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皮膚毛囊「暗藏」腸病惡化線索

皮膚毛囊「暗藏」腸病惡化線索

研究人員近日在《細胞—宿主與微生物》上發表報告說,一種常見於人類毛囊的真菌也存在於腸道,它可能會使具有某種遺傳結構的患者腸道疾病惡化。

皮膚毛囊「暗藏」腸病惡化線索

油性皮膚和頭皮毛囊中發現的限制馬拉色菌與皮膚狀況有關,例如出現頭皮屑。而這些微生物最終也會進入腸道,但目前還不清楚它們是如何進入腸道的。

「我們驚訝地發現,限制馬拉色菌在克羅恩病患者的腸道組織表面比健康人腸道組織表面更常見。」美國Cedars-Sinai炎症性腸病中心的David Underhill說,「此外,它的存在與一種對真菌免疫很重要的基因常見變異有關——這種基因特徵在克羅恩病患者中比健康人群更常見。」

炎症性腸病的特徵是腸道微生物群免疫反應的變化。雖然大多數關於微生物組的研究都集中在細菌上,但Underhill團隊研究的是真菌的存在及其在腸道疾病中的潛在作用。團隊成員、該研究合作者Jose Limon說,腸道菌群的變化以及宿主對這些菌群的反應,可能是導致克羅恩病部分患者病情惡化的一個因素。

皮膚毛囊「暗藏」腸病惡化線索

研究人員最初發現,真菌存在於小鼠腸道菌群中,對這些真菌的免疫力有助於控制腸道炎症。在小鼠中,限制馬拉色菌的存在加重了結腸炎。

通過觀察健康人和克羅恩病患者的黏膜腸道真菌,研究人員發現,在克羅恩病患者中,黏膜相關真菌明顯更豐富。特別是在克羅恩病患者中,攜帶一種名為炎症性腸病CARD9風險等位基因變異的限制馬拉色菌增多。

這一基因變異增強了人類免疫細胞在限制馬拉色菌反應中泵出炎症細胞因子的能力。

「到目前為止的數據並不表明腸內存在馬拉色菌是一件固有的壞事。我們在一些健康人身上也發現了它。在老鼠身上,它似乎不會自己引起腸道疾病。」Underhill說,「然而,如果出現腸道炎症,馬拉色菌似乎會使情況更糟。」下一步,研究人員計劃從克羅恩病患者的腸道菌群中根除這種真菌,觀察是否會減輕癥狀。

皮膚毛囊「暗藏」腸病惡化線索

克羅恩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許多病人出現併發症,需手術治療,而術後複發率很高。隨著病程延長、年齡增長等,其死亡率也隨之增高。馬拉色菌屬也稱糠秕孢子菌屬,真菌學分類為有絲孢菌,限制馬拉色菌是其中一種,因其特徵有限而得名。(魯亦)

相關論文信息:DOI:10.1016/j.chom.2019.01.0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科學》(20190301出版)一周論文導讀
《科學》(20190208出版)一周論文導讀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