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俯瞰江蘇大地、書寫三萬英尺高空的浪漫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俯瞰江蘇大地、書寫三萬英尺高空的浪漫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俯瞰江蘇大地、書寫三萬英尺高空的浪漫

導讀:我們每天都在這片土地上奔波行走,而如果真的可以「離開地球表面」,我們將擁有如何的視野和格局。《航拍中國》第二季再出發,用創新視角重新審視熟悉家園。

文 | 龍果

「你見過什麼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輪轉的天地,還是冰與火演奏的樂章?……」伴隨熟悉的開場白,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二季再度開啟空中旅行,以俯瞰中國大地的創新視角,突顯對祖國大地的熱愛。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俯瞰江蘇大地、書寫三萬英尺高空的浪漫

自3月3日起,影片已經和觀眾完成了浙江、甘肅、內蒙古、廣東、四川、福建的俯瞰之行,在天南海北、風情各異的不斷切換中,觀眾為祖國的大美山河感到震撼。3月9日,《航拍中國》第二季飛抵平坦低闊的江蘇,進行收官之旅。從空間的維度來看,江蘇省擁有全國最低平的地勢和豐富的水源,以此形成了獨到的自然景象與人文風情;從時間的維度來看,影片從晝夜交替、四季輪轉、追古爍今的角度,為眼前的景色賦予歷史的積澱。結合既有特色,打磨影像質感,在這片魚米之鄉,《航拍中國》第二季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從外在向內涵

立體描繪江蘇的「詩和遠方」

江蘇,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並不陌生,而《航拍中國》對於自然風光展示的創新在於抽離地面微小的細節,高空中的景別讓線條放大;騰空的距離越高,觀眾越能看到更立體的遠方。所謂「站得高,望的遠」,在千萬年海蝕的作用下,秦山島的形狀像一條吐著泡泡的娃娃魚,而秦山島還有一條從海水中連接陸地的小路在潮汐的作用下時隱時現,被譽為「神路」。影片將如此的大景別放置到航拍器當中,觀眾不再需要從平視的視角中對海中遙遠的島嶼進行腦補和想像。所謂「太湖熟,天下足」,沼澤上堆垛而成的剁田本是依地勢而建的小塊耕地,而俯瞰大地時原來的沼澤之中卻連成一片生機盎然的翠綠,強烈的色彩給人震撼的視覺衝擊。《航拍中國》為觀眾帶來的全新觀景體驗的同時,也令人感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千百年來農民耕種生存的智慧。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俯瞰江蘇大地、書寫三萬英尺高空的浪漫

秦山島

人們追尋的不只有「遠方的田野」,還有在山水之間的「讚頌千篇」。從深層涵義而言,《航拍中國》絕不只是一部獵奇的風光展示片,而是從自然風光到人文風情,立體的展現這片土地的內涵、文化和魅力。影片飛躍江蘇的山水之間,也捕捉到了其中特色的蘇韻文化,自然與人文交織,更闡釋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的獨到。江南美景山水秀麗、悠然自得,濃縮成著名的蘇州園林的設計初衷,在喧鬧之中營造出山水田園的豐富空間,移步換景間將古代的建築藝術之美以及古人對山水和家園的品味情懷體現的淋漓盡致。在豐富的水系滋養的土地之上,人們依水而建出灰瓦白牆的江南水鎮,周庄古鎮至今依舊延續著「小橋流水人家」的世外桃源,在此環境之中孕育出了崑曲這一藝術瑰寶,至今依舊婉轉傳唱著江南的優雅腔調。秦淮河水靜靜流淌了千年,看歷史變遷,匯聚成如今的文教中心。《航拍中國》一路飛行,看自然和人文不斷交融,景色的轉換看似雜亂無序,但卻是這片土地最真實的百態。自然恩賜給人類以生存環境,江蘇獨特一份濕潤和優美,在此之上的秦淮文化同樣優雅自在。影像由表及裡,捕捉著人與自然的相處,把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交融描摹,讓影像的呈現變得更加立體、有層次。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俯瞰江蘇大地、書寫三萬英尺高空的浪漫

楓橋

由現代化看歷史積澱

深度追尋往昔的穿越之旅

影像的特質在於可以在鏡頭的切換之間體現時間的流淌,《航拍中國》同樣以時間流逝建立敘事軸線,景色並不拘泥於某一時刻的靜止,而是在日夜交替、季節變換當中尋找時間印記與歷史記憶。當影像呈現到楓橋邊的寒山寺,鏡頭從白晝變換為少有的夜景,應和著1400年前唐朝落第的書生張繼寫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別樣詩情的那個夜晚,時光交錯,讓人感同身受。當行程飛到六朝古都南京時,鏡頭切換為冬天的雪景,雪中的一切似乎回到了古時的金陵,而當陽光普照之時,這裡又變成了車水馬龍的南京,影片結尾的鏡頭定格在南京長江大橋之上,大橋穿越著滔滔江水,車輛穿梭出現代化的活力,與之相應的九座長江大橋,都奔流不息的為江蘇的發展貢獻動能,這座古城在一切古香古色之上渲染著現代化的氣息。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俯瞰江蘇大地、書寫三萬英尺高空的浪漫

