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聲勢浩大的義和團,為何一場戰鬥之後就迅速消亡?

聲勢浩大的義和團,為何一場戰鬥之後就迅速消亡?

義和團崛起的背景,主要是受了天災,人民極端貧困,流民增多;還有就是西方傳教士大量進入中國,利用權勢欺壓當地人,拳民們打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鼎盛時期,直隸境內全民皆是義和團成員,並且受到慈禧、端王等朝廷主要人物的支持。可是八國聯軍侵華一戰,義和團迅速消亡。這得從義和團的組織形式說起。

聲勢浩大的義和團,為何一場戰鬥之後就迅速消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義和團是沒有統一組織的。在基層,比如一個村子,本來是沒有義和團的,如果開拳就叫「設場」,這個組織就叫「拳場」,後來進入北京,「場」又改為「壇」,「設場」就叫「開壇」。開壇很簡單,在唱戲或者廟會上進行宣傳造勢,到了確定的日子就可開壇。

開壇那天,會有一位「大師兄」,表演一套拳法,再從本村物色兩位武功高、威望高的人分別當「大師兄」「二師兄」,一番客套抱拳的簡單儀式,「開壇」就完成了。一村就是一壇,大一點的村莊還有分壇,壇的上級單位是「總壇」,但是「總壇」太多了,「總壇」之上就沒有統一組織了。各大大小小的總壇在級別上、地位上是平行的,可以相互幫忙,但互不隸屬。

聲勢浩大的義和團,為何一場戰鬥之後就迅速消亡?

在這種組織模式下,各個總壇的義和團是沒有凝聚力的,也沒有統一的目標、綱領。村裡開壇了,只能證明可以「反教滅洋」了。一個壇的實力太小,如果打架打不過,可以邀請其他「壇」來幫忙,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向兄弟「壇」發帖,邀請他們某月某日過來幫忙打架;另外一種是在集市、交通要道等地張貼「小廣告」,兄弟「壇」看到了會揭帖,到某月某日在固定地點「反教滅洋」。跨區作戰的弟兄們需要自帶武器、自備糧草。

聲勢浩大的義和團,為何一場戰鬥之後就迅速消亡?

各「壇」互幫互助是義務勞動,不用管飯,大家合作次數多了,相互熟悉了,就推舉威望最高的「大師兄」做臨時領導人,這就是更大一點的「壇」,漸漸地有了統一管理、集體食宿。

眾籌的糧食吃完了、「反教滅洋」任務沒完成怎麼辦呢?「大師兄」要想辦法籌辦糧草。主要是要求當地富戶「捐贈」,「大師兄」寫個條子,指明某戶應出糧食多少斤,拳民們拿著這張條子去收糧,富戶還不敢不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州歷史 的精彩文章:

甲午戰後日本佔領台灣,出兵數是甲午戰爭的八倍
慈禧成功的秘訣,如今的女孩子都會

TAG:九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