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PPT寫得好的人,為什麼都如此遭人痛恨?

PPT寫得好的人,為什麼都如此遭人痛恨?

作者 | 王曄倞

責編| 郭 芮

在開始這個話題之前,先問一下大家,你們覺得PPT這玩意對搞技術的同學是否有意義?或者把PPT寫好,是不是一項必須掌握的技能?

相信對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認知給出不同的答案。這不,此前就有與PPT相關的話題火了一把。

在年初的新東方年會節目上,6名員工冒著被 「開」 的風險吐槽公司內部管理問題,比如「幹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頭來干不過寫PPT的」,再比如「什麼獨立人格,什麼誠信負責,只會為老闆的朋友圈高歌」,真是高潮迭起,直懟BOSS的節奏,把 「光會寫一手漂亮的PPT,不幹實事」 的人給擼了個四門兜底。

這種敢在大庭廣眾下,當著BOSS的面進行宣洩,竟敢採用調侃的方式抨擊中高級管理層腐敗、官僚化,光是這股勇氣就值得讚揚。

但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應出某些普遍認知,基本可分為兩類:

有的人覺得,PPT寫得好的人,基本都是 『大忽悠』,尤其搞技術的小夥伴都覺得咱們是靠能力(或技術)混飯吃,沒能力的,才需要靠PPT瞎BB。

有的人覺得,PPT寫得好是綜合能力的體現,有利於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加速價值觀傳遞。

或許是技術轉型管理的緣故,又或許是企業與個人的階段性發展需要,在2013年至2018年期間,我曾在PPT這事上投入過很大的精力。

先說下數量,在這五年以內,我寫了400多個PPT。如果按一年350天來計算,五年一共是1750天,然後按每周5個工作日來算,一共是350周,以此推算,相當於平均每周輸出1.2個PPT的節奏。

再說下質量,我用文件的大小來衡量。雖然文件大並不代表質量高,但至少可以證明PPT中文字的佔比較少,因為圖文越多,文件就越大嘛。在這400多個PPT中,大於3MB的有50多個,佔12.5%,大於1MB並小於3MB的有120多個,佔30%,而小於1MB的有230多個,佔57.5%。粗略統計,至少有超過40%的PPT,我至少需要投入3個小時以上才能大功告成。

最後簡單陳述下這些PPT的用途,除了技術大會的演講之外,還有就是公司內部的分享材料、產品演示與周期報告,以及規劃及復盤。

客觀的講,如果是乙方公司,這些數據並沒有什麼可驚奇,為什麼呢?因為無論售前、售中還是售後,都需要依靠PPT進行呈現。但對於在甲方公司工作的人來說,取得這些數據,至少能證明我是付出過許多心血的。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說,你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寫PPT了,那你的工作還幹得好嗎?

是啊,因為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寫PPT上,而並沒有去干一些實際的事情。就像有人說的那樣,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誰也不比誰多或少,但有人拿去睡覺,有人拿去看書與學習,而有人則拿去解決產線問題了。張小龍也曾說過,要留意那些公眾號寫得好的人,因為他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在寫公眾號上,本職工作的效率與質量一定大打折扣。

這樣的說法看似沒啥毛病,但還是無法改變許多人對PPT寫得好的人的異樣看法。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認知差異呢?

以技術圈的小夥伴為例,說下我自己的理解。

第一、偏重理性思維,機械化思考

網上曾有過個段子,老婆跟老公說,你出去幫我買一個雞蛋,如果看到西瓜,那你也買兩個,結果老公買了兩個雞蛋,為什麼呢?因為老公看到了西瓜,很顯然,他把西瓜看成了判斷條件。

雖然這是個笑話,但這說明搞技術的人滿腦袋裝著的都是 IF...else... 這樣的機械化思維。但這也正常,他乾的就是這行,不這麼思考,怎麼混飯吃呢?

第二、缺乏產品視角與客戶視角

許多程序員,寫代碼是一把好手,你讓他寫個產品演示,或去做個售前說明,如果不加以特殊指導或協助他做後期調整,不是把你氣死,就是把客戶氣死。為什麼?因為那份東西只有他自己能看懂,別人根本看不懂。

內容中的大部分篇基本都被技術原理、詞語與拓撲信息所佔據,什麼客戶收益?什麼受益者視角?如果這是一次產品售前演示,估計這筆單子也就黃了。

第三、表達能力偏弱,不善於交流

就連在某些一線技術大會中,在聽完某些分會場內容後,有些同學吐槽說,「內容還是挺乾貨的,但這哥們沒講好,PPT中寫的內容也沒get到核心點,有點可惜……」

還有面試時,許多技術同學連自我介紹都無從說起,這也是普遍現象。在我看來,如果連說話都條理不清,想要寫出附有邏輯感的PPT,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話說回來,就因為不喜歡與人交流,不喜歡交際才選擇搞IT呀,因此你會發現,搞IT的同學特別喜歡玩RPG遊戲,什麼角色扮演呀,什麼人物性格刻畫呀,他們都會覺得非常有意思。

第四、反感 『雞湯』,實實在在

技術同學講的最多一句話,「你這東西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

因為在他們眼裡,什麼過程,什麼煽情,什麼挑逗士氣都沒啥意義,想要什麼就直說,做出來給你,你給錢,就得了。

「我們都是實在人,有事說事,沒事別瞎BB,我很忙。」——這句話是不是也很耳熟?

