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國畫技法中皴法的成因與特點

國畫技法中皴法的成因與特點

有些人註定相遇,比如你和我

有些事註定要做,比如關注我

獲取本月最新【冰雪藝術】期刊

請識別文章最下方二維碼

趙春秋工作室網路教學班2019年招生

1、【傳統山水畫】系統專項學習網路班

2、【冰雪山水畫】系統專項學習網路班

視頻、圖片、語音加文字

群內答疑 導師親自點評作業

隨時隨地學習,體驗繪畫之美!

二泉映月

中華古箏

群星

00:00/04:39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披麻皴)

|披麻皴

由參差鬆軟的條形墨線組成,筆線長的稱長披麻,筆線短的稱短披麻。這種皴法常用來表現土質山,或石質疏鬆的岩石。董源多用披麻描寫江南山水,淡墨輕嵐,具有渾樸自然的風格。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披麻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斧劈皴

唐李思訓創造,筆線剛勁,運筆多頓挫曲折,猶如刀砍斧劈,故稱為斧劈皴,這種皺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稜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綠山水多勾勒而少皴染。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皴用於水墨山水,加重了皴染,表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而以側鋒橫刮之筆畫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筆線細勁的稱小斧劈,筆線粗闊的稱大斧劈。

|雨點皴

也叫豆瓣皴,為長點形的短促筆觸,它能表現山石的蒼勁厚重。在畫史上運用雨點皴的成功範例是北宋范寬,他的山水具有「峰巒渾厚,勢狀雄厚」的獨特風格。幾乎每幅傳統山水畫都有雨點皴的痕迹,無論山水畫還是人物畫都少不了雨點皴。雲頭皴,筆多屈曲迂迴,向中心環抱,如「夏雲多奇峰」,故稱雲頭皴。這種皴法創自北宋山水畫家郭熙,他的山水煙雲隱現,奇峰多變。

倪雲林山水畫作 (折帶皴)

|折帶皴

用側鋒卧筆向右行,再轉折橫刮,向左行可逆鋒向前,再轉折向下。畫出的墨線如「折帶」故以名之。這種皴法用以表現方解石和水層岩的結構。「元四家」之一的倪雲林喜畫折帶皴,用「渴筆」畫出,虛靈秀峭,極有藝術魅力。

|解索皴

披麻皴的變法,行筆屈曲密集,如解開的繩索,故名解索皴。元代山水大家王蒙喜用此法,清代王概說他是「用古篆隸法雜入皴中,如金鑽摟石,鶴嘴劃沙。」故「尖而不稚,勁而不板,圓而不成毛團,方而不露圭角。」可見王蒙的解索皴是筆筆中鋒,寓剛於柔的,難怪倪雲林稱讚道:「叔明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如果把解索皴畫成疲軟的亂麻團,就是失敗。荷葉皴,形如荷葉的筋脈,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

米友仁《瀟湘奇觀圖》(米點皴)

|米點皴

由北宋書畫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獨創,它是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最能表現江南山水間晨初雨後之雲霧變幻、煙樹迷茫的景象。米點皴不是臆造的,據米友仁自題《瀟湘奇觀圖》道:「此圖乃庵上(指海岳庵)所見,大抵山水奇觀,變態萬千,多在晨晴晦雨間,世人鮮復如此,餘生平熟瀟湘奇觀,每於觀臨佳處,輒復得其真趣,成長卷以悅目。」可見米家山水來源於寫生,米點皴是米氏父子對大自然的長期觀察體驗得來的。

|墨塊皴

由現代山水畫家陸儼少所創造。古人也有用大塊水墨的,但多以點拓遠山或拖出沙岸、淺渚,未曾入皴。陸伊少則以大塊水墨作為皴法運用,收到了峰巒厚重,雲氣蒸騰,水墨淋漓,大氣磅礴的藝術效果。這種大塊水墨如何運用?

陸儼少說:「畫大塊水墨,飽蘸墨水,必須筆筆鋪開,筆根著力,起手處更依附山石或叢樹邊緣,順勢連續點去,積大點而成塊。下筆宜快,如疾風驟雨,順勢屈曲,不宜僵直,墨痕邊緣宜毛,以便裝點他物,如山石、林木等,可以少露痕迹,即使不畫他物,邊緣便是雲氣,也宜松毛,可得雲蒸霞蔚之致。」

|雪地皴

當代著名畫家趙春秋先生,在深研傳統雪景畫的基礎上,結合於志學先生的礬墨技巧,創造出一整套風格獨特的冰雪畫技法,雪地皴即是其中之一。趙春秋老師獨創的「雪地皴」,用獨特的筆法來描繪雪地狀貌,既符合冰天雪地的自然大美,又體現了高超精湛的筆墨美,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山水畫的傳統皴法。雪地皴問世以來,通過趙春秋先生的實踐和傳播,越來越為廣大書畫家喜愛,被業內稱為萬能皴。

《霽雪蕭寺圖》趙春秋(雪地皴)

其他皴法還很多,不下數十種。至於有的兩皴合用,有的三皴合用,如披麻加小斧劈,或斧劈加馬牙加折帶,全由畫家活用,不勝枚舉。因為皴法是從大自然中提煉得來,有的畫家完全以自然為依歸,用自己創造的表現方法加以描繪,所謂「人乎規矩之中,而又超乎規矩之外」,那就看不出具體用的哪種皴法了。

荊浩曾經批評「吳道子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後來,清人唐岱在《繪事發微》中解釋說:「蓋有筆而無墨者,非真無墨也,是皴染少,石之輪廓顯露,樹之枝幹枯澀,望之似乎無墨,所謂骨勝肉也。有墨而無筆者,非真無筆也,是勾石之輪廓,畫樹之干本,落筆涉輕,而烘染過度,遂至掩其筆,損其真也,觀之似乎無筆,所謂肉勝骨也。」

可見皴法並非是簡單的程式化的用筆,「過」與「不足」都是不可取的。至於如何把握,要靠個人修養與不厭其煩的探索,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是沒有捷徑可走的。

—END—

所屬文章源自網路,精編整理公益分享

(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首屆全國冰雪畫邀請展 網路微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雪藝術研究 的精彩文章:

九張圖,讓你遠離負能量
元 趙原《合谿草堂圖》軸

TAG:冰雪藝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