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13歲男孩跳樓自殺,只因作業沒寫完:見過世面的家長,從不只看學習

13歲男孩跳樓自殺,只因作業沒寫完:見過世面的家長,從不只看學習

來源:國館

心理時間編輯部:

只有懂得了生死,了解了生命的真諦,一個人才沒有白來世上一遭。

01

前幾天,在深圳發生了一起自殺事件:

一個13歲的男孩,因為寒假作業沒有寫完,心理壓力太多,最後選擇了跳樓自殺。

開學第一天,男生因寒假作業沒有寫完,被班主任要求回到家寫作業,老師說作業沒寫完不準上學。

第二天,男生佯裝身體不適,讓媽媽幫忙請假,實際是在家裡補作業;

第三天,男生到了學校,卻被老師叫回家補作業;

第四天的時候,也許是作業落下得太多,一天補不完,導致男生心理壓力過大,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13歲多麼好的年紀,卻因為作業沒寫完自殺了。

這不由得讓人唏噓,中國孩子真是對生命太不珍惜了,太缺乏生命教育了。

日本學者谷口雅春曾說,生命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最可怕的人,就是對生命沒有敬畏。

不過父母都太現實了,不願意去探討這種沒什麼用的話題。

他們為了孩子努力著,就是想傾盡所有給他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事實卻是,如果不給孩子做好生命教育,哪怕給他十套房,他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在生命教育缺席下長大的孩子,不僅對生命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更難把握好有限的生命。

生命教育不單單是讓人能夠珍惜生命,而是在活著的時候,能夠活出生命的精彩,死的時候又能冷靜地面對死亡。

說白了,生命教育的實質是幸福教育、人格教育,一個受過良好生命教育的人,通常都比別人都活得幸福。

02

/缺乏生命教育,最易輕生/

缺乏生命教育的人,最易輕生,他們不僅輕自己的生,也不尊重別人的生命。

之前,就有新聞曝出,一群只有十五六歲的孩子,逼迫同學去賣淫。

結果,因為嫖客不滿意,這群孩子就把同學一頓痛打,最後被打死後就肢解了。

當然,這種輕視是極端的,不常見,在孩子中里,最常見輕視就是校園暴力了。

隨便在網上搜一搜,就能看到各種校園暴力:

重慶女生太邋遢被5同學圍毆打成十級傷殘;

江西永新女生遭圍毆1人被刑拘;

四川一未成年女生被同齡人扒衣拍裸照;

……

對別人生命輕視的人,不是理解不了別人的痛苦,而是根本就不在乎別人的痛苦,甚至還以此來自我滿足。

輕視別人生命的人,也許,會因為被人教訓一頓能變乖。

但對自己生命輕視的人,一旦輕視了,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16歲少年因姐姐不讓玩手機,一氣之下跳河自殺;

8歲女孩因家長不讓看電視,一氣之下從21樓跳下身亡;

10歲男孩因不願寫作業與父母吵架,直接爬上陽台要自殺。

小小年紀,就用輕生來解決問題,一方面是不懂事,另一方面不懂生命的寶貴。

因為不懂生命的寶貴,生命變成了可以任意丟棄的東西,可以用它來泄憤,可以用它來威脅,甚至可以用它來報復。

卻從來沒有想過,留著生命在,得有多少的可能性!