第五、仇視官僚,痛恨務虛

很多技術同學特別喜歡 「互聯網文化」,請問啥叫 「互聯網文化」?有哪些地方吸引你?無非在管理上採用 「扁平化」,還特別討厭叫什麼總什麼總的。

這映射出什麼內心活動?我理解,哥是搞技術的,如果你技術實力沒我強,就別在我面前裝X,哥不服你。

所以很多人說,技術男不服管理,只服大神。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吧。

另外,許多人並不理解PPT的實際作用,我簡單做了下總結。

效果圖:類似房地產中的宣傳海報,比如說要早一棟樓,不可能先造出來,肯定要先畫個圖讓你看看,你覺得滿意了,就付個款,買個期房。

價值的傳遞:通過PPT把要表現出來的價值觀通過幾張PPT快速地告訴你。

敲門磚:有乙方工作經驗同學就更有體會,很多時候就是一份PPT就拿到一張訂單,如果你沒有這份PPT,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信任的橋樑:很多人都焦灼在 「這PPT的顏色有多酷炫,或動畫有多醒目」,但這都是表面功夫,關鍵是你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和成本內,把一個複雜的問題說清楚,一旦說清楚了,價值傳遞也清晰了,那基本的信任也就建立了,下面都沒有問題了。

也就是說你的PPT寫得好,體現出的是你清晰的思路,能夠讓決策人一看就明白。如果覺得你描述的東西很有前途,他們願意給你做投資,但如果你的思路很清晰,想法也很獨特,卻無法用PPT表達出來,得不到決策層的認可,那就非常可惜了。

說到這,搞技術的小夥伴又不服了,說來說去就是投資,哥不做投資,我就是一碼農,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你想像一下,如果你負責A系統,今年的目標是從V1.0升級到V2.0,方案你琢磨了近半年,一旦實施成功,不僅硬體成本能下降30%,還能在研發效率上增能10%,你打算如何告訴你領導呢?自己通宵一個星期?信息系統畢竟是工程學,不是一跺腳,刷個性子就能搞定的,你還是得跟領導商量吧。如果沒有一份好得PPT,你怎麼說服領導給你加倆人呢?許多公司掌握實權的領導大部分都不是搞技術的,如果你手握一份能讓他秒懂的PPT,估計領導看到一半便拍案而起,興奮的跟你說 「拿100W去,好好乾,小夥子有前途!」

有人說,那為什麼有些人去說,領導不用看PPT就給他,對他特別信任。是啊,這就是信任,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創業者,或者跳槽去新公司,都願意找一起共過事的人,因為彼此之間有著信任,一切自然變得簡單,變得高效。

在技術圈,覺得PPT既不是能力、也不是技術的不在少數,比如說你誇某程序員說他PPT寫得好,他可能會認為你的嘲笑他,甚至翻臉。再比如,某程序員代碼寫得不太好,但頁面設計的感覺不錯,許多人也會調侃他說 「看來你挺適合寫PPT的,PPT工程師太棒了。」

在我看來,寫好PPT並不是一件很虛的事情,而是一項很有價值的本領。

但萬事皆人為,有人拿著PPT去忽悠老闆,而有的人則用PPT來總結過去,描述未來。如果遇到務實且接地氣的領導,說不準就直接開幹了。

看完以上的內容,也許有人還是不屑一顧,覺得這些道理都明白,但我還是從內心痛恨PPT寫得好的人,你能如何?

為什麼呢?我來給你揭個底吧。

無非PPT寫得好的人,通常比代碼寫得好的人收入高一些,地位和受重視程度也高一些,還管著你。而在你的刻板印象中,他們天生愛裝逼,愛裝腔作勢。這其實就是仇富心態,就是羨慕、嫉妒、恨。

有怨恨就說出來,大過年的,大家都會理解你的。

作者:王曄倞,18年IT從業經驗,現任職好買財富平台架構部技術總監,負責好買中間件及平台化的研發及運營,團隊管理和實施重大技術決策。曾任大智慧測試總監,在2年內帶領團隊自研了「大智慧雲測試平台」,通過平台化將金融數據服務業務從瀑布式逐漸轉型為DevOps。

聲明:本文為作者投稿,版權歸作者個人所有。

熱 文推 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剛剛,阿里發布了一個重磅技術炸彈,70% 的程序員受影響!
手機晶元 AI 之爭:高通、聯發科均超華為!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