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帶你領略詩詞中的氣候與降雨

帶你領略詩詞中的氣候與降雨

傳統詩詞中,家喻戶曉的名句名篇數不勝數。這些名句名篇中,不僅蘊含了豐富的古代文化常識,更是蘊含了豐富的地理知識。近年來,多地事業單位考試中出現這類試題,下面就為大家分析一些熱門的「地理詩詞」。

帶你領略詩詞中的氣候與降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氣候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的《涼州詞》)。描述了我國夏季風不能到達西北地區。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屬於季風氣候,夏季盛行東南風,風從海上而來,攜帶水汽豐沛,容易引起降雨。但是玉門關以西地區(玉門關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西端),深居內陸,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較少。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描述的是我國西北地區,冬季冷鋒過境時,先颳風、後降雪的天氣。

3.「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桔楊梅次第新」(蘇軾《惠州一絕》)。反映了我國南方熱量豐富,四季如春鮮果不斷。羅浮在今天廣東省境內,屬於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雨量充沛,乾濕分明,光照較多,夏強春弱,四季宜耕。

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正是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開。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導致氣候的垂直變化造成的。對流層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於地面,因此離地面愈高的大氣受熱愈少,氣溫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溫度下降0.6度,由於平原和山地的相對高度較大,所以山頂的氣溫是山腳氣溫減去相對溫差,故山頂氣溫要遠低于山腳的氣溫。


二、降雨

帶你領略詩詞中的氣候與降雨

1.「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反映了對流雨降水強度大、範圍小、歷時短的特點。對流雨是世界四大降水形式(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颱風雨)之一,因是冷暖氣流呈上下對流運動而成雲致雨而得名。對流雨時常出現於熱帶,亞熱帶或溫帶的夏季午後,以熱帶,亞熱帶地區最為常見。 因日照很強,蒸發旺盛,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至高空冷卻,凝結成雨。

2.「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有約》)。反映我國江淮地區春末夏初時節,(大約4月下旬至5月上旬)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與從南方北上的暖空氣的匯合於華南地區,形成華南准靜止鋒。大約到了5月下旬,暖空氣勢力增強,准靜止鋒北移至江淮地區,成江淮准靜止鋒(又稱為梅雨鋒)。來自南方的暖空氣夾帶大量水汽,當遇上較冷的氣團時,便會產生大量對流活動。由於這段時間冷暖空氣勢力相當,以致鋒面停留在江淮地區。出現的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

3.「君問歸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區,因水汽含量大,秋季日溫差大,晚上氣溫下降,水汽凝結而形成降雨。

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在春季,由暖鋒形成的春雨,一般雨勢較小。

5.「三時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舶棹風。」(蘇軾《船棹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天氣的出梅日期。「三時」指夏至後半月,「舶棹風」指東南季風,意指七月上旬後半期東南季風盛行時,梅雨期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