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區分搨本摹本和拓本

如何區分搨本摹本和拓本

如何區分搨本摹本和拓本

碑拓源於唐朝,發展於宋元明清。在沒有高科技手段前,碑拓技術一直是一門傳統的保存與流傳珍貴書法作品的重要手段。我們現在所說的「拓本」和「搨本」都屬於名作書跡的複製本,實際上這也是兩種不同的複製方法。

「搨」即「摹揭」,是將宣紙或絹等材料覆在真跡上進行複製。「搨本」又分為直接臨摹和先雙鉤後填實兩種,臨摹到的複製品被稱為「摹寫本」。

摹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像描紅那樣一筆過照著原帖寫,第二種是用細線鉤出點畫的輪廓,稱為雙鉤法。然後在點畫的輪廓中間填上墨色,稱為「廊填」。填色要照顧到原來筆跡的深淺濃淡,日本專家研究,唐代填色原來是一絲一絲加上去的,功夫非常細緻。這種摹本就是「雙鉤廊填硬黃本」。摹寫好以後,就多了一個副本,這就是摹本。著名的「神龍本」《蘭亭序》就是「雙鉤填廓本」。

如何區分搨本摹本和拓本

褚遂良臨摹《蘭亭序》(局部)

「摹搨」進行的重要條件是「透明」,在暗室中依窗映日(透光)鉤摹,得到的摹本被稱為「響搨本」。

由於摹搨是直接覆在真跡上進行複製,因此出來的效果幾乎以假亂真,所以又被稱為「下真跡一等」。唐太宗將複製《蘭亭序》的任務交給了馮承素,可見他精湛的摹搨手藝。除了馮承素以外,唐代還出了很多摹搨技術精湛的名家如趙模、諸葛貞、韓道政等。

如何區分搨本摹本和拓本

神龍本《蘭亭序》局部

「拓本」是用宣紙和墨在金石或其他刻物上進行椎拓所得。它是從實物上蟬蛻下來的,因此又稱為「蛻本」或「脫本」,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椎拓」。方法如下:先用水蠟或白芨(一種中藥)水塗在刻物上,再上紙並用椎打平,使紙能平服地緊貼在刻物,然後用拓包蘸墨在紙上拓取,打紙時可以墊上毛氈防止紙破。

拓片完成後,為了防止霉蛀,又需在其表面再塗上一層蠟,因此椎拓又被稱為「氈蠟」。

如何區分搨本摹本和拓本

推拓時上紙

如何區分搨本摹本和拓本

上紙推平

如何區分搨本摹本和拓本

推拓時所需拓包、墨桶

據《隋書·經籍志》記載,梁朝時已有椎拓的方法,但無存世實物,現存世最早的拓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溫泉銘》,清末在敦煌石室中發現的,其後有「永徽六年」的唐人墨跡,可以斷定為唐朝初年的拓本。

如何區分搨本摹本和拓本

唐太宗《溫泉銘》拓本(局部)現藏於巴黎國立圖書館

椎拓的技法主要有撲拓和擦拓兩種,撲拓是用拓包蘸墨直接在拓紙上扑打,擦拓就是將拓包蘸墨在拓紙上,一擦而過,擦拓速度較快,由於撲拓多在垂直方向用力,適合椎拓表面凹凸不平或者小的器物,擦拓適宜椎拓表面比較平坦的器物。

拓本本身也是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因刻物有毀傷風化等變化,因此早期或石刻原物已佚的拓本,就顯得非常珍貴,黃庭堅就曾有「孔廟虞書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之語。

如何區分搨本摹本和拓本

拓包沾墨拓取

如何區分搨本摹本和拓本

揭紙

宋元以前所謂的「搨本」是專指「摹搨」而言,即「摹寫本」和「雙鉤填廓本」。在宋元以後,「搨」、「拓」二字常常混同,因此就將「摹寫本」和「雙鉤填廓本」,統稱為「摹本」,以與「拓本」有所區別,由於「椎拓」比「摹搨」簡便易行,加之宋元以後刻帖盛行,世人因此多用「椎拓」,而「摹搨」就少用了。

如何區分搨本摹本和拓本

拓本效果圖

拓本的名目很多,按其藝術和學術價值而論有:原石已佚且存世僅一本的拓本,被稱為「孤本」,僅存世數本的拓本被稱為「珍本」,損泐較少的早期拓本被稱為「初拓本」。某某字未損的拓本被稱為「某某字未損本」。出土時初拓的拓本,被稱為「出土初拓本」這些均被稱為「善本」。

按其所用的紙墨等材料及拓法的不同又有:

如宋代拓帖多用麻布紋紙,為防止木版皸裂又在上面膠上一層麻布,這樣的拓本被稱為「隔麻拓本」。康、乾年間常用桃花紙。

以烏黑光亮的油煙墨拓帖這樣的拓本被稱為「烏金拓」。清初用白連史紙,用墨極淡,這樣的拓本被稱為「災紗拓本」。

用墨極淡如蟬的羽翼,這樣的拓本被稱為「蟬翼拓」。用墨黝黑濃重的拓本被稱為「濃墨本」。用淡墨擦拓得到的拓本,被稱為「淡墨本」。另外,還有用退筆仿造的拓本,被稱為「穎拓本」,用色蠟塗擦而成的拓本,被稱為「蠟拓本」。

按其出處及來歷又有:像《淳化閣帖》《大觀帖》《三希堂帖》

這些宮內所刻並且拓賜給大臣的拓本,被稱為「賜本」,在宋代曾設立榷場與金進行貿易往來,此時流行的比較粗率的拓本,被稱為「榷場本」。

······

由於拓本所具有的文化及經濟價值,歷來作偽者也很多,比如原物已毀壞或已失傳,而進行重刻的叫做「重刻本」。原物尚在,但因為年代久遠而模糊或者缺損,後人依舊拓重刻的叫做「翻刻本」。作偽者為了騙取人們的信任,根據資料杜撰成文,妄自書刻的叫做「偽刻本」,此外還有嵌蠟填補,染色充舊,題跋作偽等多種手法。

另外按時代分則有「唐拓」、「宋拓」、「元拓」、「明拓」、「清拓」等。按地域分則有「陝拓」、「蜀拓」、「閩拓」、「滇拓」等。

「摹搨」的複製對象多為墨跡而「椎拓」的複製對象多是石刻及其他材質,加之其製作的方式也不相同,因此「拓本」和「搨本」的再現效果,也有所區別。

在複印技術尚未發明之前,它們都不失為保留和傳播書畫藝術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今天我們在欣賞和學習前人藝術的同時,也應感謝古人所創造的複製方法。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乾隆欽定醫書之大成《御纂醫宗金鑒》
梁啟超力薦書:《荀子》《韓非子》《左傳》《漢書》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