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資深茶人口中的「茶氣」,究竟是什麼?

資深茶人口中的「茶氣」,究竟是什麼?

身邊有不少品茶的茶友,時常會聚在一起喝茶。

一道茶飲下來,有的茶友大汗淋漓,渾身發熱,有的茶友則沒什麼反應,平平淡淡飲完杯中茶。

這種「大汗淋漓」的反應,通常被茶友稱之為:「茶氣」。

茶氣在茶圈中的地位,如同一位高能隱士,從未有人切切實實見過它,卻每個茶桌上都有它的傳說。

那麼,這被茶人口口相傳,玄之又玄的「茶氣」又是何物?為何有人有感覺,有人卻沒有呢?

從醫學角度來說,入口的食物或者飲料在進入口腔由食道抵達胃部後,會因其本身的內含物質不同,身體由此產生不同的反應。

所以也很能理解,為什麼有人能感覺到「茶氣」,有人卻完全沒感覺,正是因為體質的敏感程度不同。

但「茶氣」若僅僅是如此,也不會成為茶圈的「傳說」了。

在一些資深茶人的理解里,「茶氣」是身體感受,也是一種精神方面的感受,更是一種「境界」的體現。

同一個人,在不同環境和心境不同,都會導致對「茶氣」的感受有所不同。

故雖然茶氣在一些古樹茶中更為常見,但並不一味地成為一款茶的好壞標準。

而是有了層次之分,輕重之別,更包含了文化、藝術、宗教等多方面因素。

丨文化藝術丨

古人對「茶氣」早已有所描繪,在明代程用賓《茶錄》里就有記載:

「辨氣者,若輕霧、若淡煙、若凝雲、若布露,此萌湯氣也;至氤氳貫盈,是為氣熟,已上則老矣。」

對於「氣」,古人總是充滿敬畏的。

所以,在面對茶飲時。「茶氣」更是一種文化現象,成了飲茶之人的一種「心靈寄託」。

多年來,茶人們通過「茶氣」讓人實現心靈瞬間「逍遙」的狀態。

飲者藉助茶氣,將情感的宣洩依附在茶體、茶香和茶韻上,乘物遠行、心游萬仞,與天地精神獨往來。

如七碗茶所言: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丨宗教元素丨

茶,自古與宗教密集相關。

坐禪時,一碗茶能幫助僧人在打坐時精神集中,精心修座,以此來體悟大道。

正在進行茶禮的佛僧

僧人從這座前一碗微苦帶甜、清單潔凈的茶湯感受到「茶氣」的存在。

並以「茶禪一味」稱之。

道教亦有「坐忘」,並把靜視為四諦之一。

而茶能幫助道士在坐忘時的心境達到「一塵不染」「一妄不存」的空靈境界。

道士在茶中感受到「茶氣」,領悟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無我境界。

這種對於「茶氣」的感悟,需要在品茶時保持一份敏銳的心境,才能夠感受到茶氣在體內隨著經脈抵達到神經末梢的那一瞬間。

平常飲茶人雖非僧道,卻也希望通過對這抹虛無縹緲「茶氣」的執著,依附宣洩的情感,帶來心境的明凈通透、閑適淡定。

正如林清玄所說:

喝完茶,我們再度走向人間,帶著春茶的清氣,愛也清了,心也清也。

喝完茶,我們再度走入風塵,帶著雲水的輕鬆,步履也輕了,行囊也輕了。

干倉老岩茶,別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春來好時節,不舍水仙一縷香
何為佛?何為茶?這本《茶與佛》帶你解密出家人的「茶佛一味」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