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職場進階 12 條

職場進階 12 條

首先我必須坦誠地說,這是一篇招聘啟事。它是職場進階的 12 條經驗,也是我招人的 12 個標準。

我是清單的聯合創始人龔瀛琦,也是目前整個清單矩陣的總編輯。4 年半前,清單從微信公眾號做起,給大家介紹有品質的生活用品、科普買買買的知識。現在清單矩陣在微信、抖音等平台,已經擁有了 500 多萬用戶,是生活消費領域的頭部媒體。

在這幾年裡,我大約面試了幾百個應聘者,以編輯為主,最終能留在清單的不超過 1/10。而在約面試前,我們勤勞的 HR 小姐姐幫我篩掉的簡歷,可能還有個 3-5 倍。

我覺得這樣不行,問題首先出在我自己。我想吸納的是百里挑一的有趣靈魂,但我們在各個招聘平台發的職位描述卻千篇一律、毫無亮點。所以,我決定換個方式,向所有關注清單的用戶們,講一講我的招聘標準。

在 4 年前,當時剛做清單沒多久,我寫了一篇《我實習過的 7 個媒體,和我正在找的實習生》,裡面總結了大概 20 條選人標準。當時發出來以後,就有人留言說:你這要求也太高了吧?你實習了那麼多地方才有的這些經驗,憑什麼要求一個在校生現在就具備?

很抱歉,如果你連追求這些目標的願望和信心都沒有,那我相信你永遠也不可能變得優秀。眼高手低可能會被說是不踏實的表現,但如果眼都不高,手又要如何高呢?下面這 12 句話,不管你現在能做到多少,只要你認同、有願意追求它們的信心,你就是我想找的人。

上下級溝通遇到障礙?執行工作時發現實際情況和原定方向不符?對工作的內容不認同?在清單,解決這些問題的通用法則就是:坦誠相待,實事求是。

最近我們在對接一個廣告的過程中,對於廣告主希望強調的產品特性有疑慮,編輯對我說她很困惑,不知道應該如何說服自己去讚美?我在了解了基本情況後決定,這個廣告不接了,而且我們要進一步搞清楚這個問題。

在面試過程中,我經常會問:「你剛剛說的是你真實的想法嗎?」有時候,應聘者會因為過於緊張,或者預設了一個 ta 認為我會更滿意的回答,而沒有說自己真實的想法。但我如果沒有辦法感受到你在面試過程中的真誠,我都不會選擇錄用。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無論你的能力有多強,只要在誠信問題上有過一次違規,公司的態度就是零容忍。

我每次一定會問應聘者的一個問題是:「你為什麼想來我們公司工作?你對於編輯這個職位做什麼事情,目前的想像是怎麼樣的?」 在這個環節,我發現有 80% 的應聘者都沒想清楚。對於動機不強烈也不堅定的候選人,我不相信她能夠在日後的工作中全情投入。

曾經我錄用過一個素質還不錯的女孩,過往有優秀的工作經歷,作品也相對成熟。在工作還不滿一周的時候,她找我談話,說她現在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一直做編輯,還有一家公司給她發了時尚買手的 offer,她問我應不應該去。我向她介紹了這兩種工作的本質差別,也表達了就我對她的了解,實際上她具備的優勢都更適合做編輯的看法。當然,公司最終會尊重她的選擇。

她後來選擇了去做時尚買手。又過了兩周,她給我發微信說,在體驗了那份工作後,她覺得自己還是適合做編輯,想問我能不能回清單。我拒絕了這個請求,而且我並不認為她這次也真的想明白了,只是又遇到了新的困難而已。

選擇沒有對錯,但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就是一個人的態度和能力。

我覺得只要是高中畢業生,就應該具備通順表達信息、清晰組織語言的能力,而決定你能不能寫出一篇好文章的,根本不在文字的技巧上。在清單做編輯,更考驗你能不能發現問題,用邏輯分析問題,具備科學和人文的知識工具來解釋問題,最終以通俗易懂有趣的方式傳遞出去。在這個鏈條里,大部分人不具備的,恰恰是不太容易描述的邏輯思維能力、科學素養和人文關懷。

