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有兩位詩人,各寫了一首詩,意思完全相反,卻都成為千古經典

唐朝有兩位詩人,各寫了一首詩,意思完全相反,卻都成為千古經典

詩歌作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種文學形式之一,用簡短的語句表達出了景色的意境亦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別有一番風味,因此為後世所傳唱,也成為了後世不可多得的文化寶藏。

有些時候,處於相同的時代,面臨著相同的境地之人,可能會有一樣的想法,但是每個人的才華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因此表達的形式也不同。在唐朝時期,就有兩個詩人,他們各自寫了一首看似意思完全相反,但是卻表達相同情感的詩歌,他們分別是韋莊和高蟾。

高蟾所做的詩歌為《金陵晚望》: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作者在一個秋日的傍晚,登上了金陵城頭,遙望浮雲落日映照古城,一種滄桑之感油然而生,即「一片傷心」。對於作者而言,浮雲落日是他情感的寄託,而真正的傷心卻是這種實物所無法描繪的。由此可見,作者傷心程度之深。此時的高蟾早已看到了唐王朝的覆滅之路,深為苦惱,但是卻無可奈何。

韋莊顯然是看過高蟾的作品的,因此他心有所感,之後又做出了一首詩歌《金陵圖》:

誰謂傷心畫不成? 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雲滿故城。

在這首詩歌之中「誰謂傷心畫不成」與「一片傷心畫不成」遙相呼應,看似意思矛盾,卻表現出了相同的情感。韋莊雖然沒有去看金陵的風雲,但是他通過觀看金陵圖,通過理解畫家用的「老木」和「寒雲」等意象,從而體會出了風雲欲來的感情,也隱含了作者對於國事衰敗的傷痛之情。因此,作者便告訴世人,其實這種傷心,是可以用畫來表示的。

兩首詩歌,或許有著不同的立場,前者認為,畫永遠無法描繪出自己真正的內心情感。而後者則認為,一副有靈魂的畫,是可以通過對事物的描繪,從而向世人展示出畫家的感情的。只是賞畫之人不同,感觸不同罷了。

不過,無論兩人的想法是否相同,他們想要借自己的詩歌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是類似的,都是對唐王朝逐漸走向覆滅的哀傷與悲痛。而作者對於風景和畫境的描繪,形象生動,令後世之人讚歎,這才成為了千古經典。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清朝最帥氣的王爺,敗家敗出新花樣,他死後兒子只能靠撿破爛為生
中國有個姓氏,人口不到100人,為了不被人笑話,後代紛紛改姓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