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一個中國人為日本做了這件事,日本一座村莊以他的名字命名

一個中國人為日本做了這件事,日本一座村莊以他的名字命名

一個中國人為日本做了這件事,日本一座村莊以他的名字命名

吳錦堂是中國浙江寧波人,出生於1855年。少年時,吳錦堂曾上過一段時間學,後因家境窘困,付不起學費,他被迫輟學回家務農。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沒機會上學了,但回到家的吳錦堂仍然跟隨曾教過私塾的伯父,學習文化知識。

後來,吳錦堂又去寧波打工,當了一名豆腐坊的夥計,這一干就是兩年多。因為踏實能幹,人又機靈,而且具有一定文化,吳錦堂很快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後經別人介紹,吳錦堂有幸來到上海打工,進入一家萃豐油燭店工作。

期間,吳錦堂學習到了商賈經商之精髓,很快就因為業績突出,受到了老闆的重要,被委以重任,負責門店管理工作。中法戰爭爆發後,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民族工商業的壓榨,進一步加劇,這讓吳錦堂非常氣憤,遂認識到只有向外發展,謀求實業報國,才能挽救中國經濟。

於是吳錦堂來到了日本發展,從物資運銷業起步,吳錦堂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短短几年時間從,就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商行「義生榮」。後來,隨著業務和商行規模的不斷擴大,吳錦堂又在神戶成立了「怡生號」商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業務範圍已經擴展至冶金、紡織、採礦、金融、農田水利等數個領域,成為了日本數一數二的巨頭企業,吳錦堂也一躍而成為了日本排名前十位的大富翁。

吳錦堂的崛起,為當時低迷的日本經濟,打了一劑強心劑,讓成千上萬的日本人有口飯吃,不至於失業,為日本經濟的騰飛作出了重要貢獻。正因為如此,日本人一直將吳錦堂視為恩人,日本著名作家黑部亨將他譽為「為神戶照亮前途的人」。

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吳錦堂發達後,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在中國大力投資辦廠,涉及紡織、採礦、鍊鋼等多個領域,為民族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在軍閥混戰期間,他還出資組建了許多賑災機構,自掏腰包免費向災民發放糧食,救助了無數災民,被人們譽為「萬家生佛」。此外,他還投資辦學,興修水利等等,積極造福百姓,僅創辦「錦堂學校」,就花了22萬銀元。

1926年1月4日,吳錦堂因病逝世於日本神戶,享年72歲。此後,家人按照他生前的囑咐,將他的遺體運回國內,葬於家鄉慈溪市。抗戰期間,日軍還曾專門派兵,對其墓進行特別保護,足見他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果相愛有時候 的精彩文章:

突發意外袁詠儀從椅子上摔倒,眾人的反應差別太大,她倆是真關心
汽車座椅上的頭枕有大用處,關鍵時刻能救命!看完還敢拆掉嗎?

TAG:如果相愛有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