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通過輔食給寶寶補鐵,家長要注意這些

通過輔食給寶寶補鐵,家長要注意這些

缺鐵是引起貧血的主要原因,補鐵也是媽咪們經常問到的問題。對寶貝來說,缺鐵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嬰兒期的缺鐵還會影響智力的發育。所以媽咪們要謹慎對待貧血,根據檢查結果,聽醫生的建議,不要盲目陷入補鐵誤區。

通過輔食給寶寶補鐵,家長要注意這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寶貝為什麼容易缺鐵?

缺鐵是兒童時期較常見的營養問題,特別是嬰幼兒,生長發育快,對鐵的需求量大,而飲食結構卻相對單一,容易出現鐵供不應求的現象。鐵的來源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胎兒時期從母體獲取的儲備鐵,二是從出生後的食物中獲取。

寶貝一出生便擁有媽咪贈予的儲鐵糧倉,但即使是孕期營養狀況良好的媽咪提供的儲備鐵也只能滿足寶貝生後4~6個月的需要。6個月以後,來自母體的儲備鐵已消耗殆盡,以乳類為主的飲食結構不能滿足寶貝對鐵的需求量,如果不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寶貝就容易出現缺鐵。

小提醒

缺鐵會導致寶貝貧血、食慾減退、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活動量減少、生長發育緩慢。特別是嬰兒期,長期缺鐵不予糾正會造成神經系統不可逆的損害。

什麼食物適合補鐵呢?

6個月內母乳來補鐵

母乳是寶貝最好的食物,雖然母乳中鐵含量比較少,但吸收率可高達50%,遠高於牛乳,能被寶貝很好地吸收利用,合格的配方奶粉中也添加了足量的鐵元素,再加上胎兒期所儲存的鐵,因此,無論母乳還是配方奶餵養,都能滿足6個月內寶貝的鐵需求。

6個月以後及時添加輔食

6個月以後,隨著寶貝的快速生長和儲存鐵的消耗,就需要輔食來幫忙了,這些輔食不僅要富含鐵,更重要的是這些鐵是容易被人體吸收的。其實,對於大多數寶貝來說,第一口輔食是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種輔食可以強化鐵且不會引起過敏。通常兒科醫生都會推薦強化鐵的米粉作為寶貝的第一口輔食。

富含鐵元素的普通食物

肉類尤其是紅肉(牛肉、豬肉等)富含鐵,是可供選擇的補鐵食物,肉類含有較多脂肪和膽固醇,有些過於肥胖的寶貝要注意控制一下進食的量,盡量選取瘦肉部分食用。

動物肝臟和動物血製品含鐵量較高,但應該注意的是,要購買正規渠道的產品,這些食物一旦受到污染,是很難通過清洗和烹飪去除的。

綠葉蔬菜(如西蘭花、甘藍、芥藍、水芹、大白菜、薺菜等)中含鐵量較其他蔬菜高,同時它們也含鈣質和其他營養元素,是適合所有寶貝每天食用的健康食品。

蛋黃含鐵量較高,但低於紅肉、肝臟和血製品,且蛋黃中的卵黃高磷蛋白抑制鐵吸收。因此,對於補鐵而言,蛋黃並不是首選的食物。此外,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也有助於鐵的吸收。

強化鐵如此重要,在輔食添加過程中要避免以下4大誤區

1、只吃少數補鐵食物

鐵的來源各類食物都有貢獻,可適當增加某幾種補鐵食物的攝入,但同時所有食物都要吃夠量,否則容易營養失衡,乃至營養不良,影響寶貝生長發育。為寶貝補鐵,首先要改善其消化吸收狀況,基礎狀況消化吸收功能沒調理好,補鐵常會事倍功半。

2、喝牛奶、吃奶製品容易導致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

牛奶中鈣含量豐富,鐵含量確實很少,所以配方奶粉會在牛奶的基礎上對一些營養素進行補充和調整。如果在攝入牛奶和奶製品的同時,攝入其他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禽畜肉類等,是不會導致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的;如果在攝入牛奶和奶製品的同時,含鐵的食物攝入嚴重不足,那麼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的風險會增加。

3、菠菜是補鐵的首選食物

鐵在食物中以非血紅素鐵(三價鐵)和血紅素鐵(二價鐵即亞鐵)的形式存在,植物性食物中通常是以非血紅素鐵為主,血紅素鐵只存在於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禽畜肉類等食物中。

菠菜等綠葉菜中鐵的含量一般都比較高,但綠葉菜中的鐵屬於非血紅素鐵,吸收率低。以菠菜為例,鐵的實際吸收率大約只有1.3%。因為菠菜本身含有大量草酸,即使用水焯過後,菠菜中草酸的含量仍然較高,不但干擾菠菜中(非血紅素)鐵的吸收,還會干擾其他食物中非血紅素鐵的吸收。

4、蛋黃是補鐵的最佳輔食

雞蛋黃中的鐵含量約為7mg/100g,鐵的吸收率較低(約為3%),所以不能作為補鐵的首選輔食。然而蛋黃富含各種營養素,且原料易得,對嬰幼兒來說,仍不失為一種物美價廉的優質輔食。

通過輔食給寶寶補鐵,家長要注意這些

來源:媽咪寶貝傳媒

凡本號註明「來源:媽咪寶貝傳媒」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我方授權使用的作品的,應在協議授權範圍內使用並署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我方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寶貝傳媒 的精彩文章:

經常感冒的孩子,臉上一般都會有2個特徵
月子里堅守4個準則,不落下月子病

TAG:媽咪寶貝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