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600年的古村,曾經繁榮發達,現在變成當地特色建築!

600年的古村,曾經繁榮發達,現在變成當地特色建築!

600年的古村,曾經繁榮發達,現在變成當地特色建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數百年歷史的古村落,雖已不復當年盛況,卻依稀可見當年繁榮

建水的團山村作為一個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一直享有盛名,村落中大部分都是張姓族人,當地民風淳樸且景色宜人,保存完好的那些古風建築對遊人有著很大吸引力,雖然之前小編一直很想到那裡去有理,可是卻因為種種原因,將這個計劃推遲了很多。有人說團山村就是一本活著的歷史書,當地的古建築,生活在這裡的村民都在向外界訴說這這個地方的興衰和變化,這裡的很多老房子都是木結構建造,雖然經過了數百年的歷史,可是這些木結構房子卻依舊堅固,單單是這一點就已經很了不得了。根據歷史上的記載可以得知,這裡最早只是彝族的聚集地,張氏也是後面才從江西搬過來的,所以團山村的建築風格就融合了兩個民族的長處,木架結構是它的主體,「間」則是房間的一處單位,三個房間就可以被稱為「坊」,這個房間中中間這個可以享受到陽光的照耀,另外兩個是暗間,所以這裡被稱為「三坊一照壁」,另外會有人使用四方合圍,在交界的地方留出來一個小天井,也被人稱為「四合五天井」,這也就是四合院,當地的大戶人家會選擇將「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結合起來修建在自己的房子中。

600年的古村,曾經繁榮發達,現在變成當地特色建築!

當地的門樓,屋脊四周都是翹起來的,看起來很生動,就像一個展翅高飛的鳥一樣,它的門窗和木雕都有著很精美的雕刻,院落里也種上了很多花花草草,形成了一個非常安靜祥和的生活環境,這也是很罕見的一點,雖然當地有不少古民居建築,可是執牛者還是張家花園,這張家的故事,也是一個傳說,當地百姓無不對這個家族豎起大拇指,當年有很多張氏族人外出淘金,在他們發達以後回來就修建了很多豪華的宅邸,這張家花園就是這裡面最大最豪華的一處,雖然其他的張家族人也修建了自己的宅邸,但比起張家花園還是要差了一些。

600年的古村,曾經繁榮發達,現在變成當地特色建築!

這些張家人不僅僅修建了很豪華的府邸,而且他們還有著很好的經商頭腦,在光緒年間,他們開設了一個僅僅輸給了臨安首富的大商號,尤其是團山村門口那一段鐵路也是他們所修建,可謂是一時風光無兩,可惜時局動蕩,商場如戰場也不是什麼說著玩玩兒的,因為他們商號在香港的受到衝擊被迫關閉,有債主抓住了時機過來向張家追索債款,張家也只能夠宣告破產,就算是曾經當地最有名望的大家族,張家卻沒能夠延續下來自己的輝煌,單是這一點就讓很多人唏噓不已,財富並不是恆久不變的,始終不變的只有人的風骨。

600年的古村,曾經繁榮發達,現在變成當地特色建築!

根據當地人說,之所以現在這些古建築至今都能夠有妥善的維護,那是因為仍有不少張氏族人居住,曾經的張氏族人並沒有離開這個生自己養自己的地方,哪怕他們的生活已經不比祖上富裕,可他們仍舊在為生活而奔波,隨著現在團山村被開闢為一個旅遊景點,這裡彷彿也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曾經在這裡居住的那些村民也可以從中找到商機,他們在住宅門口支個小攤兒,賣賣物件。就算遊客只是詢問他們也會很淳樸的露出笑容,在我看來,可能他們對金錢並沒有什麼慾望,他們的生活狀態頗有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感,像這樣的生活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閑來無事,打個小盹兒,多麼愜意呀!

600年的古村,曾經繁榮發達,現在變成當地特色建築!

團山村代表了兩個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它有著很多遺留下來的歷史古迹,而且都保留的很好,這個古老的村落也是屬於旅遊大省雲南的,其實在現在看來這裡已經算是一個古建築博物館,又有多少人能夠想到在這裡能有這麼多經歷了600多年風風雨雨的古建築民居被保留的這麼好,這些放在少數民族那些邊緣地區都是一個很罕見的事情啊,因此,在這種比較之下就能夠看出來團山村的風貌被保存的這麼好是多麼難得。

600年的古村,曾經繁榮發達,現在變成當地特色建築!

關於這些建築之所以能夠被妥當地保留至今。有專家認為是因為它們依山而建,地勢高,而且它們的用材都很考究,做工極為考究,世世代代都有人居住在這裡,所以就算當地的房屋經過了很多年的風吹日晒,可是它卻依舊屹立不倒,團山村的張姓族人,現在仍有很多居住此處,可這裡卻並不像其它的旅遊景點那樣熱鬧,它反而有些冷清,它只有一些普通村落的安詳之感,不顯山不露水,卻始終,默默的記錄了數百年的歷史變遷。

600年的古村,曾經繁榮發達,現在變成當地特色建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