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禮記》:人不學 不知道

《禮記》:人不學 不知道

導讀

《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人生來就需要學習,不學習,怎麼能知道天地萬物的道理、規律呢?怎麼能知道做人處世的道理、規則呢?

南非的國家公園裡離奇地發生了幾起白犀牛死亡事件,警察最初懷疑是偷獵者乾的,可是犀牛頭上最值錢的牛角並未被割去,而它們身上都有被長而尖利的硬物刺透的傷口,還有被踐踏、踩壓過的痕迹。

後來經過對其他白犀牛的跟蹤調查,終於發現了真兇——一群年輕、衝動的公象,它們都是孤兒,行為完全不受約束,殺死白犀牛對它們來說只是好玩。

動物學家指出,大象家庭也有它們的規矩的,這些規矩是由幼象的父母來教導,並提供示範。而這一群小象,父母被人類獵殺,失去學習的對象,於是行為上就出現很大的偏差,把殺戮當作遊戲。

動物尚且需要學習,並且有自己學習的規矩和示範,何況人乎

人剛出生的時候,意識和剛出生的動物沒有什麼本質區別,除了本能,對其他一切都是懵懂無知的。所以需要學習,需要父母來教會他一些最基本的東西。所以說家庭是人生教育的第一站,「養不教,父之過。」

有一出生就知道關於人的這些知識和技能,而不需要學習培養的嗎?恐怕沒有。

古今中外有不少關於「狼孩」的故事。這些孩子因為從小遠離了人類社會,所以長大後根本不會說人類的語言,不會像人類一樣走路。因為從小生活在狼群中,長期受到狼的習性熏陶,所以進食、走路、聲音都是模仿狼,和狼相似。

性相近,習相遠。」人先天具有的本性是相近的,而後天習染積久養成的習性,卻是互相之間差異甚大。人是群居生活的,成年之後的獨居或許能保留人的習性,但是如果從小就離群索居,是不可能獲得人類社會的習性的。

人到了上學的年齡,進入學校,需要老師來教會他更多的知識,學校是人生教育的第二站。「教不嚴,師之惰。」

在家庭和學校學到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除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人更多的是需要自我教育。自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學習方式

人要通過自學,真正學到東西,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首先應該意識到自己需要學習,需要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如果根本意識不到的話,又怎麼會有學習的動力呢?

《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柏拉圖說:「不知道自己無知,乃是雙倍的無知。」

其次,自學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見解。對前人積累的知識,一方面要有理解能力,對這些知識的正確與否,能夠獨立地判斷,分清精華與糟粕。對於該學習的,要能夠吸收消化掉。

另一方面要有創見能力。對前人留下的知識,根據自己經歷和處境,能夠結合實際指導行為,有所運用;能夠有新的認識和感悟,有所發展

既然學習如此重要,我們怎能停止學習的腳步呢?既然追求學習要有收穫,我們怎能放棄對所學內容的實踐和思考呢?

所以唐代詩人孟郊寫到:「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萬事須已運,他得非我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幽夢影》:人不可有傲心,但不可無傲骨
己亥小豬有話說:十二生肖輪流轉 今年到我小豬家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