03

/缺乏生命教育,最易獸性/

柴靜曾經採訪過一個把貓虐死的人,她說,當自己踩貓咪的時候,腦子是一片空白,當時唯一的情緒只有恨。

她恨命運的多變、恨22年的婚姻、恨給她帶來絕望的丈夫。

所以,她把貓咪當成了仇恨的對象,當一腳踩下去的時候,就把這種恨發泄了。

緩解情緒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睡覺、逛街,再不濟了去大吼幾聲也是好的。

但她卻選擇了虐貓。

心理學發現,人的潛意識中就是熱愛殺戮,喜歡通過踐踏弱小來獲取成就感,這是人的劣根性,也是人獸性的一面。

缺乏生命教育的人,是將這種獸性最大化了,讓自己依靠本能活著,能讓他們快樂的事情,永遠都只是停留在感官上的刺激。

不少缺乏生命教育的人,不虐貓、不虐狗,但一直都在虐自己。

因為不懂生命的意義,解決問題的方式永遠簡單粗暴,把一生過得足夠低級無趣。

要不然,就不會不知道世界上最泄憤的辦法,不是對弱者的欺凌,而是反手給生活一記耳光。

04

缺乏生命教育,最易沒有責任感

在自傳《流浪貓鮑勃》中,作者詹姆斯是一個癮君子,每天遊盪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垃圾桶里找吃的、睡在馬路牙子上,只要一有錢立馬就去買毒品吸。

就算有公益組織來幫他戒毒,詹姆斯也是趁工作人員不注意偷偷就溜走。

總之,對於詹姆斯來說,活著不過就是混日子而已,過一天算一天,改變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

這就跟不少人的生活狀態一樣,沒有責任感,不懂要對生命本身負責,只是渾渾噩噩過日子,把一生過成一天。

後來,詹姆斯的生活中出現了一隻貓,當不得不開始照顧一個弱小的生命時,他的生活好像都有了寄託。

一點點,詹姆斯改變了,不再像過去一樣做個行屍走肉,他戒了毒、找了工作,最後,還寫把與貓的故事寫成了書。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終究會死,知道人生是何其的短暫,只有短短几十年說過就過。

即使如此,該宅還是宅,該渾渾噩噩還是渾渾噩噩。

在《稀缺》一書中,作者就發現,未來對於人們來說,是一個太過於抽象的概念,不管未來發生多大的事情,都不會讓今天的自己感到恐慌。

在電影《遺願清單》中,男主就是因為被醫生告知,還有最後三個月的壽命時,他才開始悔恨一生過得極其潦草。

缺乏生命教育的人,都在樂觀高估未來,仗著自己年輕就可勁造,覺得離生命的盡頭還太早。

可是,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誰也不知道。

05

缺乏生命教育,最易渾渾噩噩

蘇州大學教授劉祥東,曾在演講中說過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

他說:「很多快要畢業的大學生告訴他,覺得活著真沒有意義。這還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現象。

「我們那個年代,雖然物質匱乏、貧窮、落後,但我們精神振作、鬥志昂揚,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我們熱愛生命,有責任有擔當,始終對未來充滿信心,今天,這些孩子都是怎麼了?」

如今,在網上經常能看到各種喪喪的話,什麼人間不值得,什麼活著就是遭罪,還有什麼活得太無趣。

曾經,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不知道這一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直到知道了力克?胡哲,才知道,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不斷去豐富,不斷去經歷。

