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形意門教徒弟的經驗,很像禪宗公案,師父提點,徒弟則自己去悟

形意門教徒弟的經驗,很像禪宗公案,師父提點,徒弟則自己去悟

接著讀這本《逝去的武林》,上次我們說了這些武人們實戰中的經驗,而這些經驗的表現,也體現在教學理論里。

形意門教徒弟的經驗,很像禪宗公案,師父提點,徒弟則自己去悟

形意拳拜師儀式很嚴格,教學裡也有很多充滿儀式感的內容,但師傅們並不迷信。李仲軒向尚雲祥請教,為什麼練拳必須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練,絕不能讓別外人看。尚雲祥說,其實很簡單,你們年輕人喜歡神秘,不搞得規矩大點,就不好好下功夫學。師徒之間是不能太親密的,規矩大,才能保證學習效果。你看,這是很實在的心理暗示。

形意門教徒弟的經驗,很像禪宗公案,師父提點,徒弟則自己去悟

李存義這一派形意拳,主要拜達摩,其次才是岳飛。李仲軒覺得,這可能是因為練形意強調悟性,和修習禪宗有相通之處。在形意的教學裡,師傅會先教徒弟基本的口訣和套路,然後就是觀察徒弟的練習,揣摩他的性格,等待引導他的最好方式。

形意門教徒弟的經驗,很像禪宗公案,師父提點,徒弟則自己去悟

李仲軒講,教拳不是用講的,而是刺激出來的。徒弟經過大量練習,遇到關鍵門檻過不去時,師傅一句話刺激到他,就會突然達到新境界。這種教學理論,確實和禪宗公案相似。公案里那些讓禪師悟道的話,也是針對個人、針對特殊情況所下的。當頭棒喝,也不是瞎打,而是要找準時機。

形意門教徒弟的經驗,很像禪宗公案,師父提點,徒弟則自己去悟

所以,李仲軒讀《論語》,也能根據學拳經歷形成自己的領悟。他發現,孔子管理和教育學生的方式也是因人而異。孔子對同一個概念的解釋不同,是因為說話對象不同,內在的困惑不同,甚至也因為學生的未來規劃不同。這很符合學術研究觀點。

形意門教徒弟的經驗,很像禪宗公案,師父提點,徒弟則自己去悟

因為這些有洞察、有智慧的見解,也讓我相信,逝去的那個武林,和那些能有效提升身體機能的武術,是真實存在過的。李仲軒這樣一個明白人,沒必要到八九十歲時,孤獨地維持無意義的騙局。而且,按照簡單推理,中國古代長時期處於戰亂動蕩,在戰爭和民間的真殺實砍里,一定會留下以自衛和殺敵為目標的搏擊術。這沒什麼神秘,今天的軍事訓練里也有搏鬥技能。

形意門教徒弟的經驗,很像禪宗公案,師父提點,徒弟則自己去悟

真正屬於武術界的問題也許是:對傳統武術的發展,究竟是發展實戰技能,是主動融入現代搏擊運動,還是繼續朝向體操似的表演。行業內部要先選擇定位,我們才知道具體的判斷標準。語義含糊,經不起實戰,同時又用「高手在民間」「真用功夫會出人命」的理由來搪塞,會消磨外界的耐心。

形意門教徒弟的經驗,很像禪宗公案,師父提點,徒弟則自己去悟

屬於我們的問題是:傳統文化是很嬌嫩的,它像一條河水,如果得不到補充和保護,流到後來,也許就像逝去的武林一樣,只剩下一位孤獨老者的脆弱回憶。傳統一旦斷絕,因為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我們當時不清楚究竟損失了什麼,但卻會在文化結構里留下巨大空洞。一個喪失了文化傳統的民族,和喪失了記憶的人,是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學歷史 的精彩文章:

輕武器欣賞,男人都喜歡武器,尤其是漂亮的槍械
槍械欣賞系列,百看不厭老左輪,一個個真是槍界型男

TAG:六百八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