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設計師滿世界收集便便,說要蓋房子,就問還有設計師不敢用的材料嗎?

設計師滿世界收集便便,說要蓋房子,就問還有設計師不敢用的材料嗎?

關注設計癖 發現好設計

我的老師當年曾說過作為設計師一定要學會運用甚至發掘「新材料」。

當然我是做不到了,但是事實上確實有很多設計師一直在追求著更加符合他們要求和期望的新材料。

只不過……設計師們對於新材料的腦洞實在是不同凡響:海藻、龍蝦殼、螃蟹殼……這些還算常規。而有些設計師甚至選擇了昆蟲糞便……

想想這些有著味道的新材料會在你未知的情形中融入到你的生活中,甚至你可能不知道它們……會接觸到你身體的哪個部位。

Emmmmmm,想想還真是刺激呢!


1.也許以後我們會經常舔海藻了

荷蘭設計師Eric Klarenbeek和Maartje Dros開發了一種由海藻製成的生物塑料,而這種塑料可以通過3D列印的方式,製成各種各樣的物品。

而這不過是這兩位的工作當中很小的一部分:他們之前就開發了由真菌菌絲土豆皮製成的生物材料。

而他們希望未來能夠建成一個巨大的3D列印材料網路——人們將可以在街頭巷尾,使用各種各樣的生物材料,通過3D列印製作自己需要的各種物品

另一位設計師Austeja Platukyte則把從藻類當中提取的瓊脂和碳酸鈣相結合,製成了一種非常牢靠又十分輕便的「塑料」製品。

而且這種「塑料」製品完全可以隨意丟棄,甚至用來堆肥都沒有問題,所有產品能夠自然降解,徹底地回歸自然。

AriJónsson同樣用海藻設計了一款瓶子,但是這個瓶子一點也不「堅固」,甚至如果你不看著,可能這個瓶子會縮成一個球。

這個瓶子的原材料是從紅藻中提取的瓊脂粉。瓊脂粉按一定比例與水混合之後,加熱,趁熱放入瓶形的模具,然後再冷凍定型。天然的材料,粗暴的製作方式,但有效!

而這個瓶子最神奇的地方在於,如果它裡面裝著液體,那麼它就能保持一個瓶子的形狀……但如果它是空的,那麼這個瓶子就會逐漸的分解。

並且瓶子的味道似乎會逐漸地滲入液體當中去……根據設計師說法,他以後會考慮給瓶子「調味」,這樣如果有人喜歡那個味道說不定會再喝完水之後咬瓶子解悶……


2.海藻為座,玉米為履

還是一位荷蘭的設計師,Nienke Hoogvliet。這位同學在認真研究了海藻之後,發現了海藻作為「編織物」的巨大潛能,於是開發了一套名為「Sea Me」的海藻織物座椅。某種程度上,這種產品的開發過程和造紙很相似:都是提取其他物質當中的「纖維素」然後留作他用。

Hoogvliet也並非只是單純地「造紙」,也做了很多其他的嘗試:比如在藻類中提取染色物質,或是將提取出來的纖維素編成「線」。據說這位同學還向一家公司提出了建造「海藻織物房」的提案,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就能見得到。

與Hoogvliet有類似想法的還有Reebok的設計師們,他們也想用「天然的編織物」來做一款產品。但是Reebok的設計師們沒有選擇藻類,而是轉向了一些農業作物——「NPC UK Cotton Corn」就是一款由玉米等作物製成的運動鞋。

他們用玉米為鞋底,用蓖麻油為原料製成了鞋墊,加上純棉的鞋面……這款運動鞋幾乎75%的組成成分都可以完全分解。

並且說實話……這未經染色的純天然色調,還是挺好看的。


3.如此處理龍蝦大閘蟹,實屬暴殄天物!

Ed Jones,Insiya Jafferjee,Amir Afshar和Andrew Edwards這四位設計師提出了一個項目「Shell Works」,旨在回收海鮮廢棄物——主要是龍蝦殼一類,再利用製成環保且有用的物品:杯子、花盆、包裝袋之類的。

為此,他們還分別開發了五個獨特的機器,分別命名為「Shelly」「Sheety」「Vaccy」「Dippy」「Drippy」。「Shelly」能夠從廢棄物當中提取有用的物品;而其他機器則通過不同的方式把提取物變成片材等多種形狀和形態。

就我個人觀感來說,這個四人小組做出來的東西還真的是挺好看的。

皇家藝術學院的Jeongwon Ji則向大閘蟹伸出了「魔爪」。因為中華絨螯蟹在英國屬於一種「入侵物種」,它們已經「佔領」了英國的一些河流,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困擾。

而Jeongwon Ji的解決方式就是把大閘蟹含有的甲殼素提取出來,與水、甘油等物質結合後,製成一種新材料——Jeongwon Ji稱之為「Crustic」。而這種硬殼材料被用作一些產品的裝飾和外殼。

雖說這兩隊設計師的思考和應用都讓我十分感動……但是我還是想知道它們是怎麼處理龍蝦和大閘蟹的肉體的?