我自己是復旦政治學系本科、新聞學碩士畢業,在我的學習生涯中,讓我最著迷的是政治哲學,而對我現在的工作幫助最大的是政治科學,比如社會學研究方法。實際上在清單日常的文章里,需要用到大量的化學、物理、生物學知識,以及在實際生活中檢驗知識的能力,只要你擁有解決問題的思維工具,搞清楚這些問題都沒有那麼困難。我相信只要願意去彌補、完善自己在思維方式上的短板,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而讓我感到非常遺憾的是,很多應聘者最終都不認為自己沒有辦法勝任這份工作的原因,是思維能力上的缺陷。總覺得是自己表達得不夠好、寫得不夠出彩,卻始終也不願意跨出這個認知盲區。

在面試者中,有非常多人過去就有新媒體編輯之類的相關經驗,當我問及「為什麼離開上一份工作?」時,有些人會回答:「因為我想寫點我自己想寫的東西。」

我也會繼續問:「那你現在就可以寫啊,自己在家就可以寫,為什麼要來我們公司?」

清單的研究領域是生活消費,作為消費者,很多人都會天然地認為這個領域 ta 很熟悉、很了解,「我買過那麼多東西,總有點經驗吧。」但任何一個領域的專業寫作,都有明確的寫作目的、寫作要求,任何一種職業化的寫作,都不是隨心所欲地放飛。

很多人選擇做編輯的初衷,是感覺自己愛看書、愛寫作,但實際上閱讀的領域、接觸的文章都只停留在網路熱文的水平。乍一看,做編輯是一個門檻很低的事情,是因為大部分人根本就沒走進這扇門。

讓我最為憤怒的應聘者,是在面試前對清單絲毫沒有做過了解的候選人,說不上來讓 ta 印象深刻的文章,甚至概括不清我們做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容。說白了,我覺得這樣子找工作,對自己也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兩年多前有一個姑娘來我們公司面試運營,投的還不是編輯崗,但在面試過程中,我發現她幾乎看過我們所有的內容,說得出來哪些打動過她、幫助過她,是我們忠實的讀者。我希望招的運營,是能夠深刻理解我們內容的人,這樣才有可能做好內容推廣和用戶增長,知道我們的用戶到底在哪裡。這件事當時就給了我非常多的加分,入職後她的表現也一直十分出色,現在她已經做到了清單的運營執行總監。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我一直信奉這一點。在清單,每一個編輯都有自己的專長,電器知識、家居設計、成分研究等,有些編輯是原本對這個領域就感興趣,但有些確實也是來了以後才開始系統的學習。

我始終覺得,現在掌握多少知識並不太要緊,你原本已經有一些知識儲備當然更有競爭力,但這份工作提供的就是一個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最終的結果往往是那些更有學習意願、更想把這件事情做好的編輯,留了下來,也獲得了成長。

在需要採訪的選題中,這個問題就會表現得尤為明顯。有時候需要求證一個學術問題,在短期內沒有辦法通過資料搜集的方式找到答案,那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採訪有可能了解它的人,專家或者行業內人士。有的編輯,聯繫了 3 個人,都沒有得到回復,就告訴我,這個文章我寫不出來。但有的編輯,想盡辦法聯繫了 20 個人,有 3-4 個願意接受她的採訪,還在採訪前做了大量的功課準備,最後發布的稿子,在這個行業里也引起了反響。

你要說她們是能力上的差別嗎?我覺得一定也有,突破的能力、溝通的能力。但更決定性的,是有沒有把這件事一定要做出來的決心。

我常常說不存在所謂的鐵飯碗,如果你試圖找一份安逸的工作,希望從此再也不用擔心被裁員,結果未必如願。公司是有可能不裁你,但卻可能被時代所淘汰,即便是 Nokia、柯達這樣的公司都難逃失敗的命運。而如果你在這些年裡,也沒有學到什麼本領,在殘酷的市場中,不可能再找到一份好工作。

所謂的中年焦慮,往往都有這個前提:當你人到中年,體力不如年輕人,能夠投入工作的時間不如年輕人,工資要的比年輕人還高,萬一你還不具備年輕人所沒有的經驗或能力,那怎麼可能不焦慮呢?但這一切的發生,應該怪誰呢?