力克?胡哲是一個沒有四肢的人,從小就活得很喪,覺得自己是個廢人,想要自殺,可是沒有四肢,他連自殺都沒法實施。

後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力克?胡哲一下就想通了。

覺得自己要死,何不精精彩彩去死。

於是,他滑滑板、衝浪、游泳、寫作、演講……

雖然,他沒有四肢,行動很不方便,但論人生的精彩程度,他絕對能甩很多人幾條街。

力克?胡哲

其實,對於人群中的大多數,我們終將會活成一個平凡人,有一份普通的工作,有一個普通的伴侶,生一個普通的孩子。

但是,活得普通並不等於生命就毫無意義。

缺乏生命教育的人,是無法從平凡中看出多彩的生命。

也許,我們一生都在跌跌撞撞,我們一生都無法與別人企及,可是這都是一種經歷,這種不一樣的經歷就是生命的趣味所在。

06

缺乏生命教育,最易談死色變

上大學時,叔叔查出了肝癌,而且還是晚期。

知道自己的病情後,叔叔說,不想在醫院裡過完最後的幾個月了,想去實現自己環球的夢想。

聽叔叔這麼一說,家裡人堅決不同意,死活都要他去醫院做放療。

不管叔叔怎麼說都不行,一說多,表妹就說如果叔叔不治病,她就不上大學了,跟著叔叔一起去環球旅行。

最後沒辦法,叔叔只能住進了醫院,每天聞著醫院裡的消毒水,看著病友們的生命一點點逝去,再隔三差五地做一次放療、化療。

沒過多久,叔叔就變得特別消瘦,頭髮也都掉光了,原本愛說愛笑的人,看到有人去探望,只是抬眼看看就再不抬頭了。

最後,不到半年時間,叔叔在醫院去世了。

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每次一提起叔叔,表妹都要哭一次。

她說,自己特別後悔,不該威脅叔叔,更不該讓他用這種方式,過完最後的半年。

缺乏生命教育的人,最容易談死色變,活得時候不珍惜,臨近死的時候又開始著急。

哪怕醫院已經說,這樣做的意義不大,還是要把最後一口氣都要留在醫院。

在小說《人都是要死的》中,福斯卡獲得不死葯後,原本打算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最後卻發現,長生不死其實是一種懲罰,身邊的人一個個離世,換了一茬又一茬,只留自己承載著所有悲痛。

不管他從高牆跳下,還是迎著子彈奔過去,他都沒法死。

正如小說表達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就在於它的短暫,永生不是對生命的獎勵,反而是一種懲罰。

對待生命的態度,應該是活著的時候珍惜,死得時候理智。

就像楊絳說的,我燃起生命之火,當這團火將近枯萎熄滅時,我也該走了。

7

給孩子留下10套房產很難,但做好生命教育,讓他能對生命有更多的感知,讓自己過得更加幸福,其實一點都不難。

如何做好生命教育,我覺得這幾點特別重要:

·賦予孩子生命的意義感

生命的意義聽上去很虛,但它才會讓人懂得珍惜活著的分分秒秒。

孩子實質上的進步確實重要,但不能為了提高他們的成績,就剝奪大人眼中那些無意義的東西。

只要不影響學習、生活,多多鼓勵他們多點無意義的事情吧!

·別給孩子擋住了所有風風雨雨

有的家長害怕孩子受挫,會替他遮擋很多風風雨雨,給他一個經過濾鏡處理的世界。

也許,你是保護了孩子的純真,但也讓他少了感受真實世界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在自己的江湖去闖蕩吧。

你會發現,你孕育出來的生命,原來還有這麼讓你驚喜的一面。

·用巧妙的方式告訴死亡

不要懼怕告訴孩子死亡,你可以通過一種溫和的方式去告訴他,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規律,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

從小就給他灌輸生命短暫的概念,不要讓他誤以為每一天都可以拿來荒廢。

推薦電影《尋夢環遊記》,這真是用很可愛的方式告訴孩子,死亡的真相。

·如果可以,養只寵物吧

人只有在弱小面前,才會生出憐愛與同情。

可以給孩子養一隻寵物,養寵物的過程會讓孩子變得更有愛心、更有耐心,更加懂得珍惜別人的生命。

當然,如果條件受限,那就讓他去養金魚、花花草草也可以。

8

有人說,人生最常去的幾個地方,一個是醫院,另一個就是幼兒園。

在醫院裡感受生老病死,看看那裡的眾生們,有的頭髮花白還能陪著老伴做檢查,有的年紀輕輕就已身患絕症。

在幼兒園裡感受生命的鮮活,看看那些稚嫩的孩子們,他們對世界萬物的好奇,對世界充滿的熱情。

最後,送你們一句話,希望每個人都能把餘生活得沒有遺憾吧!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光陰而悔恨,也不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時間 的精彩文章:

千萬別在深夜打開這部9.5分島國神綜:狹隘的人生觀,是限制你一生的牆
天津「老實男」殺妻騙保案內幕:3000萬的背後,是「被富養」1000天的女婿!

TAG:心理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