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盜墓史上的四大「文化傳奇」

中國盜墓史上的四大「文化傳奇」

中國盜墓史上的四大「文化傳奇」

中國盜墓史上的四大「文化傳奇」

帝王陵發掘之是非不是今日才有的,至少在秦末就出現了。項羽盜掘秦始皇嬴政陵時,雖然理由很充分,就是要懲罰這位暴君,將其生前橫徵暴斂之物挖出來重歸天下。但劉邦卻將其列為「十大罪狀」之一,《史記·高祖本紀》記載,「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但 是,有一點也不得不承認,盜墓掘陵者盜財泄忿,造成不可估量損失的同時,客觀上還是做了一些好事的,其「文化貢獻」不肯定也不行。不然,由於自然力的破 壞,不少人類智慧結晶之物勢必隨屍骨腐爛於地下,黯然埋沒,世間又哪會有那麼多寶物流傳?這一點,或許也是支持發掘帝王陵寑者的最充分理由之一吧。

從頗具特色的中國盜墓史來看,《汲冢書》、《孝經》、《蘭亭序》、《筆勢》等四部古籍的存世流傳,就是盜墓賊的功勞,頗富戲劇色彩,稱之為盜墓史上的「四大文化傳奇」,還是相當有道理的。

中國盜墓史上的四大「文化傳奇」

中國史學中一部重要著作《汲冢書》,是公元三世紀魏晉時期盜墓賊的貢獻,此事一直為學術界津津樂道。當時有個名叫不準的盜墓賊盜開一座古墓後,發現墓里有大量的竹簡,這讓他很失望,盜墓是沖著財寶來的啊。因為墓內漆黑一團,不準就地取材,抽出竹簡點著當火把,在墓內尋找財寶。後來當地人看到盜洞和古墓四周散落有竹簡,知道有人盜墓了,便報告官府,這才事發。 地方官趕到後,將墓內及散落地上的竹片收集起來,裝了幾大車。此即晉世祖司馬炎當政時的咸寧五年(公元279年)十月,「汲郡人不準掘魏襄王冢,得竹簡小篆古字十餘萬言(《晉書·武帝紀》)」,「初發冢者燒策照取寶物,及官收之,多燼簡斷札,不復全次(《晉書·束晳傳》」一事。

中國盜墓史上的四大「文化傳奇」

紙張沒有發明前,古人將竹子劈開,加工成一片一片的「簡」,此即竹簡。記事寫字就在竹簡上進行,一片一片依序鏈接起來,就成了一部作品,此即「竹書」。上、下均圖為現代工藝加工出來的仿古 「竹書」。

聞悉此事後,當時的學術權威中書監苟勖、校書郎傅瓚等人對這批竹簡進行了系統整理、研究,驚訝地發現竹簡竟然是絕世之品,是包括《穆天子傳》在內的魏國史書。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把除秦以外的各國史書全部燒毀了。魏國史書因為陪葬於魏王墓中,而躲過了「焚書」之劫難,其價值之珍貴不言而喻。後又經衛恆、束晳等學者的進一步整理,中國最古老的編年體著作《竹書紀年》出世了。後世史學家十分感動地稱,這是中國盜墓史上的一樁奇事,也是幸事,並依出土地,命名這批竹書為《汲冢書》。《汲冢書》的出土,在古代 就被評為中國「四大文化發現」之一,可見其文物價值之高和重要程度。不準,也因此成為中國盜墓史上的名賊。

《汲冢書》是戰國時成書,其學術價值和史料的準確性自然比司馬遷的《史記》還具有權威性。後世不少學者從《汲冢書》中發現、更正了《史記》中的錯誤,特別是一些歷史事件時間上的混亂。《汲冢書》很重要,但盜墓賊不知道,盜墓畢竟也不是考古,其造成的損失也令人痛心。除了不準「不以為意,往往散亂」,竹簡被當火把燒掉不少之外,由於發現現場大家也不知道這些竹簡的珍貴,致使「收書不謹,多毀落殘缺」。對於這座古冢的主人到底是哪代魏王,當時即有爭議,至今未定論。苟勖、傅瓚等人說是魏襄王,衛恆、束晳等人則堅持認為是魏釐王,目前主流的學術觀點採信前者。對不準盜墓的準確時間,史書上記載也不一致,除了《晉書·武帝紀》上的「咸寧五年」外,還有《晉書·衛恆傳》上的「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晉書·束晳傳》上的「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兩種說法。但不準到底是哪一年盜墓的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汲冢書》被發現了。