我曾經在香港的 TVB 電視台新聞部實習了 3 個月,因為我不會說粵語,沒有辦法獨立做本地新聞,當時帶我的採訪主任就經常讓我去做一些內地或國際新聞的電話採訪。有一次,報道香港記者在敘利亞被抓為人質的事件,我就看著谷歌地圖,把事發點周圍寫了電話的地方一個一個撥過去,能說上話的就聊兩句。大概在打了十幾個電話以後,真的找到了一家中國人開的川菜館,老闆說她之前就一直去給那幾位記者送外賣。我趕緊抓住機會問了一些問題,最後這條普通話採訪的新聞在粵語台播出了。我當時很開心,因為這可能是唯一一個,內地實習生做的新聞在粵語台播出。

很多人在職場中,覺得自己得不到升遷、加薪,是因為老闆沒有給 ta 機會。但事實往往是,機會是自己爭取來的,如果你從不主動去做任何事情,老闆又要如何相信你有能力完成重要的工作呢?抱怨不解決任何問題,做更多的工作也不是為了別人,你學到的、經歷的所有東西都是你自己的,別人拿不走。

回到開頭我說的「眼高手低」的問題,我其實並不覺得它一定不是件好事,如果你連更高的標準都不願意去追求,做事能到 60 分就 ok 了,實際上就是在退步。

尤其在偏創造性的工作中,編輯手冊和規範能說清楚的,只有工作的底線,它提供的不是做好這件事情的最高標準。在工作中表現優異的編輯,往往更關心這個領域發生的所有大事小事或花邊新聞,也更留意其他同類媒體做的選題和策劃,更擅長復盤和反思這個稿子還有什麼可以提高的地方?沒有這些日積月累的努力,就永遠只是一個寫 60 分文章的編輯。

很多人認為,優秀的寫作者好像都是有拖延症的,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

村上春樹,每天早起跑步然後寫作,一年出版一本作品的節奏保持了幾十年。劉震雲也曾說,「寫文章就像做數學題」,很多時候並不是靈光乍現的結果,就是一點一滴構思,準確、細緻、嚴密地寫出來的結果。GQ 總主筆、「GQ報道」的負責人何瑫,在國內特稿領域已經是非常頂尖的作者了,哪怕是幾萬字的稿件,素材的整理非常複雜,他都是按計劃每天寫一部分,從不熬夜。

當然,是有優秀的創作者有拖延症的毛病,最終完成的作品也非常出類拔萃。但就拖延症本身而言,我覺得它並不值得炫耀。當這個問題屢次發生,違反了商業合作中基本的契約精神,影響了團隊協作的正常進程,它就不該被視作一個可以被包容和理解的特質。

邁克爾·舒德森在《發掘新聞》中提出,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新聞客觀,哪怕同在現場經歷一個突發事件,不同的記者捕捉到的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信息,得出不一樣的推論和判斷。柴靜說,「真相是無底洞的那個底」,你選擇什麼樣的事實,構建什麼樣的因果關係,都會造成最終呈現的內容產生不同的含義。你所處的立場,擁有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往往更先決地決定了你寫出來的是什麼。

所以,首先,我比較確定的是,能有緣在一起工作的同事,總體上具有接近的價值觀,這就是所謂的企業文化。在此基礎上,能夠做到尊重事實,不迷信權威,就需要有邏輯的思維方式和嚴謹的寫作態度。

也就是前幾天,我們在選題會上定下來一個選題,想批評某一個產品的效果實際上名不副實,並且認為這篇「黑文」應該能引起比較大的反響。但在編輯進一步研究和寫作的過程中,她發現有一些原有的批評其實站不住腳,又找到了一些更有說服力的理論支撐它的效果,所以沒有辦法按照原定的思路繼續執行,寫完可能也不會是一篇有爆點、帶有話題性和傳播量的文章。但是,我完全同意她調整思路的決定,一切的判斷都應該忠於事實,這實際上又印證了在第一點中提到的「真誠是最大的準則」。

這件事情在早幾年前,我還沒有那麼深的體會,那時候我自己也不過是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人。但做公司越久,就越發現,心智是不是成熟、人格是不是健全,是決定你最終能走多遠的基石。沒有這個,無論是業務知識的鑽研,還是工作能力的拓寬,都會遭遇瓶頸。遇到瓶頸很正常,能不能突破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缺陷,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實際上就是心智的問題了。

榮格說,「人格的自性完善,是一個人一生中面臨的最為艱巨的任務,它需要不斷的約束、持久的韌性、最高的智慧和責任心。」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但在我看來,它就是唯一的路,無論最終它通向哪裡。

符合這 12 條要求的應聘者在哪裡?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必須把它們寫出來,如果你認同並且願意努力追求它們,我誠懇地希望你來找我。

簡歷及作品投遞郵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單 的精彩文章:

比 ZARA 時髦!比 UR 小眾!必買的 4個Ins 平價品牌
女人最值得擁有的配飾單品,40 款推薦附搭配指南

TAG: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