,所以也不必拿著香到處敬拜,只要你誠心拜佛,清凈平和,那麼佛祖一定會感受到你的誠意。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佛學究義淵博繁多,我們不應只是跟風做事或者一知半解,而是應該多花時間去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真正的意義,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地傳承文化和修養自身地德行。

聲明:五台山般若 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最好的家風,是內心的善良!
今天大年初三,送您五個字!字字千金,福氣滿滿!

TAG:般若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