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學生穿什麼才合適?著裝規範的背後,隱藏著複雜的信息

學生穿什麼才合適?著裝規範的背後,隱藏著複雜的信息

關於校園生活的回憶中,除了學習成績和情有獨鐘的那個Ta之外,就是必須穿著的校服了。一般情況下,為了確保學生們依照學校的規範而身穿校服,往往會設置多重的檢查和懲處措施,比如老師和學生幹部會在校門口檢查入校的學生、早自習期間的例行檢查、做廣播體操期間的例行檢查等等,若發現某個學生並未穿著校服,除了特殊情況之外,要麼喝令Ta立即回家更換校服、要麼進行口頭警告和記錄在冊等等。

一方面校方要考慮校服的成本、以及家長們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穿上校服、儘可能的減少不合身的情況,因此,製作校服的布料往往廉價和粗糙、設計也隨意和呆板,穿上成品的校服,如同一個鬆鬆垮垮的彩色麻布袋罩在身上,怎是一個「丑」字了得。儘管校方和某些教育工作者會為校服的醜陋找尋一些辯護的理由,比如什麼「防止早戀」、「防止虛榮心和攀比心」、「追求一視同仁」等等,可這些理由經不起推敲。社會學者安伯.托馬斯(Amber Thomas)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學生們能穿什麼和不能穿什麼的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想給學生們傳遞什麼觀念呢?

(校服)

安伯.托馬斯分析了481所美國公立高中關於校服著裝的各種規定,毫無意外的是,77%的學校明確的規定了不許暴露特定的身體部位,然而,眾所周知的不雅部位並不是重點,僅有6%學校明令禁止暴露不雅部位,大部分學校禁止學生們露出腹部和肚臍——西方文化中,女性袒露腹部和肚臍曾視為不雅之舉,直至1985年,紐約市的女性才敢在街上露出腹部。不管「露臍裝」是一種具有美感的風格、還是「不雅之舉」,這樣的論調往往源於觀察者的視角、而不是被觀察的女性本身,因此,女性或早或晚的都會意識到一點,即她們的身體具有一種「公共財產」的屬性。

85%的學校在著裝/校服規範中並未區分男性和女性,若學校明確的區分了男性和女性,可能會強化「性別只有男性和女性」這一類的二元觀念,畢竟數量龐大的學生群體中,仍有極少數跨性別和非二元性別的學生。以校服又得體又精美而聞名於世的日本,也出現了突破性別二元觀念的舉措,2018年,一所日本的公立中學允許男生穿裙子。最後,安伯.托馬斯還梳理和分析了教育工作者要求學生們遵守著裝/校服規範時的措辭,最常見的理由是「讓人分心」(佔76%)、其次的理由是「不合適、不得體」(佔69%)、「不安全」(佔65%)、「影響學習」(佔31%)。

(校服)

關於學生們的服裝是否「得體」的措辭和教導中,一而再的灌輸著一個觀念,即人們應該為自己的著裝、以及其他人看待自己的方式負責。這樣的觀念為一些品行不端的人提供了借口,比如流氓常常指責受害者穿的衣服太少了,現如今,受過一定教育的人已經知曉了「流氓邏輯」是多麼荒謬,名為「What are you wearing」的主題展覽中,展示了受害者遭到流氓的侵害時穿著什麼衣服,很直觀的表明了受害者遭遇侵害與她們穿了什麼服裝毫無關聯。

之所以學校的著裝/校服規範招致學生們的反感,是因為掌握權力的強勢一方在「我規定/命令你應該呈現什麼樣子」的過程中,達到了管控和壓制的目標,而弱勢一方的學生們只能「照單全收」、進而養成了「服從命令」的慣性。重要的並不是著裝/校服規範是否合理、校服是否符合學生們的審美,而是學生們穿上那些醜陋的校服意味著什麼、那些人希望學生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校服)

小考題:你認為校服比較精美是利是弊?要不要改善校服的款式和配色呢?歡迎你留言討論。

(本號專註於科技前沿、歷史拾遺、奇聞異事和人物品鑒,還望你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讀百卷 的精彩文章:

生物學家突破生命法則,創造了8鹼基的DNA
保護野生動物任重道遠,「生命教育」仍是薄弱的一環

TAG:品讀百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