江蘇大劇院

在同樣的空間之上,順著時間軸展開聯想,過去和現在不斷交融碰撞,歷史的發展進程就此復盤。例如,啟東在千百年前還是一片汪洋,隨著泥沙沉澱形成沉積平原,「啟吾東疆」之名就此而來;而今天的啟東是發達的航運重鎮,大批現代化的集裝箱在碼頭裝船出海。再例如,京杭大運河承載著巍巍華夏悠久的歷史,而今天淮安的水利樞紐工程實現了京杭大運河與淮河入海水道的立體交匯,這是兩個相隔2000年的新老工程的交匯與握手。在同一空間之上的古今對比,突顯出時間的不斷流逝的縱深感。而在千百年歲月流逝之中,人類的智慧與努力的印記被深深烙下,沖刷不散。在觀賞風景之上,紀錄片融入了歷史的質感,在現代與舊時的對比之中,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為繁衍生存的努力奮鬥一點點改寫成這片土地如今的容貌,發展的腳步永不停歇。空中旅行為觀眾展現的不僅僅是某一時刻的景色,更像是一場穿越之旅,千百年轉瞬即逝,而江蘇人為這片熱土留下的歷史的積澱與寶藏永恆。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俯瞰江蘇大地、書寫三萬英尺高空的浪漫

秦淮河

自壯美景色到愛國情懷

不著一墨書就愛國禮讚

《航拍中國》以空中旅行的形式飛躍天南地北,為了記錄美景,也為讓觀眾觸景生情。全片並沒有使用生硬的宣教,也沒有刻意的拔高意義,而是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主旋律的概念融入到神州大地的景色之中。大音希聲,《航拍中國》系列紀錄片被稱為「寫給祖國大地的情書」,力圖打造一曲蕩氣迴腸的愛國禮讚。但愛國始終不是口號,所有的正能量需要找到「接地氣」的載體形式。國家發展的大政方針和累累碩果本就來源於百姓生活現狀,影像的作用在於以第三人視角將兩者的相互呼應進行客觀呈現,在河川山林之間,在生活的柴米油鹽之中,突顯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和正能量。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俯瞰江蘇大地、書寫三萬英尺高空的浪漫

溧陽抽水蓄能電站

深挖影片的每一處發展之景,我們可以看到:飛躍在江蘇的濕地山間,珍稀動物丹頂鶴和麋鹿擁有可以安逸棲居的保護區作為家園,繁衍生息之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以紀錄影像的形式突顯,「金山銀山比不過綠水青山」的信念浮現在山川河流之上。此番飛行記錄了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盛況、彝族火把節的鼎沸熱鬧、瑤族祭祀盤王盛會的古老傳統,多民族文化求同存異的共生包容匯聚出中華文明的璀璨;同時古時邊塞的甘肅敦煌,璀璨的壁畫留存至今保留著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印記,文化交流共生自古有之,正是這樣的傳承與包容,才塑造了今天文化自信的大國氣派,激蕩著觀眾的民族自豪感。福建泉州站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記錄著封閉的落後和開放的繁榮,正山小種的茶葉保留著原始的味道追溯著茶馬古道的古代貿易之路,突顯著當前改革開放的騰飛之景,講述著「一帶一路」的輝煌歷史和現實呼喚。

《航拍中國》第二季收官,俯瞰江蘇大地、書寫三萬英尺高空的浪漫

興化垛田

紀錄片對「愛國情懷」的呼籲未著一字,但每一幀畫面都是華夏大地令人動容的美麗景色、厚重文化、悠久歷史、飛速發展、開放包容的主旋律之作。影片在多頻道的熱播適值全國兩會的召開,影片描繪的美麗景象,與兩會對於生態文明和「大眾旅遊時代」等方面的關注熱點相吻合,《航拍中國》第二季引發各類媒體平台的聚焦。其中,人民日報微博發布的#從天際傳來的畫卷#等話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激起觀眾情感的共鳴,我們對這片土地最深沉的熱愛就隱藏在天地之間,在飛行之中俯瞰這片土地的神奇並為之動容,愛國情懷便悄無生息的激蕩在蔚藍的晴空之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