如果要是沒有好好烹調並且吃掉的話,那可真實暴殄天物了。


4.英雄不問出處,塑料不問來源

塑料算是本世代不可缺少的一種材料了,但是人們現在已經滿足於那些對環境有巨大破壞的常規塑料材料了,所以設計師們就開始變著法地製成各種比較「溫和」的塑料。

比如樂高選擇甘蔗作為製作塑料的原材料——其實他們是提取甘蔗中的乙醇,最終製成聚乙烯塑料。雖說最終還是聚乙烯,但是畢竟原料是比較環保的對吧。

而Erik de Laurens和Aagje Hoekstra則更進了一步——哪怕是成品,也要是「純天然、無污染」。

Erik和他的小夥伴收集了巨量的魚鱗,然後通過高溫處理和模具,把魚鱗製成一系列的塑料製品。

有桌面裝飾,

杯子,

或者是泳鏡以及其他一些物件。

Erik選擇了河流與海洋,Aagje則選擇擁抱大地——Aagje將昆蟲農場扔掉的甲蟲回收,收集他們的外殼——這些外殼含有豐富的幾丁質。

Aagje用化學方式對這些外殼進行處理,將幾丁質轉化為更好結合的殼聚糖。然後趁熱一壓,就得到了一個讓人極其不舒服的塑料製品——目前似乎只能應用於包裝上,未來Aagje希望能夠用這個做出一些杯子樣的實用產品。

當然,仍舊會保留甲蟲外殼的形狀元素——Aagje希望人們知道這種防水耐高溫的塑料到底來自何處……算是一種惡趣味?


5.同樣是澱粉,這個比糨糊好用多了

糨糊其實也算是一種天然、健康的粘合劑了。但是也有著諸多的缺點——要不怎麼現在大家都不怎麼製備這種粘合劑了呢?

而遠在倫敦的Peter Marigold可能就是受到了糨糊的「啟示」吧,他用澱粉開發了一系列的粘合工具——FORMcard。僅僅從說明中看,這些卡片比糨糊確實要好很多。

通常狀態下,這些卡片是穩定的,甚至可以放到錢包里;

而當你需要修補某些物品的時候,只需將FORMcard放入熱水之中,然後就能獲得一塊「軟泥」;

把「軟泥」裁成合適的形狀,然後直接貼到修補處上去,等待冷卻後FORMcard就會恢復穩定。

嗯,這個創意確實是非常優秀!!!


6.嗯,住房也是「不安全」的

但是你以為設計師會放過我們的住房嗎?

Naive!

德國斯圖加特大學ITKE的師生們設計了Arboskin的展館。

這個展館的有兩大特徵:一是極搶眼的自由形態;二是材料的可降解性——當然,我們今天關注的主要是材料的可降解性,這個展館90%的材料都是可以徹底分解的。

所有的板材原材料為澱粉、纖維素等生物聚合物,而用來增強強度的也是天然材料木質素——纖維素 木質素,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人工合成且有著既定形狀的木頭吧。

不過和這一位比起來,斯圖加特的師生們還是保守了。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Abbas Mohajerani選擇了用生物廢棄物來製作建築材料。

粗暴一點總結的話,這位老爺子選擇用來做成牆磚。

是不是一下子就感覺以後的房子都沒有辦法呆了?

其實屎只佔廢棄物的一部分,而且廢棄物在牆磚中的佔比也大概只有15%左右。並且經過實驗證明,這種牆磚具有更好的性能:密度更低、隔熱性能更好、抗壓強度更高。並且其中的有毒物質也非常少,並不會出現被牆熏昏、熏死的問題

這位老爺子似乎一直在研究用廢棄物做建築材料的課題,他之前似乎還領導過一個用煙頭做牆磚的項目,老爺子也算是矢志不渝了。

本文圖片來自Dezeen,ecoinventos,heraldsun,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癖 的精彩文章:

購物車變輪椅?設計師,這個項目我們談一下
沙子做的咖啡杯,為了這個杯,我能喝到飛!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