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立群:通城「八百壯士名錄」尋訪記

馮立群:通城「八百壯士名錄」尋訪記

導讀

1937年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保衛四行倉庫的英勇事迹,極大地激發和鼓舞了全民抗戰的鬥志。毛澤東親自為之題詞:「八百壯士民族革命典型」。2014年8月29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謝晉元等八百壯士」名列其中。

國家一級文物「謝團長紀念像章」,通城縣共發現3枚,1枚現藏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1枚收藏於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1枚由壯士遺屬保存

文物捐贈證書

「八百壯士」聞名天下,但很少人知道,他們大多為湖北人,過半來自鄂東南的通城縣。而這段往事,在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連通城人自己都不知道。

1980年初,通城縣修志人員在收集軍事類資料時,從通城檔案館國民政府通城縣參議會編寫的通城縣抗戰史料中,發現了一份《參加上海四行孤軍通城四十九壯士合傳》。隨後,他們查閱了相關史料,發現這份名單很不全面,當時通城保安大隊的兩個中隊200多人奉命調往淞滬前線,並整體編入國民黨88師524團一營,而留下來的名單中,卻僅有49人。

民國檔案《參加上海四行孤軍通城四十九壯士合傳》

修志人員根據名單和有關線索調查走訪了樊城、周福、盧鴻信等部分健在壯士,留下了部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通城壯士名單增加到58人。

1991年咸寧師專(今湖北科技學院)歷史系丁一教授看到此文後,與輔導員定光平帶6名學生來到通城,對「八百壯士」作了為期10天的調査。通過他們的努力,通城壯士名單增加到74人。通過調查考證,丁一認為,「八百壯士」實為420人,其中,通城保安團有200餘人奔赴淞滬,參與四行保衛戰。隨後,丁一教授根據調研採訪成果,對有關史料加以梳理,陸續發表了《通城保安大隊·八百壯士·孤軍營·其後行蹤》等論文,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通城「八百壯士」的關注。

1991年丁一教授(右)與壯士盧鴻信(左)合影

1995年6月,中央電視台上榜記者冀惠彥壯士萬連卿進行專訪。7月9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在「抗日將士談抗戰」節目中播放採訪實況。

通城縣檔案館保存的珍貴檔案:1947年樊城履歷表

通城縣檔案館保存的部分「八百壯士檔案」

2014年4月,通城縣委、縣政府決定由史志檔案局(縣檔案局、方誌局、黨史辦合署後簡稱)牽頭,再次發掘「八百壯士」歷史文化資源。通城史志檔案局在一年的時間裡,通過大量的走訪調查,多方徵集資料,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是此次發掘工作,新發現了一批重要的「八百壯士」檔案史料,根據發掘成果,編纂出版了《家國忠魂》、拍攝了電視專題片《通城與八百壯士》;二是通城縣通過此次「八百壯士」發掘工作,與上海方面結下深厚友情。通城縣與上海閘北區北站街道締結為友好城區。通城縣史志檔案局為上海方面提供了大量「八百壯士」史料,重新開館的四行倉庫紀念館開闢了通城專館。

因「八百壯士」結緣,通城縣與上海閘北區北站街道締結為友好城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悠小魚說書 第135篇 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珍品版畫
高雄市長韓國瑜的家譜,你見過嗎?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