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評論刺殺秦王的荊軻,是英雄還是狗熊,你以為呢?

如何評論刺殺秦王的荊軻,是英雄還是狗熊,你以為呢?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這一句詩詞可謂流傳千古,歷來都被人稱道,對於刺殺秦王的荊軻,後人不可謂不熟悉,那麼如何評價荊軻,他究竟是刺殺的英雄還是阻礙歷史潮流的反動派,這一點古往今來一直都沒有統一的說法。

說荊軻是英雄的,大都從兩點出發,一是他的忠誠,就是對燕國太子丹的報恩,二是他的勇猛,敢於以身犯險,明知必死無疑還是迎難而上。當時的天下,趙國和魏國已經被秦王嬴政滅掉了,而彈丸小國燕國又被秦國軍隊大兵壓境,處在這種亡國滅種的緊要關頭,太子丹對荊軻,可以說是送車送馬,送金送銀,一會田宅,一會美女的,只求荊軻能夠早點上路,對秦王實行斬首行動,以此來解除燕國的危機。荊軻倒也勇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棄自己的安危於不顧,毅然決然的出走秦國,在秦宮殿,圖窮而匕首現,差點沒宰了秦王嬴政,可惜運氣不好,沒能成功,死在了秦國。

但他的這份勇敢,這份視死如歸的氣概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說荊軻是狗熊的,無非說他不識時務。當時秦國的實力最強,趙魏已亡,燕國勢如羸卵,而楚國、韓國和齊國,要麼君王昏庸,要麼早就被秦國消耗的軟弱可欺,根本就不可能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再加上當時民心思定,沒有哪個國家的老百姓願意一直生活在動蕩不安之中,荊軻的行為無疑是違逆民心,簡直就是反動分子。另外一點,荊軻置自己親友安危於不顧,他死是一種必然,可是他的親人和朋友卻要因為他的刺殺行為而受到牽連。要知道,秦始皇統一後,全國通緝荊軻的親戚朋友,可以說沒有人能逃脫虎口,保全性命,而這些都是拜荊軻所賜。

其實,我們後人讀史,有很多時候也不能全部否定一個人和全部肯定一個人,而應該用辯證的歷史唯物主義來看待。對於荊軻刺秦王這件事既有他的合理性,也有考慮不足的地方。荊軻並不是燕國人,而是一位遊俠,客居燕國,太子丹知道他的高超武功和勇猛膽識,才一味地高薪雇凶,荊軻根本就不好選擇,他自己也不是什麼清廉的人,對於寶馬雕鞍這些東西是需要的,但是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手軟,再加上自己名氣和名聲,闖蕩江湖總不能丟了名聲,所以也想做那麼件大事。

現在看來荊軻更多的應該就是太子丹的雇凶,或者說是僱傭軍,僱主拿出來高薪,高到讓人拒絕不了,再加上荊軻本人也有揚名立萬,彪炳史冊的思想,所以才應承和實施了「刺殺秦王」的活動。我猜,荊軻應該只是一個遊俠,遊俠的格局不可能大到什麼為國為民,否則的話,他就入伍去當將軍了,遊俠更看重的應該是名聲,尤其在那個時代,遊俠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總而言之吧,義字當頭,名聲比命更重要,就因為這些,荊軻這才選擇了慷慨赴死。

不管是勇猛無比,還是違逆潮流,誇他是英雄也好,罵他是狗熊也罷,斯人已逝,留下的只能是後人無限的傳說,他的故事一直都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感謝司馬遷的如椽大筆,給後人留下這麼精彩的記錄,帶給我們無盡的評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學生仵三源 的精彩文章:

鯀死後眼睛是睜著的,可謂死不瞑目,這是為什麼呢

TAG:文史學生仵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