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代逍遙王,生活很講究,陵墓出土的器物一個比一個精緻

漢代逍遙王,生活很講究,陵墓出土的器物一個比一個精緻

文 |周冉 供圖|河北博物院 國家博物館

2018年,為紀念滿城漢墓發掘50周年,河北省博物院將來自陵山的149套722件文物,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2件一級文物,彙集一堂展出,堪稱盛況。

漢代逍遙王,生活很講究,陵墓出土的器物一個比一個精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為河北省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很多人慕名而去只為一睹那位漢代宮娥的容顏。長信宮燈發現於竇綰墓後室門道內口西側,原本只是一堆散落的構件,經考古人員拼接後恢復成現在的模樣。它的燈盤可以旋轉,燈罩可以開合,可以調節亮度和照明方向,燭火冒出的廢煙順著燈道進入燈體也就是宮女身體部位的內部,聚攏而不擴散,不污染室內環境。漢代燈的燃料是動植物油脂,燃料燃盡沒有煙灰顆粒,通過導煙管即可解決污染問題。

考古學家依據燈上銘文「長信尚浴」,為其命名,以銘文「今內者卧」「陽信家」,推測這盞燈原本應是陽信長公主進獻給竇太后,太后將又將它賜給中山王之妻竇綰。雖然沒有長信宮燈,但展覽中所見的青銅燈具,可謂五花八門。

劉勝墓出土的銅爐型燈,運作原理和長信宮燈類似,它由三足空心爐、燈盤、燈罩、燈蓋和煙道組成,燈芯點燃後,煙霧順著管狀煙道進入爐腹,爐內盛水促使煙下沉吸收,保證室內清潔。

漢代逍遙王,生活很講究,陵墓出土的器物一個比一個精緻

豹形銅鎮,錯金銀銅器,高3.5厘米,長5.9厘米,現藏河北博物院

《說文》中載「羊,祥也」。漢代人以羊為吉祥寓意。展覽中的一盞銅羊形燈,出自劉勝墓側室。這是一隻昂首圈卧、目光炯炯的綿羊。腹部中空用來儲存燈油,把羊背掀開,翻轉置於羊頭頂上作燈盤,燈盤設計了導流槽,放置燈捻。夜間使用時,一隻乖巧的小羊頭頂星星油火,是整間屋子的焦點,白日大亮後,燈盤被當作脊背扣回原處,置於桌邊,恢復成一隻肅穆莊嚴的吉祥擺設,方便收納。這件羊型燈,與1982年陝西省鳳翔縣出土的一件鎏金青銅羊形燈在造型和尺寸方面幾乎完全相同。

王后竇綰的隨葬燈具,則更顯女性小心思。與沉穩大氣的羊形比起來,這盞銅朱雀燈勝在玲瓏精巧。朱雀做展翅欲飛狀,腳踏盤龍為底座,口銜圓環為盛放燈油的器皿。環形燈盤分為三格,可同時燃燒三支燭火。這支燈造型更講究美感,不是四平八穩的,如果燈盤負重過大,似有跌倒的危險。經過鑒定,這支燈盞整體用料含鉛量佔17%,鉛的密度更大,燈身穩定性得以保證,美感與實用性並舉。

古人用熏爐燃香以驅趕蟲害,祛除濕穢,潔凈空氣。漢代王公貴族迷戀各種香料,《漢宮典制》規定上朝必須佩香。對於劉勝夫婦這樣講究格調的貴族,自然不能少了香薰器物。早期熏香所用的香料為禾本科的茅香,時稱薰草或蕙草。與薰草配合的熏香器具是爐身很淺的豆式熏爐,香料直接燃燒散發馨香。展覽中有一件來自竇綰墓豆式鎏金銅熏爐,通體鎏金,紐蓋上鏤雕有三條螭龍,這樣華麗精緻的物件,應該是中央下轄的官府作坊出品,再頒賜給各諸侯王等高級貴族使用。

漢代逍遙王,生活很講究,陵墓出土的器物一個比一個精緻

錯金博山爐

西漢中期,南海乃至遠西的龍腦、蘇合等樹脂類香料傳入中土,芬芳遠勝於茅香。它的熏香方式大有不同,不能直接燃燒,而須在下面放炭火,對熏香器的要求也隨之變化,著名的博山爐應運而生。梁吳均有詩「博山爐中百合香,鬱金蘇合及都梁」。博山爐與豆式爐相比,爐腹更深,爐蓋成聳立的山尖,山巒重疊處是細小的出煙孔,這種形制用作焚燃異域香料最為合適,所謂「掩華終不發,含熏未肯然」,正是形容它發煙舒緩。

劉勝墓與竇綰墓隨葬了大量的熏香用具,以劉勝墓中的錯金博山爐最為精緻。錯金博山爐通高26厘米,爐身與爐蓋之間是子母扣,爐座與爐盤間用鐵釘鉚合,上半部用透雕工藝做出三龍騰出波濤翻滾的水面,通體用金絲和金片錯出舒展的雲氣紋,爐蓋順著山勢鏤空。細看之下,山巒間有神獸出沒,虎豹奔走,猴子探頭,獵人正扛弓弩行走,自然景觀與生物動態融為一體,令人拍案叫絕。而展覽中的另一件,來自竇綰墓的鎏銀博山爐,雖不如前者流光溢彩,卻在設計上更勝一籌,底座設計為大力士騎獸造型,蹲坐手托香爐,同時昂首仰望,似乎還咧嘴大笑。

展覽中的各種生活小物件,都體現了墓主人夫婦奢華講究的生活格調。來自竇綰墓有一件朱雀銜環杯,高11.2厘米,寬9.5厘米,朱雀昂首翹尾展翅欲飛,鳥喙銜一活動的玉環,朱雀立在伏獸背上,展開的雙翅下是相連的高足豆形杯。朱雀的腹部、杯的外表都鑲嵌有多顆綠松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世紀城堡的剋星終於出現,四種火炮為歐洲軍隊帶來無限信心
條頓騎士團的崛起,靠的是這個超級商業集團貢獻的金幣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