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本文由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 提供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來源 PNAS 等

編譯 七君

直到工業革命之前,人類的大部分生活都與自然密切相關。但在工業革命後的兩個世紀里,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逐漸減少人們接觸自然的機會。

在全球,超過50%的人居住在都市裡,而且全世界城市化的步伐並沒有停止的跡象。在很多方面,城市提高了人類生存質量,比如城市能提供更好的醫療和教育。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城裡人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的幸福感似乎並不比居住在農村的人高。比如2016年發表在《英國精神病學雜誌》(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一研究顯示,居住在城市裡的人患有焦慮症的可能性比鄉下人高50%,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則翻番。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這樣的生存狀態,或許是現代化的必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大城市裡,或許一生都與鋼筋水泥為伴,從來沒有享受過大自然。但是,它會對人類的未來——兒童起到什麼影響呢?

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兒童時期小區綠化越少,成年後的精神健康狀況越不好,如抑鬱症傾向增加,而這一切和家裡有沒有錢無關。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這項研究的作者,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生命科學系的大數據研究者 Kristine Engemann 和同事通過 Landsat 陸地衛星測量了一百萬出生於1985-2003年間的丹麥人從出生到10歲時家附近的綠化程度。

利用 Landsat 陸地衛星提供的高清影像數據,這些研究者量化了這100萬丹麥人住家附近(210*210米的方塊)的綠化程度,然後得出了一個綠化指標。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那麼,這些人的精神衛生數據是來自哪兒呢?

丹麥只有580萬人口,每個丹麥人的身份證號碼、出生日期、性別、父母的身份證號碼,還有醫療經歷(比如是否因為抑鬱症看過醫生)等人口統計信息都記錄在丹麥民政登記系統(Danish Civil Registration System)里。這些研究者利用的就是丹麥民政登記系統內登記的醫療記錄。

和主觀報告相比,這些醫療數據反映的精神狀況可以說相當真實了。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丹麥北部的小鎮Reine

這些研究者比較了這些10歲兒童在10年後的精神狀態的變化,發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

從衛星數據來看,0-10歲時家附近綠化帶越少,10年後發生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越高。

那些在綠化最少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患有精神疾病,如抑鬱症、飲食紊亂、焦慮症、強迫症的可能性比家附近綠化程度最高的孩子高55%,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則翻番。

更重要的是,綠化對精神健康的影響和家庭富裕程度,或是家族精神病史無關。即使將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家族精神病史的影響考慮進去,綠化程度依然能夠預測兒童10年後的精神狀況。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但現實是,城市裡的孩子們接觸大自然的時間極為有限。

澳大利亞統計局2012 年的調查顯示,5-14 歲的澳大利亞青少年中,34%的人在調查前的2周內沒有參加任何戶外活動。

我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中國兒童中心2012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合肥5座城市的5441 位小學生中,27%的兒童周一至周五課後戶外活動時間不足1小時,並且其中71%的兒童只是在小區附近的空地里進行戶外活動。

如果小區里綠化不足,這些孩子的精神面貌是否會扭曲?

Engemann 指出,「我們的發現證明,都市環境對於人類精神衛生來說是個威脅。在設計城市環境,還有學校等建築物的時候要考慮綠化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那麼,為什麼小區綠化對兒童有這麼大的影響呢?

研究者並沒有確鑿無誤的答案,但是他們提出了3種可能性。

首先,快節奏的生活狀態容易導致精神疾病的產生。比如,以往的研究發現,五分之四的抑鬱症和嚴重的壓力有關。

綠色大自然能夠減緩壓力,使人放鬆。而在缺乏綠化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可能喪失了大自然母親的一道緩衝。

第二,空氣污染也是影響大腦發育,甚至導致精神問題的一個可能因素。這些研究者表示,「綠化能夠過濾空氣,減少環境污染。」這對正在發育的大腦也起到了一種保護作用。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第三,與大自然接觸可能有益於健康的微生物群系——長在人體內外的數十億細菌的發展,使人擁有更好的免疫力,從而降低精神疾病的可能性。

比如,腸道細菌能夠產生γ-氨基丁酸(GABA),這是一種神經遞質——在神經元之間傳遞信號的物質。如果大腦中 GABA 太少,那麼人就可能會抑鬱。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需要指出的是,這項研究並沒有排除基因的影響。攜帶精神疾病風險基因突變的人或許更不喜歡居住在綠色環境里。

比如,2018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攜帶精神分裂症風險基因突變的人更多地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地方。

另外,缺乏綠化的住宅區可能有更高的犯罪率,這或許也會影響兒童的大腦,但是衛星數據不能體現這一點。

但不論綠化是否和基因和犯罪率有關,綠色與心理健康的關聯,值得每個人深思。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這項研究與德高望重的昆蟲學家、哈佛大學名譽退休教授艾德華·威爾森(E O Wilson)曾經提出的親生命假說(biophilia theory)不謀而和。

親生命假說指出,演化使得人類在居住在富有生命力的環境里才能感到幸福。換言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現代「森林」無法讓人感到幸福。

威爾森認為,人類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形成了對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的偏好,因為綠意盎然的大自然意味著有充足的食物和掩護,有利於人類的生存和繁衍。

比如,清澈透亮的溪水不僅可以為人類提供優質淡水,還能夠吸引其他動物前來飲用,成為人類的獵物,因此人類看到流水景觀時會感到愉悅。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耶魯大學生態學教授 Stephen R. Kellert 贊同親生命假說,「我們的演化歷程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居住在自然環境中,和自然光、天氣、植物和動物相處是人類祖先的生存必須。而對大自然元素的反應也烙印在我們的基因中,人類的一部分幸福感取決於是否能接觸自然。」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大自然不但有利於心理健康,它對身體健康的作用同樣令人無法忽視。

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建築學教授 Roger Ulrich 指出,「我們現在知道,住在有陽光和沒陽光的病房裡的病人的恢復情況差很多。能在早上曬到太陽的病人服用的止痛劑劑量,比那些只能在下午曬到一點點夕陽的人少23%。

有陽光、有水、視線良好的地方能讓人放鬆戒備,因為從演化的角度來說,這樣的環境意味著你能有充足的食物,還能看清有沒有掠食者在附近。即使在現代社會,這樣的環境依然能降低人的血壓。」

這些研究和親生命假說或許能解釋,在城市化不斷蓬勃發展的當下,親近自然和鄉村的田園派博主爆紅的原因。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關於人與自然,半個世紀前,加繆在《西西弗神話》中對此早有洞察,「在被突然剝奪了幻想與光明的世界中,人感到自己是局外人…因為對故土的懷念…被剝奪了。」

不過癮,請戳

這個歧視華人的數學謎題賣了百萬份,它居然出自天才數學題大師之手

有一次地球碳排放多了,然後下了幾百萬年的暴雨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衛星監控百萬家庭發現,小區綠化多,孩子長大不容易生抑鬱症

把科學帶回家

ID:steamforkids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轉載請聯繫 kids@huanqiukexue.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圖片非特別註明均來自網路。

為保護原創,參考資料儲存於石墨:

https://shimo.im/docs/Q1k9OAjJcpIGyeS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把科學帶回家 的精彩文章:

你見過煮熟的企鵝蛋嗎?盤點常見生物不為人知的真相|科學美圖
吸貓可能吸出精神分裂症?百餘項研究顯示,貓身上的寄生蟲與精神疾病有關

TAG:把科學帶回家 |