一直被習書者視為經典的《筆勢》,是東漢大學者、大書法家蔡邕的書法心經。其能流傳下來,據說是另一大書法家鍾繇的功勞,系他盜墓盜來的,此乃又一文化傳奇吧。

蔡邕生於公元132年,卒於192年,字伯喈。東漢靈帝劉宏當政時,出任郎中,專管校書,後升遷為議郎。因彈劫宦官,遭誣陷,被流放北方。獻帝劉協當政時,董卓專權,強令蔡邕為侍御史,拜左中郎將(「蔡中郎」稱謂的由來)。董卓遭誅,蔡邕作為同黨難逃干係,被捕後死於獄中。

蔡邕博學多識,通經史,喜好數術、天文,妙操音律,善鼓琴、繪畫,擅長辭章,精工篆隸。唐人張懷瓘《書斷》稱,「(蔡邕書法)體法百變,窮靈盡炒,獨步古今」。南朝梁武帝蕭衍亦稱其書法「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 。蔡邕的女兒蔡文姬也是一位才貌雙全、人生、婚姻不幸之奇女子,是漢時著名的女音樂家呢。憑著記憶,竟然能準確無誤地默寫出古文四百篇,史稱「博學而有才辯,又妙於音律」,古曲經典《胡笳十八拍》即出自蔡文姬之手。

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6年),中國文化史上出現了一次「正定」儒家經本運動。當時,蔡邕在世經籍中,由於俗儒附會,誤謬甚多。為了不貽誤後學,奏請正定(校對勘誤)這些經文。之後蔡邕以八分體書寫《尚書》、《周易》、《公羊春秋傳》、《論語》等五部經書,令刻工刻成石碑46塊,立於太學講堂前,作為 「標準文本」。這些石碑史稱《熹平石經》,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蔡邕當時的學術地位和書法水平如何了。

中國盜墓史上的四大「文化傳奇」

蔡邕書法

蔡邕不僅是大書法家,還是中國古代書法理論的祖師爺,傳世書論有《篆勢》、《筆賦》、《筆論》、《九勢》等,尤其是《筆論》和《九勢》,在中國書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筆論》提出了「書者,散也」的論斷,論述了書法抒發情懷的藝術本質;《九勢》稱「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揭示了書法之美的哲學根據;又總結出八種運筆規則,此即《九勢八字訣》。蔡邕這些書法觀點奠定了中國書法的理論基礎。因為《筆勢》,惹出了一段「鍾繇盜墓」的傳奇事故。

鍾繇是魏晉時期的大書法家,工篆、隸、行等多種書體。書法界認為鍾繇的隸書得到了蔡邕書法真傳,但他是如何掌握了蔡氏的精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蔡文姬傳給他的,唐人張彥遠《法書要錄》稱,「蔡邕受於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另一說法是鍾繇從韋誕墓中盜得蔡邕的《筆勢》,潛心研修,刻苦習練而成。

中國盜墓史上的四大「文化傳奇」

鍾繇書法

西晉虞喜撰著的《志林》中記錄了「鍾繇盜墓」一 事。大概意思是,有一天,鍾繇到同為書法家的韋誕家做客,見到蔡邕這本筆法秘訣《筆勢》,當時即兩眼發光。鍾繇表示想借回家拜讀一下,韋誕捨不得,不願出借;提出出重金收購,亦遭謝絕。總之是鍾繇說了一大堆好話,韋誕死活不鬆口。據說把鍾繇氣得當場吐血,昏死了過去,是曹操聞訊後派人用「五靈丹」救活了他。因為此事,鍾繇對韋誕一直耿耿於懷,圖謀得到《筆勢》。終於機會來了,韋誕死後,把《筆勢》等墨寶當作陪葬品帶入了自己的墓中。鍾繇聽說後心中竊喜,遂策劃盜墓,花大價錢請來了當時有名的盜墓賊,終於將《筆勢》搞到手。後世習書者每提起這樁事,覺得一代書法大家「偷雞摸狗」,行為實在不雅,有失體面,多有貶損。

鍾繇盜韋誕墓真相如何?世間一直存有爭議。有人稱「鍾繇盜墓」荒誕不經,是假的。據傳,鍾繇的篆書是跟篆書權威曹喜學來的,再師從當時行書第一人劉德升,於抱犢山中研習劉書時,「六十年未嘗窺戶」,多為後世稱道的隸書則是從八分書(漢字書體名,似隸而體勢多波磔) 大家蔡邕處得到真傳。再說,蔡家父女倆均與曹操交往密切,鍾繇則是曹操的幕僚,心腹之人,想跟蔡氏習書是很方便的事,用不著去盜韋誕墓取《筆勢》。從時間上來說「鍾繇盜墓」也站不住腳。鍾繇生於公元151年,死於公元230年。而韋誕生於公元179年,死於253年。也就是說,鍾繇比韋誕早死了23年,一 個死人怎麼能去盜墓?況且,一個年長者去盜晚輩的墓,從情理上也說不通。我推測,鍾繇盜韋誕墓得《筆勢》一說,很可能是後世附會到鍾繇身上的。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陶運航和他的木版年畫
蔡襄文集的最早刻本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